【私募基金】私募——主观&量化两大阵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国内的私募行业发展如此迅速,其中有一部分原因也得益于量化私募的崛起,从18年的“量化四天王”到现在量化私募第一梯队各拥有好几百亿规模,已经成为了私募届的半壁江山,所以,既然聊到了私募基金,我们来简单的看一下私募基金中主观和量化之间的一些不同点。

一、投资策略

主观投资:私募的主观投资主要依赖的就像我们在公募基金中看到的“爆款基金经理”一样,是依赖基金经理对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具体公司等各方面进行研究,最后精选出投资标的,在配合仓位控制,行业分散等投资策略进行建仓买卖,所以主观投资特别依赖于基金经理以及背后的投研团队。

量化投资:经过前期计算机建模、因子挖掘等方式,海量高效的处理信息数据,开发出能够“战胜市场”的策略模型。量化私募机构上线的策略,一般都是经过反复测试,达到一定成功率才能运用到基金产品中。因此量化投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可以用科学的方式克服投资弱点。

二、持股集中度

主观投资:由于主观投资是靠基金经理选股,所以覆盖的行业和个股数量有限,在持股上仓位也比较集中,这也就导致若基金重仓的个股股价抬升,基金净值拉升会比较快,当然盈亏同源,若遇到个股下跌,基金回撤的幅度也会更大,因此持股集中度高的主观投资基金的波动会比较大。

量化投资:量化投资一般是计算机扫单,只要模型代码开始运行,触发条件就会自动分批下单,因此量化私募产品一般建仓都非常迅速,并且持有的个股数量非常多,持仓分散。量化私募就是构建一个覆盖上百只个股的股票组合,以获取超越市场的收益,相对来说量化私募可覆盖全赛道,比主观投资更广泛一些。

三、交易系统要求

主观投资:由于主观投资的换仓频率、下单速度没有量化投资的高要求,所以对交易系统等没有太高的要求。

量化投资:实力雄厚的量化私募机构一般会开发自己的算法交易系统,能够更好的控制冲击成本,支持高换手等策略,因此对交易系统要求更高,且需要不断迭代自己的因子模型,进一步丰富Alpha来源。

虽然主观投资和量化投资在投资逻辑、持股集中度、交易系统要求等方面略有差异,但其实主观投资和量化投资并没有完全泾渭分明。在全球私募资管前十排名中,就至少三家是“主观+量化”的模式。目前国内也开始延续这个趋势,讲基本面和量化投资相结合,以期提高投资的效率及组合的省略,在未来“主观+量化”的结合或许也是一个发展方向,但私募基金的核心都是管理人,选到合适的管理人,才能放心长期持有,收获不错的收益!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张最新的百亿级私募今年上半年收益排行榜:

风险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