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PK私募基金】公私募基金不同点大放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我们聊了很多公募基金上的信息,很多投资者朋友们也接触到了私募基金公司,包括我们在量化指增的文章里也提到过私募基金在量化投资上有一定的先天优势,那私募基金又是怎样的呢?与公募基金有什么区别呢?

私募基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包括买卖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私募基金来说,有两个特定的东西——私下募集&具有私募基金购买资格。

而公募基金是可以进行公开宣传,所以我们能在街上、地铁站、电梯间看到公募基金的广告,私募基金的信息却只能在专业的平台上获得。

那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都有哪些区别呢?

一、募集对象。

公募基金:直接面向大众公开募集,普通老百姓都可以购买;

私募基金:面向少数特定的合格投资者,且需要投资者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1、机构投资者: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2、个人投资者: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二、募集方式不同

公募基金:公开发售,因此可以通过媒体比如微信朋友圈、地铁广告等方式进行公开宣传;

私募基金:非公开发售,不能通过公开渠道进行宣传。

三、购买起点不同

公募基金:一般10元起;

私募基金:100万元起,有的规模大的私募基需要300万元以上。

四、信息披露方式不同

公募基金:证监会对公募基金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要求公募基金按时披露季报、半年报、年报,并在报告中披露前十大重仓股、持仓比例、投资组合、投资范围、具体费用等重要信息,让信息明确透明化;

私募基金:相对公募基金的严格披露机制,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较低,一般无需披露持仓等具体信息,所以私募基金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五、管理费收取不同

公募基金:通常收取管理费、申购费、赎回费和销售服务费,一般不会计提业绩报酬;

私募基金:一般私募基金在收取管理费、申购费、赎回费外,还会从盈利的部分提取一定比例,作为业绩报酬,这也是私募基金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所以相对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绑定更紧密,同时也有更大的动力去做高产品的净值,这样也就可以提取更高的报酬。

六、投资限制

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以及基金类型匹配投资范围仓位等有严格的限制,比如混合偏股型公募基金,要求至少60%的仓位需要投资在股票上;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还有“双十原则”,即一只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过基金资产的10%;一个基金公司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所有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过该股票市值的10%。

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在投资范围、品种上就要灵活很多,主要是看协议当中的约定。

七、投资目标

公募基金:公募基金的目标是超越业绩基准,以及追求同行业的排名,每年的“公募基金排名大战”也就由此而生,所以公募基金经理主要是看的相对收益

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经理追求的是绝对收益,也就是相对于大盘走势,做到“涨得更多跌得更少”

八、持有时间

公募基金:对于新发的场外公募基金来说,封闭期为3个月左右,后续开放后,每个交易日都可以灵活申赎,当然也有6个月、1年、3年期或定开的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私募基金一般成立后1年以上才会开放(也有3个月或6个月的,大部分都是1年以上,还有封闭3年的),开放后会有定期开放申购赎回的时间,比如每个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开放申购赎回,具体以合同协议里的条款为准。而且私募基金的赎回在途时间也比较长,一般有5至10个交易日,资金才能回到账户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还是很不相同的。

总的来看,公募基金的投资门槛低,申赎方便,更加灵活,但有规定的投资比例(比如不看好市场时,公募基金无法空仓),适合广大投资者投资。

而私募基金的投资限制更少,操作上更加灵活,但投资门槛高,申购赎回不够灵活,适合有一定投资经验且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偏专业的投资者。

我们在选择是投资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资金的安排、自身经济条件、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筛选适合自己的基金类别进行投资。

从个人的观点上来看,如果资金量大,且长期不会使用,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考虑拿一部分资金做一下私募基金投资。如果担心风险较大,可以从私募量化投资开始,后续我们也会继续探讨私募基金投资的相关情况,并且长期跟踪业绩优秀的私募基金产品!

风险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