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疫苗价格雪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9喜欢:18

5月21日,A股疫苗公司股价出现集体下挫,跌幅最大为华兰疫苗,当日下跌7.63%。

市场的异动源于一则消息,5月20日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调整部分疫苗供应价格的通知》,对部分疫苗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其中提到四价流感疫苗从128元/支降至88元/支。

可以从图中看到,不仅流感疫苗,多数疫苗供应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图源: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国内疫苗企业的日子本就不好过,一览2024Q1疫苗行业公司业绩,龙头智飞生物则增收不增利,沃森生物万泰生物的营收净利双双下滑,流感疫苗厂商们更是销售困难;如今国药系降价搅局,更是让行业企业经营情况雪上加霜。

部分疫苗价格的一降再降,似乎让人看到了当初仿制药集采的趋势,同时这似乎也像是监管层倒逼疫苗创新的举措。

毕竟,有些企业已经吃老本太久了,长此以往,一些有心研发创新疫苗的国民卫生健康保障的新兴力量,在影响下也可能将倦怠。

01 流感疫苗,国资加码市场化竞争

目前国内获批的流感疫苗数量已经超过20个,其中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数量已经接近10个,竞争异常激烈。

为什么国药系会率先充当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价格屠夫”的角色?显然是事出有因:

1)由于流感每年都会流行,稍不注意监控就可能全球大流行乃至爆发,为了保证流感疫苗的有效性,WHO每年都会更新病毒组分。WHO在今年也更新了流感疫苗株组分,推荐三价流感疫苗。

之所以推荐三价疫苗而不是原有的四价,是因为WHO在2020年3月份以来未确证检测到自然存在的B/Yamagata系病毒,所以其认为没有必要该系病毒作为流感疫苗的组分,应将其从流感疫苗组分中去除。

这也就意味着,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保护力”强的市场优势被大幅削弱,而过往四价的均在100元/支以上,而三价定价普遍在60-80元/支的区间,四价厂商有降价动力不足为奇。

2)过去流感疫苗竞争格局的演变实际上是从“一家独大”到“群雄争霸”,华兰疫苗的龙头地位短期内仍然无法撼动,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想要快速改变格局的方式无疑是价格战,不过这非常考验发起者的规模和成本控制优势。

3)市场有投资者猜测,国药系之所以主动发起价格战,很大程度上公司在疫苗领域产能充裕,过去武汉所、上海所及长春所的新冠疫苗基地投产的产能闲置,如今国药系可能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将其转为其他疫苗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其他疫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对于国药系发起的价格战,首当其冲的便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华兰系,过去的利润体系将遭遇变革,未来同等量级的产品销售的利润体量减少是一定的。

02 HPV二价疫苗鏖战正酣

HPV疫苗的国内竞争也处于与流感疫苗相似的阶段,只不过是几大民营玩家在搭台唱戏。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二价HPV疫苗的降价速度比想象中还要快上许多。

2022年,福建省、南京市等地的二价HPV疫苗公开采购中,万泰生物沃森生物的中标价格还在329元/支和245元/支的水平;

2023年8月广东省招标,万泰生物直接以116元/支的价格中标,另一边沃森生物的中标价格146元/支;

2024年,两家企业同时“贴脸开大”,沃森生物在4月海南省适龄女生HPV疫苗采购项目的中标价格为63元/支,万泰生物则在3月江苏省采购项目中的中标价为86元/支。

从2022年以来,两者的降价幅度均已接近75%。

而如此快速下滑的恶性价格战负反馈也异常明显,降价带来的增量大概率无法弥补利润规模的损失(还不说量能不能提升),同时二价HPV疫苗还要面临9价HPV的竞争。

实际上,9价HPV在2024年也“变相降价”,尽管但单剂次的接种价格没变,但其9-14岁女性二剂次接种程序获批,大大降低了部分适用人群的接种成本。

2024Q1,相关国内厂商呈现了“三输”的局面。

2024Q1沃森生物营收约6亿元,同比减少28.02%;实现净利约1412.75万元,同比大降91.79%。万泰生物营收7.53亿元,同比减少73.93%;净利润1.3亿元,同比大降89.64%。

老大哥智飞生物在2024Q1尽管营收同比微增2%,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8.26%;更令人担忧的是,2024Q1存货期末余额126.07亿元,较2023年底增加36.2亿元,部分投资人怀疑有产品滞销之嫌。

一旦价格战开始,便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至弱势者出清。

03 海外新兴巨头一扫颓势

国内疫苗厂商至今为止所有困惑与内卷,除了各自甩锅支付环境外,内核离不开技术创新上的懈怠。

相比股价一路走低的康希诺康泰生物等曾经受益国产新冠疫苗的国产企业,海外以新冠疫苗兴起的莫德纳(Moderna)已经一扫新冠疫苗收入断崖式下滑的阴霾。

自2023年11月初公司股价的低点以来,莫德纳的股价已经反弹了超过一倍,累计涨幅已经高达125.44%。

尽管新冠疫苗的下滑在2024年仍将延续(营收指引跌至40亿美元),但Moderna已经通过一系列转型布局将投资者的注意力分散。同时,公司在2024年迎来多项里程碑催化,类型包括监管里程碑、关键临床数据,使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有更多向好预期。

Moderna更是放出了“狂言”:基于mRNA方法,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推出多达15种新产品,并将多达50种mRNA药物推进至临床阶段。

如今Moderna股价阶段性上涨兑现,源于资金对公司2024年产品商业化和数据催化的预期,包括:

1)RSV疫苗mRNA-1345的PDUFA日期为5月12日,FDA却因“行政限制”理由推迟到5月底;

2)季节性流感疫苗mRNA-1010已经在三项三期临床中达到所有免疫原性终点,预计在2024年内向FDA递交上市申请;

3)巨细胞病毒CMV疫苗mRNA-1647已完成三期临床患者入组,有望在年内读出潜在疗效数据;

4)新一代新冠疫苗mRNA-1283在2024年3月已经达到了主要终点,有望在年内申报上市。

仅收集上述里程碑,Moderna未来2-3年便将拥有了4款新的商业化产品,尤其是RSV疫苗mRNA-1345,有望成为几十亿美元销售的重磅炸弹。

投资者对Moderna还抱有更长远的期待,一方面公司正在快速推进“多联苗”项目,计划2025年推出“流感+新冠”组合疫苗,2026年可能推出“新冠+流感+RSV”三联疫苗;另一方面,公司肿瘤疫苗项目逐渐步入收获期,公司的mRNA-4157与K药联用治疗高危黑色素瘤患者的2b期临床结果显示:可将患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49%,将发生远处转移或死亡的风险降低62%。

凭借着诸多的管线布局和潜在商业化产品的助攻,Moderna摆脱疫情一过性影响重回盈利和增长指日可待。

结语:海外的疫苗厂商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创新指引,但国内疫苗行业,必定要经历一次彻底的革新和洗刷,才能重新焕发出活力,一切就像当年的集采重演。@今日话题 @雪球专刊 @雪球达人秀 #疫苗概念卷土重来# #疫苗股集体暴跌# $智飞生物(SZ300122)$ $华兰疫苗(SZ301207)$ $万泰生物(SH603392)$

全部讨论

05-21 21:34

内卷的根本原因是大家都在差不多的水平上厮杀,没有一家能脱颖而出。国内多家疫苗企业追随mRNA技术,也有多家终于落地了新冠的mRNA疫苗,但其他非新冠mRNA疫苗都没有看到实质性进展的新闻,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还需要看到鼓励创新的措施出来,只促降价就是要把市场搞烂了

05-21 22:51

疫苗企业多了,应重组兼并

05-21 21:27

管理层最乐于看到降价再降价,疫苗企业一个个苟延残喘怎么创新?
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

国产替代了,就意味着白菜价,美其名曰让利大众,实则是把体制的矛盾转嫁到药企身上

05-21 20:43

产能足够,开始内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