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访谈实录(谈财务自由)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93回复:292喜欢:792
近期接受了一家自媒体的专访,简单回顾了一下我这不算太长的三十多年人生。采访人是我同学,对我比较了解,现在在做自媒体公众号,内容如下:

1.你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
我觉得出生在80年代的上海人,童年环境基本大同小异,都是那种两三层的砖木结构房,通过蜿蜒的木楼梯连接着十几户人家。我家是个16平米的单间,当时没感觉到小,但有一个特点至今难忘:就是“公用”,公用的水槽,水龙头上有些还会加个锁,公用的电话,公用的灶台,条件好点的还会有公用的卫生间。
我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父亲是海事单位的公务员,福利比较好,因此在当时也能算是小康之家了吧。
我家在福佑路,算城隍庙板块,行政区划属于南市区(然而南市现在已经没有了)。当时的福佑路非常热闹,两侧全是商铺,到了周末更是会有大量地摊,把本来就狭小的马路都挤成缝了。我也喜欢走这样的马路,什么都有,算不上古董的各种器皿眼花缭乱,旧货商店的黑胶唱片余音绕梁,没钱买看看热闹也好。
而且在福佑路这地方买东西,你必须养成货比三家、锱铢必较的习惯,否则就会被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后来的性格:买东西只肯出恰如其分的价格,而且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说到这里,真是要感谢福佑路,它实现了对我的商业启蒙。


2.我听说你读的是艺术专业,中间又去参加过体校,跑过上马,这中间有什么独特的经历吗?
其实和艺术没半毛钱关系,就是一个设计专业,只是腔调不错,背着画板和纸通穿梭在各大公园、绿地(因为是园林设计)写生,那时头发也比较长,看上去极似文艺青年。不过我不是文艺青年,也不怎么喜欢这个专业,因为我没有画画的天赋,老是挨批评。
去上体校属于机缘巧合,在时间顺序上其实是先去跑了上马,应该是第二届,那时候还叫“东丽杯” 。这个过程印象还是蛮深刻的,报名时因为年龄不到18岁不能报全程,我自己篡改了年龄。比赛时没有经验又年轻气盛的我一开始就卯足了劲跑,还因此被拍到了电视直播里,后来发现没内力不足,不断被人超越,中途鞋子也坏了,塑料夹层不断摩擦脚趾,一开始痛得钻心,后来就麻木了,到了终点才发现袜子和破损的皮肉已经被血粘到了一起。最终拿了135名,也是凭着那张名次证书得到了体校田径教练的青睐,让我进队走读训练。

3.你还记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赚到了人生中第一笔钱?

当当然记得,那时听闻首部商业大片,成吨的明星一起参与的《英雄》要上映了,提前去网上搜到相关衍生产品(三小时完整版拍摄花絮),放学后带着邻居一起去上海影城吆喝着贩卖了,卖一盒能赚20元,当晚卖了30多盒,净利润600多。后来我开始更关心文化市场的演出动向了,什么《巴黎圣母院》芭蕾舞演出就散场后卖它的电影VCD,《悲惨世界》舞台剧演出就去卖它的音乐原声带等等。

4.那个时候有规划过自己的理财生涯吗?

算有吧,因为从小就看爸爸从事各种证券炒卖,耳濡目染,后来又知道了巴菲特的故事,领略了复利的魔力,更加觉得这是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但那时没有启动资金啊,就只能无限期搁置。  

5.那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投资理财的天分异于常人?

没那么夸张的感觉,要说到让我有意识到自己可能这方面比较厉害是在2013年,那时判断中国大陆的电影票房会进入一个井喷期,因此对电影传媒行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尤其是对其中一个龙头公司,可以说研究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最重决定投入所有的资金买入它的股票。一开始的时候受到了些波折,但接下来的几个月,市场的走向仿佛完全按照我写好的剧本在表演,看着自己预计的种种情况逐一兑现,真的是收获了巨大的信心,于是在此之后的几次重大投资也是非常顺利,让我有指哪打哪的感觉,整个2013年收获了不止5倍的收益,这个成绩还是在大盘下跌的一年内取得的,当时确实有飘飘然的感觉(当时自信满满的我完全没注意到那一年创业板涨了80%多,相对收益其实没那么厉害)。  

6.从一个刚刚毕业的菜鸟,是怎么在仅仅几年时间里,做了好几个成功的实业和投资案例,实现了经验和资产的快速增值?

这里先辟个谣,实业失败的次数远远高于成功的,只是失败的经历比较不为人知。我其实已经有许许多多个名叫“成功”的母亲了。
我创业不下六次,真正算得上成功的也就一两次。
我认为第一次创业(卖碟片)算是成功的经历,虽然事情看上去不入流,也没累积到多少资本,但锻炼价值巨大,它让我知道洞察力的重要性,这点之后更多的是运用在了投资上,可以说没有当初的经历,我可能还是一颗韭菜。
第四次创业也是带来了很大的帮助,那次我看中了阿里巴巴看不上的小额批发市场,然后迅速在淘宝上试水,由于发现了一大片蓝海,所以通过差异化竞争形成了优势,在一年多时间迅速做到同业数一数二的销量和信誉度。这也为我之后的一次次选择刻上了烙印,会优先考虑如何形成差异化,剑走偏锋做创新模式的尝试,虽然后几次都失败了,但这一点我还是高度认可并会坚持下去。
投资案例好像上一条已提过了,这里在补充下投资上对于我的一个重大改变,这个改变改得不是我的投资风格,而是我的生活,我就不卖关子绕着说了,改变我的是“雪球”这么一个当初还不太起眼的金融交流平台,通过这几年平台上的交流,我积累了8万多的粉丝,平日里经常会和粉丝们进行互动,我本身是一个宅男,没有什么交际圈,但现在却有了一个庞大的人际网络,平时我也会写写关于投资的心得,这个过程不仅是付出,更多的是收获了价值--能够帮到别人的一种自我价值。


7.在这一路狂奔疾行的过程中,你感觉自己的心态起了什么变化吗?

没什么变化,我已经三十出头了,我并没有觉得速度特别快,我更期待着接下来几年会出现您说的狂奔疾行,到时我一定把心态记录下来。

8.三十岁那一年,你是怎么度过的?有没有觉得自己跟同龄人产生了距离?

平平常常地过,和同龄人也没有产生距离感,朋友之间更没有丝毫的优越感,我还是会跟朋友们去街边小摊撸串,然后轮流做东,跟学生时代一模一样。
更多的感触可能来自于跟亲戚的相处中吧,突然间感觉所有长辈都把你当大人看了,会认真地和你讨论各种话题,这种感觉我是觉得挺好的,小时候总想着快点长大得到大人的认可,现在算是实现了,只是又矫情的觉得长太快了点


9.你现在最大的生活消费或开支是哪一项?

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也比较宅,所以基本没什么消费,除了偶尔打打游戏,我炉石传说玩得不错。

10.你怎么看待财务自由这件事?财务自由之后,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有所改变吗?

即使按照银行利息计算,我的一年的被动收入怎么也上百万了,养活一家人没问题,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财务自由了吧。生活上还是有所改善了,至少作为一个上海人买了上海的房子。不过在生活方式尤其是物质生活方面,其实没怎么变,也并没有感觉自己可以有借口任性花钱。

11.你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我是个闲不下来的人,经常会迸点新的想法出来,但说回下一阶段的目标,可能还是赚钱吧,但希望是站着把钱赚了,通过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来赚钱,然后实现更大的目标,比如做一个新型的商业地产项目(没有购物,只有美食和一站式包罗万象的娱乐项目),然后再去农村建设希望小学,或通过其他方法,帮助到那些贫穷而勤劳的人。


12.对于向往财务自由,但目前正处在积累阶段的人们来说,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分享给他们呢?



首先肯定是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赚第一桶金,也就是要靠自己的专业技能,再加上勤奋,去获得创业和投资的原始资本,不能一上来就想着投机。
其次是开源节流,我认为节流的重要性更高,许多人的收入水平其实一直在增长,但他的消费水平也跟着增长,甚至增长得更快,这样当然是不会有什么结余的。
等有了一笔足够的闲余资金之后,就可以考虑找渠道投资了。我个人还是推荐所有产品里理论长期回报率最高的股票,虽然是号称高风险投资,但股市毕竟有着相对成熟的交易和监管制度,资讯报表透明,你可以去充分地学习。入局前请三思,不要像大多数人一样去追涨杀跌,你要试着去理解股票的本质,乃至投资这件事情的本质。

精彩讨论

hello44002016-03-14 18:03

越来越感觉读书没用了[好困惑]

全部讨论

2016-03-14 17:39

2018-07-07 16:32

即使按照银行利息计算,我的一年的被动收入怎么也上百万了,养活一家人没问题,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财务自由了吧

2018-05-29 08:34

2018-05-29 08:26

温故

2018-05-29 07:31

【他山之石】重复好文

2017-07-25 10:20

@jtao @板斧

2016-05-24 15:36

比起好多人在乎楼主把事业做得很大很大,我更钦佩楼主的为人,单从这一点,楼主已经很完满了。

2016-03-19 08:37

2016-03-18 23:55

虽然是号称高风险投资,但股市毕竟有着相对成熟的交易和监管制度,资讯报表透明,你可以去充分地学习。入局前请三思,不要像大多数人一样去追涨杀跌,你要试着去理解股票的本质,乃至投资这件事情的本质。

2016-03-18 15:09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