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春季行情或成逃命行情

春季行情难起波澜



在央行节前注水的情况下,上证指数成功守住2000关口,本周的回升能否持续,进而演绎出一波亮丽的春节行情呢?

此前,我曾期许偏暖色的春季行情,特别是对IPO重启之后的结构性行情有小小的期待。该分析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首先是春季资金面的周期性宽松因素,其次是对IPO新政粗浅的理解后,基于存量主力的本位立场分析,判断创业板主力有拉高的冲动。然而,当下的行情特征显示,展开持续性的春季行情的这两大基础都不牢靠。春季行情波澜难起,可能要较预期中弱很多。

资金面异常制约了行情空间



我们先从资金面谈起。正常情况下,一季节是中国金融系统资金面最为宽松的一个季度。而今年一月份的开局显示,市场资金面异常紧张。我们看,华宝添益(511990)一月份每日净值公告显示其七日年化收益率长期稳定在6%左右,甚至比去年年关前还高;这是相当异常的情况。另外,我一再强调的分级基金A份额的表现则更加直观。资源A(150100)在完成年度结算后直接跌落到0.80元的水平。这也说明目前整个金融体系的实际市场化利率已超过7%的水平。而市场的合理市盈率水平急剧下调到14倍以下。也即是说,目前A股市场总市值的整体下降只是合理地反映了资金面的紧张状况,不存在被低估或错杀的现象。所以,以创业板为主的结构性行情只能建构在拆东墙补西墙的基础之上。资金面的异常已基本扼杀了春季行情的空间。

 釜底抽薪与抱薪救火



有人会说了,拆拆补补也是一种机会嘛!抛开大盘看个股,抛开主板做创新,这不正是一年来的主流逻辑吗?——“存在即是合理”。孙子也有言:“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我们更多要看看这种“合理的存在”是否有持续性。从去年整年笼统总市值进行计算,创业板、中小板市值的上升显然不能弥合主板总市值的减损。别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可能连“自损一千,杀敌八百”都够不上。及至今年开年这一段,这损益之间的摇摆就更显得没有效率了。从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来看,这种拆拆补补行情,对于主板行情是釜底抽薪,而对创业板与中小板来说则是抱薪救火。而火势越来越烈,最终也难免有惹火烧身之虞。原以为,炒新的热情将助燃创业板的火势,炒新是为创业板的冲顶行情服务的。而在完全理解了IPO新政之后,你会发现炒新行情并不仅仅是附助角色,而至少是要与存量的创业板主力分庭抗礼的——“一桌菜,来了两桌客人”。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新的IPO新政中的超发新规,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新股大小非减持的作用。目前高高在上的创业板市盈率水平,反过来成为帮忙新股高价发行且超发的基础。现在是这么个情况,创业板新、旧股的大小非都要在2014年集中抢钱,而相较之下,新股大小非的减持更加直接而主动,一级市场也为某些利益集团提供了巨大的寻租空间。我们知道,通过杀跌主板套出来的资金是越来越有限的,而集中的减持却越来越多,供求矛盾尖锐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股的大小非减持是在发行时就完成的,其二级市场的表现不再是,至少在短期内不在需要大小非股东去悉心关照了。由此可以预见,随着新股不断增加,新股的整体发行价将越来越低——大小非为了达到直接减持的目的将不得不作出越来越大的让步。破发的现象也将很快就会出现,而破发后出现跳水行情也十分正常。这反过来将严重动摇目前创业板与中小板的估值基础。创业板指与中小板指岌岌可危矣!正所谓“高陵勿向、背丘勿逆”,这种虚张声势的冲顶行情即便有,值得参与吗?市场的转折点如何判断?上市当日不封停的新股越来越多之时,切切要小心了。



春季行情或成逃命行情



个人对2014年,至少是上半年的行情是非常悲观的。去年,我曾假设2013年可能会历史性地再现2003年的一些市场表现:因为换届过程中稳定为主,适当的刺激将引导股市进入一个反弹周期;而大盘蓝筹也可能会借着这个反弹周期完成一个角色上逆转;从不断被边缘化的弱势中否极复泰。然而,蓝筹股的积弱不返告诉我们:2013年不是2003年的重演,而更可能是1993年的再版。市场核心主力的新陈代谢并没有完成。投机型寻租情结仍左右着市场的价值观。始于2007年年底的大熊市并未完成彻底的清洗。在这漫长的熊市周期里,多头阵线在不断收缩:先是弃大蓝筹而集火中小板,进一步发展到弃中小板而龟缩到更小的创业板里。创业板的“热情”将焚尽市场所剩无几的多头存量,接下来将可能是多头尽墨。敦克而刻式的溃败可能将历史性地在2014年上演。屠戮可能即将开始——去年有大量的融资交易集中发生是创业板与中小板的炒作行情中,小心多杀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