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调研小结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昨天又去了一趟港口,引导3位专业设备从业者进行场景分析,数据实证,方案诊断,降本增效。

$三一重工(SH600031)$ $华铁应急(SH603300)$ $联合租赁(URI)$

虽然没有达到医院专家级会诊的高度,但是对于这些事情,作为类金融从业者的一种另类思考。

设备在场景中要能发挥最好的性价比,目前设备租赁行业的从业者所说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将设备分解为持有成本,运营成本,维保成本,残值管理成本,用工成本等。

设备也是有生命力的,需要非常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样设备就会生病,设备也会老化,如何针对场景,对设备进行治病救人,让设备发挥最好的效果呢,这里就有几组关系。

国产vs进口

新设备vs老设备【不是缝缝补补又三年】

买vs租

买vs售

自建队伍vs外包业务

这里牵扯到厂商,经销商,终端使用者,设备金融,现场管理人员,维保人员,财务人员,经营负责人员。

大企业有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小企业有小企业的灵活

设备采买有自己的原则

财务人员有自己的坚持

厂商有自己的政策

经济有自己的周期

设备有自己特定的生老病死

一个设备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了,借用dfwx的投资观念:【既快,又好,还剩】,作为降本企业的典范,后面还增加一句话【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我个人认为后面这句话的直接代价是25亿。如果计算投资浪费,参照最近6年的投资回报,这几个字间接造成的机会成本是100亿上下。

重化工冶炼业最大的风险是投资风险,一个厂就是25亿的投资。设备选型决定了这家企业可以走多远。如果简单的考虑建造成本,利息成本,未来牺牲的生产效率将无法补救。周期来了,也无法补救。

插入这段话,主要是为了点名设备的关键因素,效率。设备是非常单纯的设备,尤其是重资产服务业,高频使用的设备,务必以出勤率,效率作为前提,以单位工作量来计算各类成本,回归到数据本质,才能进行比较。

1,如何对比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

2,如何衡量持有成本

3,如何衡量工作量效率

4,如何衡量单位工作成本

5,如何设计方案,在设备运行最优的情况下,满足相关各方的管理诉求

6,如何在周期恰当的时机购入设备,处置设备。

作为专业研究设备差不多快3个年头,从资金端到终端,才将资金端的疑惑打开。设备是非常专业的话题,看设备如同医生诊断病症,望闻问切,没有10多年的功底,是没有办法去理解的。

当前总体经济呈现出内卷特征,在增量机会下,可以盖住很多问题。但是在存量经济下,那就是向己求生存,要用于对自己下手。

金融投放喜欢谈增量,害怕存量或者数据下降。而周期往往就是因为金融放大了杠杆,造成了产能过剩,变相助长了产能过剩。设备也会区分是有门槛,还是无门槛,无门槛只会助长资本的泛滥,加剧行业的周期波动。

针对特定场景的设备,寻找望闻问切的大拿,本着治病救人的角度,经营特定存量市场,适当隔离资本,或许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