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0
涨多了是原罪。
引用:
2024-05-27 10:36
这一波的煤炭,和上一波2015股灾后的白酒,几乎类同,可能资金也是同一类型的主导资金。
业绩持续释放,上一波牛市涨幅不大。可能也有美元降息的大背景。
或者还有其他更强逻辑?

全部讨论

06-03 17:28

把一支股票的估值,化繁为简,可以归总为三个要素变量和下面的公式:
p : premium,股票的溢价;v: value,股票创造的潜在价值;i:interest,无风险利率,对应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上市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比如10、15年)创造的潜在价值(v),折现到当前时点(除以无风险利率),通过市场化博弈(p),就构成了这个股票的估值。
这三个核心要素变量,在不同类型的股票,发生的作用各不相同,根据每个变量的主导性权重,可以把股票投资划分为三大类。
一、基本面投资(v)
这是普通投资者最容易理解的,也经常乐道的,但是呢,这个模型,特别复杂,坑特别多,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讲清楚的,很多人玩了一辈子股票,都没入门。这里就不多言了,以后有时间慢慢掰开了讲。
高度概括起来,九字真言:逻辑顺、预期足、业绩稳。
二、景气度投资(p)
有很多股票,增长不错,并且非常稳定,对应到上述公式,就是变量 v 很稳定。但是呢,股票交易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博弈,所以,如果仅仅从基本面(v)出发,你将发现,这类股票的价格从来就不便宜,面临一个问题:高确定性而冷清的交易(price-in)。
这时候,由市场交易的流动性、投机气氛、风险偏好等组成的p值就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不同时期的景气度,才会让这些蓝筹股的价格,产生较大的波动。根据长时间的统计,A股市场沪深300股票的p值可以在600%的范围波动,而标普500的p值波动率只有200%。所以,景气度投资在A股的风险收益率更高。比如,投资贵州茅台、爱尔眼科这类蓝筹股,在流动性充裕的年代,都是超级高的溢价,而一旦市场资金吃紧,则股价会从高点应声回落,直到下一轮景气度。这些股票的价格,跟企业的业绩基本面不会有太多关系(当然,业绩黑天鹅除外)。
并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旦宏观景气度下行,这些股票快速下跌时,人们往往从这些企业的业绩基本面去找答案,各种疑神疑鬼,根本就没有找对方向。
景气度投资模型的通用策略:看CPI/PPI,如果宏观经济指标在高位,或者边际为正,就持有,反之退出。
三、股息率投资(i)
有些股票,成长性很差(判断标准,同步或弱于GDP),但能够稳定创造利润,v值基本恒定,每年稳定分红,比如银行、煤炭、水电等。那么,这类企业的价值,主要由无风险利率主导。 当社会的无风险利率(i)较高的时候,如果无法提高股息率,这些企业将面临降估值来改善股息率,所以,股价往下走。 同理,当社会的无风险利率下降时,这些企业的股息率竞争力更强,买入这类高股息的投资增加,从而推高股价。
过去的十年,银行股、煤炭股不受待见,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比较景气,大量的房企、城投债可以提供较高的利率(7%+),使得这些股票的股息并没有竞争力。
而从2022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快速下行,高风险偏好的资金无法找到更好的标的,银行、煤炭、石油等各种高股息的中特估,就成了市场的香饽饽。中特股行情,就是宏观环境变化,触发股息率投资模型。
股息率投资模型的通用策略:对金融市场(股票、债券、商品、现金)各种利率进行跟踪评估,通过边际变化,发现大类资金的流动方向,然后通过股息率的比较,寻找投资机会。
总结
每一支股票,都一定同时受p、v、i三个变量影响,但在不同的周期阶段,不同的时期,影响度各有不同,比如有些成长股,在牛市里,既可以享受基本面估值,也可以享受较高的溢价。但我们抓主要矛盾,通过其中一个关键变量,确定投资模型,是所有投资的第一步。
上述三种投资模型,基本面投资模型最难,股息率投资模型最容易,景气度投资模型也比较容易。很多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都擅长于股息率投资和景气度投资。本人认为,普通散户,先把这两种策略研究透彻,足以行走天下。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