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微入巨,实地调研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一些看法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4回复:64喜欢:178
继2014年之后,2015年的中国经济依然处于下滑探底和结构转型的阵痛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传统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中低端制造业面临洗牌。


“经济新常态”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描述,处于实体制造和外贸出口行业的人们都能沉重感受到:在享受人口红利和WTO红利的年代里纵横驰骋天下无敌的日子已经远去,粗放型投厂扩产就能赚大钱的时代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是苟延残喘最终向大势投降,还是改变思路重拾旧河山,是摆在所有制造业人的一个现实命题。

2015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工作关系,出差去了一个中国制造业的代表城市--佛山。主要去看的是佛山的代表产业--陶瓷建材。这是一篇工作日志,也是一篇杂文,一个对当下中国中低端制造业的一个写实缩影。

这次主要走访了几家做马赛克的工厂。曾有伟人说过一句著名的话:马赛克是阻碍人类进步的绊脚石。(哪个伟人?就是猥琐的人呗[大笑]。不用追究这句话,懂的自然懂,just a joke[抠鼻]。)其实马赛克是一种材料多样化,表现形式非常丰富的装饰建材,全世界都在使用,生命力顽强不会过时。这些厂现在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呢,待我一一道来。(工厂名字用字母简称代替,业内人士可能认得出,不是业内的知道名字也没意义,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RG是玻璃马赛克界的航母,八十年代建厂至今,一路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是经营非常成熟的大厂了,最近几年已经陆续打败了国内外的竞争对手,登顶业界王座。市场需求虽然有些疲软,但是RG却没受到很大影响,他们有很多走量的产品,品质十分可靠,价格却并不贵,牢牢把握住了市场,另外他们不断的开发新的系列,尤其是高端的纯手工拼贴系列,有非常高的利润。可以说,哪怕形势继续恶化,行业里谁倒掉都有可能,RG不可能倒,反而会活得更好。

YL是陶瓷马赛克界的巨头,一开始是国企转制来的,加上规模很大了,保留了一点点官僚风格,但总的来说,广东的工厂基本都不官僚,反应能力非常强。看了他们的展厅,有很多新品,各种风格各种系列,很完整。大厂的质量自然不用说,仓库里看到整排整排的空托盘,都是年前装货用的,订单看来也不愁。

JJ是水晶花式马赛克的后起之秀,牛逼的地方在于,这是一家从无到有只有2年的工厂,创业者甚至原先都不是做这个产品的。2013年,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处于一个转折的节点,按理说最近的这两年日子是并不好过的,然而他们却逆势迅速做大,已经超越了好几家直接竞争对手成为了细分行业的龙头。进到他们的车间,非常井井有条,能感觉到一丝不苟的气氛,管理人员的态度与风格也是非常严谨负责,极有条理的。最让人发指的就是他们还是烧天然气的(新厂都被强行要求烧天然气,减少污染并且方便监控产能征税),成本实打实的比烧水煤气的要高,但他们竟然能做到这种程度,真的很不可思议。JJ对产品的研发也是很下本钱,有专门的设计师开发新的产品。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和奇迹!

YF是一家做天然石材马赛克的厂,布局有点乱,产品质量相比前三家来说并不是那么的可靠,不是出过的一些所谓质量问题其实也不是来自于他们的生产工艺,而是天然石材本身的色差和材质问题,这次去也看到很多新产品,非常的漂亮。

前四家都是混得比较好的工厂,规模也比较大。后面三家呢,其实活的也还可以,但并不是特别滋润,也是各有特色。

SL是一家同样做水晶马赛克的规模比较小的厂,这次过来看,厂房规模布局都和我五年前来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质量倒是挺不错,但他们做不大,我觉得主要问题还是山寨的问题,和很多小厂一样,他们是靠抄袭和山寨过日子的,样品间里样品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别处拿来的样品,客户要是喜欢,他们就能给做出来,或者客人自己拿来他们需要的产品的样,他们可以仿出来。这是一个中国制造业各个行业最有普遍性的问题,没有原创,只有山寨。他们在盛世之下活得不错,但是盛世之后,目前也不能断定他们就不行,但很显然,他们没有机会成为巨头了。

AM是一家做陶瓷马赛克的小厂,主要帮人代工,和做简单的常规产品。质量一般,但胜在价格,以及逃税。。。

SK是一家规模虽小,原创能力却非常强的厂,样品间惊为天人,多到让人眼花缭乱,据说他们也是老字号的工厂了,但是规模却一般。其实我是第一次去,但是所有样品可以随便拍照,这个让我很是意外,我隐隐觉得这家以创新能力为卖点的厂有点领先三步成烈士的感觉,因为行业风气是抄袭,花费成本和精力研发的新品的竞争力领先不了多久就被轻松抄走了,可能这也是他们没成为大厂的原因吧。

以上是我亲历的对马赛克产业的一些写实描述,顺带着有一点真实的感悟:

中国的制造企业的发家史始终面临一个不可能三角的制约:质量,价格,创新。基本上没有一家厂能够同时做到这三点。最普遍的是只注重价格和质量(更夸张的连质量都不管,只管用最低价做一锤子买卖,把中国制造的名声都搞臭了),而不重视创新,反正创新也是被抄袭,不如等着抄别人的好了。这也恰恰造成了同质竞争越来越严重,利润越来越低,产能越来越过剩的艰难处境,几乎每一个制造业都面临着类似的囚徒困境,拼低价最终是条不归路。事实似乎证明,注重质量和创新的工厂经营得当,往往能够得到突破,等他们成为巨头的那一天,规模效应使他们的价格也成为了优势,然后就立于不败之地了,这是成功的典型路线。当然必须要承认的残酷事实就是一小部分有这个运气,还有很多走这条路的死在半路无人知。

雪球粉丝比较多会写贴的很多都是炒股金融人士,可能对实体经济深入接触的不多,我就多说几句吧。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是这样的:广东的生产企业基本都是款到发货,风控做得比较好,他们不会被应收款压垮,他们的资金风险主要来自积压的库存,今年其实已经有很多厂面临倒闭的窘境,如果不是人民币贬值给了喘息的空间,死得更多。江浙这边就比较恐怖了,很多裸泳的,亏本在卖货,赊账在卖货,维持资金链。如果经济真的进一步恶化,后果不堪设想,并且他们还是连环担保的,一家倒下可以连环倒下一批,银黑们拼命鼓吹的坏账潮真的有可能在今年1月底就到来(关于这个观点,不知道对银行研究比较深的朋友怎么看?),但实际上不会到来,因为一月份央行肯定会有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举措来托住这个风险。而北方的竞争力比南方要整体差一点,在政策的庇护下与南方工厂分庭抗礼,比如从北方某些港口出口同样产品,他们可以享受到更高的退税,因为海关不查你报关报的是不是准确,而南方海关比较严格一点,你只能报另一个退税比较低的真实税则。但是这种情况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并不是自身竞争力的体现。所以整体制造业确实是很堪忧的。

但是不得不说,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之路正在坚定迈出。无论是从创新理念,还是对品质的追求,都在飞速进步。就像这次我实地感受到的,每家工厂都走出了适合自己的路,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求生存,有些艰难,却并没有特别糟糕,未来是充满希望的。顺便说一句,在传统制造业,中国的产品已经消灭了无数国际巨头,摧毁了很多国家的相关产业。而未来,升级后的很多产业,也将继续这条路线。因为道理很简单,中国人很勤劳,聪明,上进,就是这样。2016年,在乐观与煎熬中努力前进吧。


@好股要重仓   @大隐无言  @ETF拯救世界  @唐史主任司马迁 @旅行者2012 @kunhou   @博远投资  @aspen_liu @艨艟 @beibubai @K线超人  @Veget  @散户张哥    @今日话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 @闲人老钟 @Tess @top_gun888 @HIS1963 @东博老股民

精彩讨论

燃烧吧小脂肪2016-01-03 22:57

眼见为实,甩那些键盘侠9条大街我刚赞助了这篇帖子 5 雪球币,也推荐给你。

远航之天涯2016-01-04 07:15

文笔非常好,以实业的眼光看投资,以金融的视角看实业。大多数人只是单纯地炒股,看技术,在网上找资料,查信息后闭门造车写研究报告。真正能结合实业,了解实业,去看大势,以这种眼光去理解投资,是最好的办法。投资需要时间的沉淀,不管个人的悟性和学历有多高。长时间的阅历和见识是不可缺少的。单纯找牛股,追求涨停毫无意义,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实体见识的积累是最大的财富,是不可逾越的过程,我们不仅仅是个炒股的,而是要做个价值发现者,价值观察着,用心,用眼睛,用手,去体会实在的东西。

老白看市2016-01-04 06:25

个人感觉中国制造业面临困境或者很难提升的根结还是在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没有人愿意创新,都是模仿,拼价格,拼产量,这样可能发展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而且是无解的

全部讨论

2016-01-04 22:40

中国的制造企业的发家史始终面临一个不可能三角的制约:质量,价格,创新。

2016-01-04 19:21

中国人非常勤奋非常爱学习,中必赢

2016-01-04 16:23

写得不错

2016-01-04 16:06

眼见为实!

2016-01-04 14:16

谢谢。辛苦了

2016-01-04 12:58

中国人勤劳,聪明,上进!

2016-01-04 12:34

2016-01-04 12:29

真实写照啊,其实很多行业都是这样的……

2016-01-04 11:52

「国人勤劳聪明」是个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