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和腾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2回复:73喜欢:25

这两天把吴晓波的腾讯传看完了。不得不说,吴晓波真的非常擅写长财经史,很久以前经典的大败局,激荡三十年就曾是我的财经启蒙读物,这次的腾讯传更加出色,看完忍不住想写点随感。

阅读体验真的非常好,简直不像财经类的书,跟看小说一样,拿起就放不下来,一口气就给看完了。只要不是年纪太大的朋友,所有人最近十几年的生活都不可能离开腾讯,而我们的社会,在过去的十几年不断加速,变化大得简直像跳跃了好几个时代,蜕变得那么恢弘。看这本书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讲的是腾讯,但你不光可以回顾近20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还能回顾自己的上网生涯和成长史,那一年腾讯干了啥,而我又正在干嘛。这种感觉很难在其他作品中出现。(这个好像也不是吴晓波的功劳,是腾讯真的太厉害了)

QQ 交友

大学时候有了第一个QQ号,那个时候有网友是一件新潮的事,年轻一点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最早的网络热词“恐龙”和“青蛙”吧,就是在那时出现的,还有很多见到颜值过低的网友该如何编谎话逃命的段子,可能也是最早的一批网络段子,都是来自那个流行见QQ网友的洪荒年代。那时候的大学生,要么在见QQ网友,要么在掩护去见QQ网友的室友,在适当的时间及时给见QQ网友的室友打电话,告诉他寝室着火了赶快回来,要是网友长得不行,不好意思我要回去救火了,就此告辞,要是长得可以,我不回去,救火哪有和你一起吃饭重要。

游戏

2000年前后,正是电脑硬件飞速发展,网络逐渐普及的年代,当时的年轻一代像是老鼠掉进了米缸,新时代的幸福扑面而来。学生时代大都爱去网吧玩游戏,什么红警、星际、CS、魔兽,DOTA,流行过的游戏一拨又一拨,时光荏苒新旧交替,娱乐项目里只有QQ默默地一直在,单机游戏年代之后网络游戏盛行,汉堂,大宇,光荣,暴雪,盛大,九城,这些游戏公司曾经如日中天,现如今俱往矣,谁能想到,当游戏的世界进入了手游的时代,那个用来聊天的企鹅成了最大的游戏公司。

上网冲浪

别嫌这词土,以前就这么叫的。最早的三大门户是上网吸收信息的主要去处,后来被腾讯网赶超。曾经有各种红极一时的论坛社区比如天涯猫扑,慢慢被QQ空间,微信朋友圈的熟人社交挤占。在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张,贪婪的所有的信息都想接收,上天涯八卦看各路网友的故事评头论足,上猫扑大杂烩看YY和BT,传统BBS大行其道。直到某一个时刻,人们不光消费信息,还开始生产信息,于是信息过载了,网民们选择返璞归真,熟人和半熟半生的人的各种信息都看不过来,谁还有空去看不认识的人的破事呢(除非够惊悚够奇葩)。于是注意力和眼球纷纷向头部优质信源集中,向娱乐巨星意见领袖集中,向风格化的各取所需集中,向熟人社交集中。各种娱乐社交需求催生了各种风靡一时的互联网公司,盛大游戏,联众棋牌,还有些现象级但比较短命的,比如开心网校内网51空间等,最后无一例外的都被腾讯摘了桃子,因为腾讯掌握的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是独一无二的,对任何找到优秀商业模式的优秀公司都可以进行无情的降维打击。

微信主导了你与世界的链接

现在信息多元化,泛娱乐化,我们的时间被各种推送挤满(最有效的推送就是腾讯系的推送了),没有太多主动寻找信息的时间和机会,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刷朋友圈,看公众号,不知不觉中,我们逐渐被腾讯包办了对信息的选择权,就算你知情,也很难扭转。刚有手机的时候,我们和人联系除了打电话之外,喜欢发短信,最早的手机,能够储存几百条短信的功能都可以是绝佳的卖点,有了微信之后,现在几乎没有人发短信了,因为短信一定会被淹没在垃圾短信中,发微信成了默认的首选。

腾讯成功的核心是什么?

腾讯的成功,有太多太多的总结和角度,靠谱的创始人和领导团队,用心做产品的初心,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理念,每一次战略选择的英明神武,每一次关键时刻的最好运气,但离不开最为根本的:庞大的QQ用户数量(现在是微信用户数量)。没有任何其他领域能像即时通信工具一样获得如此有黏性的巨量用户,这一优势在腾讯创业最初几年里就已确立,也因此决定了公司之后的调性,完全不需要像其他所有创业公司那样去跨越式发展,去拼尽全力加速创新,只需要好好活着,背靠金山,好好挖矿,花式挖矿,总能想出从几亿用户里赚钱的办法,如果实在想不出,那就等别人先想出来,然后照做。腾讯的字典里没有破釜沉舟,狼性之类贝塔值很高的词语,腾讯就一个字,稳。腾讯十几年来的核心发展观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猥琐发育,别浪!

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

腾讯传书中最常见到的一个句式是:出乎意料。胜利出乎马化腾的意料,战果出乎管理层的意料,成绩出乎某主管经理的意料。给人的感觉似乎腾讯高层小富即安从来不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然而实际上,他们定的目标按正常标准看都是高到其它公司无法企及的,比如多少时间内多少倍数增长,这个做到第一那个做到第一,都是大目标,然而他们总是能做到,提前做到,超量做到。这个就很可怕了。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其实这句话的专利属于腾讯哦。

腾讯的对手们

腾讯的对手太多太多,曾被媒体渲染得最有戏剧性的敌手,是360。和360的互掐源于360的主动挑衅,当时QQ强硬回击,不兼容,给用户两条路:要么选QQ要么选360。我没遇到这个问题,因为我没装360的任何软件,不过我觉得这个两选一对大部分人来说都非常容易,谁提供的价值大一目了然,只要花几十块钱一年装个大牌的杀毒软件,就可以不被整个世界抛弃,为什么还要选360。多年之后,如日中天的苹果竟也企图对腾讯进行打击,传闻要强收保护费,一度也差点走到二选一的境地。当时我也问自己,如果在苹果手机和微信之间做选择,选哪个。多想了几秒钟,但似乎也不是那么难选。如果早几年,微软像360那么发难,让我们在WINDOWS和QQ之间选择,我相信微软还是有必胜的把握的(这不废话吗,没有WINDOWS你怎么运行QQ啊),但如今已进入移动时代,已没有人可以扭得过腾讯这条大腿了。

一个是曾经的3Q大战,其实只是被迫与流氓的一次撕逼,无所谓胜负,一个是阿里,近年来与阿里系的对峙,其实是巨头之间必然的碰面,还远没有分出胜负。这是两个被符号化的对手。我觉得,腾讯发展史上最决定性的两场胜利,一次是对MSN,一次是对微博。

QQ对MSN

QQ和MSN的这场对决,80后应该全程见证了。原本在商务领域,MSN对QQ是碾压性的优势,记得我刚进入职场的那会,联系业务一定是用MSN,而QQ只是用来和同学,和网友聊天的,这个也是大家的共识。后来慢慢的,也开始用QQ,因为传文件,发离线消息方便很多,两个工具开始并用。MSN出现过几次崩溃用不了的情况,什么海底电缆断了之类的也不知道真假,每一次出这种事都让一大批人转投QQ,到后面用QQ的越来越多,因为事实就是QQ真的更好用,非常稳定,功能也越来越多。MSN的不断衰败和QQ的不断强大是同时演变的,国外的联系人也开辟了ICQ和SKYPE,还有雅虎通这些。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用MSN的人都在不断变少,到最后,MSN只是用来和一些只在MSN上有联系的朋友聊天了。QQ就这么毫不声张的很自然的把MSN干掉了,战场很安静,战果超乎想象。国内的竞品早被消灭,洋品牌ICQ和Skype之类始终是小众的,当最大的敌人MSN投降之后,QQ完全没有了对手。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即时通信工具,可选择的只有一个QQ,结果不就很清楚了吗?从此,腾讯就算想故意作死都不可能死得了啊。当时我想不通的一点是,理论上当时阿里是完全有可能对抗QQ的,内有庞大的淘宝用户,外有数量上不算太庞大但量能很高的Alibaba商务用户,可遗憾的是阿里的即时通信有什么旺旺什么这个通那个通的,竟然是分裂的,互相不连通,使用起来体验到的几乎是传销公司的技术水准,令人吐槽不能。

微信对微博

进入移动时代之初,微博的横空出世曾经有机会颠覆企鹅帝国,但微信的及时出现化解了这场危机。我属于用微信比较晚的,一开始觉得和手机QQ没啥区别,何必多一个呢,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用,就自然而然也用了,用了之后开始体验到不同,再也离不开了,现在基本上只要有智能手机的中国人都有微信。用户体会不到当时互联网战场的微妙,只觉得微信就这么很自然的出现了,但根据事后的分析,如果没有微信,QQ基本抵挡不住微博的侵袭,微信出现得再晚一点,腾讯的江山有可能不保。

有了微信之后,腾讯股价持续不断攀升,资本市场看得很清楚,已没有任何对手赢得了腾讯,财报数据可大可小,无非是如何更合理有序的兑现价值,对手只剩下腾讯自己。当企鹅大侠登上华山之巅,拔剑四顾,想杀谁就能杀谁,看中随便哪块蛋糕都可以整块切走的时候,他选择了放下屠刀,和所有人做好朋友(不包括阿里),走自己的路,还给所有好朋友带路(不包括阿里),华丽转型佛系领袖。

微信有一个全球对手whatsupp,本来腾讯可以收购,但被疯狂的FACEBOOK以190亿美元抢下。现在的格局就是whatsupp绝对不可能染指已经有了微信的中国市场,但是wechat也没有到全球市场去和whatsupp争夺用户的胜机。微信的致胜法宝是用户体验,为中国用户中国的互联网世界打造,这个基因难以夺取全球市场的胜利,因为你不可能去细致打磨迎合全世界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所有用户。微信想要征服世界就必须走另外一条路,一条不怎么腾讯的路,所以,就不太可能发生。不过格局放长远一点,全世界的互通互联是大趋势,真正的互通互联那就只需要一款通信软件就够了,用谁呢?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微信和whatsupp终有一战,腾讯和FACEBOOK终有一战,假如那么长的时间里没有其他新魔头出现的话。

而目前,腾讯的对手就是同样最懂中国的阿里。看上去腾讯和阿里势均力敌,但从双方的根基底牌来讲,胜负早已清晰可辨。马云需要不断的表演“我拿BUFF,谢谢”来维持强弩之末,而马化腾只需要安静地继续“猥琐发育,别浪!”等待最终的胜利就可以了。更有可能冲击腾讯地位的反而是泛娱乐化的后起之秀今日头条系。 这几年,已成为佛系领袖的腾讯不再对任何对手赶尽杀绝,今日头条能够从无到有迅速做大和腾讯的佛系化也不无关系,现在大板块蛋糕都已经在人家嘴里了,再夺过来怕是很难了。但腾讯肯定会出手的。

向腾讯致敬

写了这么多,最后预测一下走向,接下来腾讯要全力斗争的是后起之秀今日头条,只要过了今日头条这一关,半决赛将迎来阿里,在持续对峙中击败阿里应该只是时间问题,而最终的决赛是在全球化后在全球市场与FACEBOOK的决战,最终能否如愿举起大力神杯,那就要看商务部的反垄断的大刀是不是同意啦。好了,腾讯就写这些,接下来要好好准备看世界杯啦。喜欢看球的可以留言表示一下~


书推荐完了,牛也吹完了,你有没有什么QQ故事和关于腾讯的观点,来聊聊?

$腾讯控股(00700)$

@今日话题 @唐朝 @不明真相的群众 @坚信价值 @大灰狼律师  @飘仙的个人日记 @永远的门徒 @伊斯坦布尔探花 @因特瑞斯汀_小明 @Veget @电扫洛阳川 @吉普赛007 

全部讨论

单说支付,个人比较偏爱支付宝。从之前的网购积分芝麻信用,到现在经常会用的花呗借呗。每次支付的时候打开微信是比较方便,但是想想为了维持花呗借呗较高的额度,还有较高的芝麻信用分,还是用支付宝比较有效。之前支付宝转账不收手续费,但是微信收费,那两年转账自然也是支付宝,现在支付宝也收费了,但起码还信用卡还是免费的,微信还信用卡都已经开始收费了。对了,现在微信也有了微粒贷,万五的利率我从来没用过,因为支付宝只有万三,并且一直在提额。以上为个人体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同样感受的。

刚才装了一个腾讯的软件,发现非常神奇的是:快安装完的时候它给了个选项,可以选装几个其他的腾讯软件,并且默认是没勾上!!你想勾可以手动勾上!!!!有见过这样的吗?其他的是不是默认给你勾上,你一不留神点快了就给装上了?还有更牛逼的不告诉你就直接给你装上了。


腾讯传里就写了当时弹窗让用户在360和Q之间二选一,马化腾坚持两个选项的字体一模一样大,让用户自己选择。而不是有倾向性的去引导。360的呢,点个卸载都叽叽歪歪,我都点卸载了意思还不够明确吗,还非得跳出来再问一遍是继续使用,还是狠心卸载?然后继续使用是狠心卸载的好几倍大。。。。。

2018-06-03 12:18

阿里,走乾卦,刚猛直行;腾讯,走坤卦,柔顺舒展。都是正道。

大家更容易期待腾讯,可能只是上善若水灌输千百年,心性相近。

百度腾讯笑话阿里云新瓶装旧酒,现在亦步亦趋。
腾讯提要投基础科学时,阿里已完成基本布局。
百度ai腾讯医学影像还在人工智能,在做和人较劲的事,阿里已经明白本质是机器智能,已经在智慧城市,做人做不到的事。

至于支付,未来不需要选择,更不会成为胜负手。

阿里输,很可能输在亢龙有悔;腾讯赢,大概率赢在利永贞。

所以如果一定要选择,更希望阿里赢,因为开天辟地需要刚猛前行。

2018-06-03 09:20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爱回忆,是年老的表现

阿里系也是蛮强的,绝不是强弩之末。大家都离不开微信,但是用微信又不用花钱。女人是离不开购物的,这块蛋糕太大了,阿里现在也未看到真正的敌手。阿里早已发力于菜鸟,未来更加强大也是必然,只是用户的粘性比腾讯差了好多。
今日头条抖音确实蛮强的,流氓一样无孔不入。当年淘宝也不是一样吗?把客户累积起来,做些有价值的事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只是两者斗争并不会动摇腾讯根基,战争自然也不会像360vs腾讯那样火爆了。

2018-06-06 09:38

6

2018-06-06 09:31

《腾讯传》是我看的吴晓波的第七本书,是最不喜欢的一本。 吴晓波是我最喜欢的财经作家。其实,在中国,能被称为财经作家的似乎也没有几个人,而在这些财经作家中,不论是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影响力,吴晓波显然可以坐上头把交椅。尤其是他早期的《大败局》和《激荡三十年》影响了无数的创业者,也吸引了一大批商业史爱好者,而我就是其中之一。籍凭着这两本书,吴晓波集聚了大量的人气、财气,也成为当今最成功的商业写作者。 吴晓波现在运营着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订阅者超过200万,会员超过12万,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就是从他的微信公众号上知道这本书的。 《腾讯传》这本书的准确名字是《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主要内容是腾讯从创立到2016年的企业史,讲了腾讯的人、产品和经营哲学。全书338页,有不少不为人知的细节,也有稍稍关注互联网的人都耳熟能详的“大事件”,比如“3Q大战”。对于对腾讯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因为至少这是腾讯官方授权的传记作品,有着很多第一手的资料。但也不要期望太高。 之所以说《腾讯传》是我觉得看过吴晓波最差的书,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内容不足”。对于一家低调的公司,腾讯在中国的互联网上除了它的产品(QQ、微信等等),并不为外人所熟悉。作为腾讯官方授权的作品,作者5年写就,按理说,已然是一份内容丰盈的“大餐”,然而,并不是如此。 虽然全书浩浩338页之巨,其实“干货”有限。全书看似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腾讯的创始人、主要决策者和执行者、腾讯的产品以及腾讯的经营哲学,但全书看下来给人的感觉是腾讯的“企业宣传片”加“产品介绍手册”。很多数据并不详实,很多有意义的细节也并没有披露,就连写作方法上都少了吴晓波擅长的“戏剧性”,甚至“故事性”。 第二是“缺乏客观性”。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吴晓波在这本书的写作上并不独立,所以在立场上也就并不客观。这本书的缘起是,“3Q大战”后罗振宇向腾讯高层提议写一本书,向世人介绍腾讯公司,并推荐了吴晓波来执笔撰写。 因为这样的官方背景,“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吴晓波只能为腾讯发声(说好话),尤其在介绍“3Q大战”时更为明显,连用词上的客观性都没有,在介绍360的周鸿祎时说: 周鸿祎本人是流氓软件的“教父”之一,制毒者翻身成为一位杀毒者。 他是一个攻击性极强的人,渴望功名与荣耀。 在求和不成的情况下,除了置之死地的凶猛之外,这位湖北人已无任何可以凭借的武器。 而描述马化腾时则说: 为了显示克制的风范,马化腾在这个声明中未对360指名道姓。 当马化腾听完张志东等人的汇报后,脸色惨白呆坐桌前,喃喃自语:“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做这种事。” 单纯地把周鸿祎和360塑造成逐利的流氓,而腾讯是无辜的受害者。 俞敏洪在看完这本书后说: 因为是命题作文,尽管吴晓波已经努力用第三者的眼光来看腾讯,但独立立场还是不够的。 第三是“思想性欠缺”。因为内容的单薄以及缺乏客观的叙述立场,做到思想深刻几乎是不可能的。俞敏洪也说这本书“对于马化腾的个性和领导特征,腾讯其他创始人和管理者之间是如何合作、利益是如何平衡,还有腾讯一些发展中重大事件的描述,都不够深刻和尖锐”。 我同意俞敏洪的观点。除此之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吴晓波对内容进行了裁剪,保留了能够反映腾讯“伟大、光荣、正确”的内容,有对马化腾“神化”的嫌疑。而对腾讯形象不利的内容一概删减或者模糊处理,比如腾讯被人广为诟病的“抄袭”问题,还有就是腾讯的失误或者失败,比如电子商务业务、搜索业务等等。对读者来说,对那些不利或者失败的深刻剖析可能更有价值。 吴晓波的财经作品是以思想性和人文气息著称的,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标签”,所以,看他的书的时候自然有了如此的期待。如果这是由另外一位作家写就的作品,或许就是一本“好书”了。 一本企业传记到底应该怎样写、写什么样的内容,或许并没有标准答案,但把一本企业史作品写成“企业宣传册+产品说明书”肯定不是好的企业传记,也就肯定不具备思想性,也很不吴晓波。 作者:王铁牛 链接:网页链接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6-03 22:22

只能转发,后面的结论不能更认同。

2018-06-03 22:05

今日头条,根本不想装啊,是不是不用微博的人喜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