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想的产品思维复盘理想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回复:6喜欢:3

一、李想的产品思维

1、李想对产品好坏的定义,三个纬度:安全感、价值感、向往感。

2、MEGA的三感评价

1)安全感

安全是底线,是用户会不会被劝退的第一道门槛。

华为和理想对这点的认识是清晰的。但是,华为把汽车安全拉到全新的高度,重新定义汽车安全,让用户明白汽车安全的重要性、清楚哪些方面需要安全。

理想操盘L系列期间,是非常注重安全属性的。L系列的碰撞测试结果、扭转刚度,频繁地把安全感传递给用户,让安全保护一家人的出行,非常符合家庭定位的属性。

反观,MEGA广州车展期间,闹出1500+1500的笑话(可能博士只是想举个通俗的例子)和大螺栓,事后陆续出现一些理想“高速敞篷”事件,理想对此类安全问题基本采取了不回应、不说明的态度,自顾自地讲第三排防撞空间和防撞杆,对MEGA的安全信息传递很少,一直在渲染空间大、温馨氛围,用户对理想整个车系存在一定的安全担忧。

要知道,MEGA是50万+、承载更大家庭的豪华车序列,这个群体对安全的需求较普通家庭更加强烈。

这条底线为什么淡化了,甚至到现在理想还是没那么强调安全。(安全感包括,车身安全、智驾安全、电池安全、补能安全等,理想就没啥安全感可说的了?)

2)价值感

家用+纯电+MPV,这个产品的价值很清晰了。

MPV力求每个人都舒服。MEGA的内部空间做到了,但长度远超主流MPV,这就对驾驶员提出了挑战。而家用MPV决定了开车的就是本人,而不是司机,所以花钱买车的人是否愿意自己开这么大的车,就要打上问号。

纯电的短板,在于能源焦虑。又分为能耗水平、续航能力,补能速度和补能便捷性。大电池、水滴造型解决了能耗和续航能力,800V超充解决补能速度问题,但相对竞品的快充优势不够突出。补能便捷性,则几乎为0,MEGA发布时几乎没有城市超充。严重违背了李想亲口说的原则:给用户卖5G手机,只提供2G信号。

家用就要讲究实用,小屏幕电视,只有1个小桌板,没有遥控,没有电吸门,开门按钮位置较远等,都存在高频需求场景下的短板。

APP上MEGA的控制功能,简陋无比。

从价值感的角度看,MEGA有很多缺陷,不需要和对手比,从自身定位去看就是完成度不够完美的产品。

3)向往感

李想早期用的词叫“优越感”,后来改为“向往感”,其实前者的字面意思更直接。

MEGA的前脸和侧面很有未来感,内饰却和L系列几乎一模一样,简约风。

如果目标客户是L987的老客户,多花10-20万,买一样的内饰,如何唤起他们买MEGA的优越感?

如果目标客户是非理想老客户,如何体现出相对竞品的优越感?

奥迪为什么敢比大众卖得贵?其实发动机、变速箱一样,除了标不同,最主要就是奥迪精装修,大众简装嘛。

没有优越感和向往感,用户很难支付溢价。

二、经营策略的欠缺

1、全行业树敌,败路人缘

李想本人在MEGA发布前,频繁发布微博,输出各种暴论。既有对友商的不尊重,也有对去年事故用户的调侃。另有一帮给钱就吹的KOL和KOC,火上浇油。

“乔布斯造车也就是这个样子、理想为社会解决就业、工资高福利好、稳态8000辆、3月1日后没有借口……”

就差怼着全行业的脸直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前一天还在祝小鹏X9大卖,李想隔天就在MEGA发布会上暗指自己的第三排比X9缓冲带更大更安全。

自己不怼人、不找怼人的KOC,就不会卖车了?虽然,有些品牌也有极端KOC,但是被品牌商列为上宾的只有理想

所以,MEGA发布后突然冒出的网络黑子,友商和普通用户,正赌着一口气没地方出呢,谁会愿意去帮理想

小米SU7发布后,李想可能才搞明白,原来CEO姿态放低一些,可以把车卖得更好。

2、跳跃的发布节奏

理论上,李想是个非常注重节奏的人,每次出手的胜率要求都很高。

L系列的赢面远大于MEGA,后发MEGA即使不及预期,也只影响MEGA这一款车。

但是,MEGA先发不成功,就会连带影响L系列。差点拖累了L6,幸好有雷军伸出援手。

如果上半年的发行节奏,是2024款L789,然后L6,再发MEGA。

不仅MEGA有更多时间打磨,而且上半年的热度可以持续保持,不同产品之间的影响也更小。

为什么一定要先发MEGA?是为了想挑战自己的极限?还是太想证明纯电友商都是垃圾?

3、脱离一线的销售策略

MEGA与2024款L系列一起发布,对一线销售的挑战非常大。当时2023款仍有在售,7和8又增加了Air版本。

同时在售的车型高达近20个型号,很多销售对新款的配置还没意向客户搞得明白。

一线不少展厅也放不下MEGA和2024款L789,导致主销L车型不能全部展示。

而且,MEGA的受众群体和城市,可以更加精确,结果近乎全国无差别地铺货。

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居然就发生了。

4、自乱阵脚的新编型号

李想的理念是,产品学苹果,产品矩阵简洁易辩识。

MEGA遇冷后,2024款临时加上AIR版本,导致78有4种型号可选,选择复杂度明显增加。

L9更是只有pro和ultra版本,空缺max版本,非常神奇。

这些行为,归根结底是2023年太顺,造成高度膨胀,认为MEGA必定大成,没有考虑失败的措施。

同时,李想忘了自己总结的第一段创业经验吗?过分关注竞争。

三、后续发展

1、増程是基本盘,稳住阵脚。

2、MEGA,产品还有一年时间打磨,消除现在价值感方面明显的短板,在向往感上面下下功夫吧。把客群再聚焦聚焦,有选择性投放。

3、今年要全力建2000座,可以理解为李想是想在纯电领域树一面flag,向用户证明自己在纯电方面的决心和基础设施的投入。

选择插混/増程、建换电站还是建超充站,没有谁的技术就更高尚一说,都是为用户补能提升体验。谁能以更低成本,提供更好补能体验,谁就更受欢迎。

4、理想的纯电,应该会与増程分开销售。一方面,展厅不允许同时摆放10+款车,必然要分开。另一方面,纯电和増程,不能在能源形式上自家产品左右互博。

5、充电桩建得不多的纯电品牌,也可以卖得好,这个观点没错。但是,主要集中在30万以下。高端纯电普遍不行,主要是因为高端用户对补能时间成本的要求,远大于对经济成本的要求。(蔚来推出低端乐道品牌,并支持BaaS,是对低端纯电用户很好的策略,兼顾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所以,问界M9、腾势D9都是主卖増程。

理想M系列的纯电产品,中大型SUV,属于高端纯电车,家庭中远途的主力车型,大概率也是家庭唯一用车。中远途的时间成本权重不一样,越高端越不能容忍较高的时间成本,高端车的建桩是不得不做的事。

M系列可能不是987这样顺序往下,略有些复杂。从低往高打,要研发3-4套内饰。从高往低打,可以直接下放内饰做套娃,但M9的纯电销售难度应该要比M8的难度要大。这在未来一年的缓冲时间,要仔细推演。

6、过去李想在流程变革方面花了大力气,解决了怎么正确的做事。但是,没有解决做哪些正确的事。

今年那些多昏招,言行不一的行为,简直匪夷所思。

这一点李想自己也反省了。但,种种迹象表明,理想内部可能缺乏讲真话的氛围,这只能靠李想自己去改变了。

$理想汽车-W(02015)$ $理想汽车(LI)$

全部讨论

失败的主因是超级别选手华为下场参与理想SUV的竞争问界产品在全方位碾压下理想迟早会退出市场。未来剩五家车企一定没有理想

暂时的失败不要紧。
华为造车几年,也载了不少跟头。早期的赛力斯SF5,后来的问界M5。问界M7,新问界M7。都曾经遇到过萎靡不振的局面,华为能撑住,与快速迭代的能力莫大关系。

只打家庭很难啊 出生人口越来越少了

05-22 15:56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卖车的商业模式和手机的逻辑还是不完全一样啊

05-22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