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2回复:35喜欢:11

研究远兴能源有半个月了,目前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没有理解,望赐教:

关于国外产能规划,目前已经能够确定的是远兴780万吨/年(2025年底完成建设),与CINER的美国太平洋项目540万吨/年(根据IHS预测2025年投产),我认为纯碱行业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不应只关注国内供需关系(当然,在2025年前,国内光伏玻璃、碳酸锂的增量做支撑,平板玻璃相对稳定,而全球供给端相对新增有限,国内中期紧平衡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稍远一些,2030年,全球需求增量大概是1000万吨,供给端按照目前的产能规划是1300万吨,考虑到国内合成法产能的部分退出,可以说依然相对稳定,但我担心两个变量及演绎过程:

1、因为美国的天然碱矿储量非常大,国际产能会如何考虑新增产能的问题,进一步说,国际采购和国内采购只是有一个关税差异(+13.5%)+包装储运费(+100)而已,实际上运输成本(大约370)在海运价格正常时,跟银根的运输成本差不太多,因此,大家所讨论的成本优势,其实只是银根在于对国内合成法厂家的优势,那么国际产能是否会以此为基础,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以合成碱的成本为售价,加速国内合成碱产能的淘汰过程,如果国内没有新增天然碱产能,那么按照上述路径,国际产能逐步去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以较大份额取得定价权;(国际产能大规模介入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在加入WTO后,我国纯碱12%的进口关税取消,为美国天然碱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机遇,2003-2005年,从美国进口的纯碱在中国市场份额一度高达5%-10%,大幅度冲击国内纯碱市场,中国纯碱价格逐渐下滑至1000-1100元/吨。)

以上情形下,实际上削弱了远兴能源的吨净利润水平,从而影响的公司内在价值,所以请教如何判断国际产能介入中国的演绎过程。

2、如果银根的1346号没有矿,国内合成碱产能淘汰的话,再没有新增天然碱矿产能,那么国内就会出现定价权丢失的可能,如何看待合成法产能淘汰的演绎路径。


$远兴能源(SZ000683)$ 

精彩讨论

斯图尔特Stewart2022-02-02 16:48

问题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讨论与回复,关于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经研究与查证,结果如下,请各位知悉:
1、Ciner公司的350万吨/年产能,因为涉及到融资,根据2012年3季度报告披露的相关内容,尚未通过某款融资中2/3以上的债权人同意,那么意味着项目虽然通过了初步设计,目前也正在办理审批手续和可行性研究,但是因为融资条款的约定,即使完成上述工作,目前亦无法进行投资建设,具体建设时间,需要看该笔融资的还款情况,2025年之前应该是完成不了建设工作了,那么全球到2025年之前,投产的主流产能应该只有远兴的780万吨/年;
2、一直在纠结的问题解决了,感谢@大狼狗609 的一些观点,学习了。美国天然碱产能储量明显占有优势,那么会不会低价向中国倾销的问题,我认为不会,这个还是要看国内的供求关系,不论供大于求、供求平衡、供小于求这三总情形之下,国际的天然碱产能都没法通过低价供应来打破国内原有发的价格平衡,一是因为Ansac美国天然碱协会的制约;二是企业的经济性主导,关税和运费折算下来成本比天然碱高多了;三是中国政府尤其海关、商务部对“化工之母”的控制,国内的纯碱市场依然将相对独立基于供求关系的运转。那么定价会遵循合成碱的定价体系,对于天然碱来说,超额回报是可以预见的。

评论过程中,对持有一些反面意见观点的球友,发自于尊重回复如下:
1、数据计算的问题,内容中计算有错误,但评论也有错误,根据海关的相关税率核定,纯碱的核算进口关税是35%,不是13.5%,当然如果按照某些渠道,有可能是5%,再加5%特殊成本,最终达成10%的综合特殊关税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一定不是主流,另进口增值税是可以抵扣的,相当于采购企业无需承担更多的进口增值税部分。敬请知悉。
2、还有某些球友只期望展望到远兴的2025年,我持有保留意见,这是对投资的基本认知和投资体系之间的分歧,不用过分担心进口纯碱,国内供需关系相对独立,这个结论是基于一系列的思考和佐证得出的,不应是拍脑袋臆想的,有本质的区别,本人更倾向于尽量看的长远,用逻辑和基本认知去判断一件事物的演绎,这样才能大致判断公司的内在价值,防止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技术动作的改变。

得出的结论:远兴的天然碱产能一旦达成,就代表了远兴能够在国内的纯碱市场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较长的时间内取得其他合成碱产能无法取得的优势,这是远兴能源投资的根本所在,千亿远兴可期。

祝诸君投资顺利!

j3fzho2022-01-28 07:38

如果只从价格角度考虑,确实有可能出现国外产品冲击国内纯碱市场的情况,但是由于玻璃厂生产线的特性,使得厂家会更看重供应链的稳定性。纯碱单吨价值低,一般会采用海运的形式运输,但这存在一定的运输周期,而且纯碱其实是有保质期的,如果结块了,玻璃厂要么退回碱厂,要么自己有机器把它破碎开继续使用。个人认为在远兴的产能上来以后,海外进口的数量不会大到能大规模影响国内市场的程度,一直以来就是纯碱的净出口国。另外我国的天然碱储量远没有美国丰富,所以未来应该都会是天然碱与合成碱共存的行业格局,可能只会因为环保问题退出一部分产能小的纯碱生产线。其实定价权在远兴手中远没有在其他合成碱法龙头手中更好,因为合成碱都能获得定价权以取得可观利润的情况下,天然碱可能是暴利。个人拙见,仅作参考

飞牛蛙2022-01-29 10:16

首先你的数据有很大的错误,中国对美纯碱有加增关税,雪球里面目前只有我提出过这个数据,进口关税增值税综合含税成本在27.13%(如果是FOB条款成交 那么税费成本还会增加),海运费目前在5-800/吨,纯碱装卸货码头要专门的吊机,装卸货费目的港+起运港至少100/吨,码头运到国内成本还没计算呢,中国人玻璃厂也不傻,国外的天然碱如果有这么便宜为什么玻璃厂不大量进口,2021年全年进量也才几十万吨,事实摆在这

另外印度等国家早已经开始反倾销美国天然碱了,中国商务部去看下就知道,短期美国天然碱不会有冲击

全部讨论

如果你说的美国天然碱1000元到岸价卖给中国,那么中国的联碱氨碱全部破产。全球纯碱将面临及其严重的供不应求,价格会被炒到5000。

2022-02-07 17:53

天然纯碱

2022-01-29 12:13

观点认可,但数据有待于进一步讨论,进口增值税没必要去核算,对于采购者来说,不论是国内采购还是国际采购,增值税都是要交的,这块并不是采购成本的差异。对于国内采购来说,码头到岸的货运价格也不是成本的差异,因为国内采购也要支付运费。另,海运价格不会一直维持在高位,正常年份就按300-500计算。按照银根的平均物流成本,实际上跟海运没差太多,实际差异就是关税+包装仓储+国内运输,加起来就是300多元。我看了ciner的年报,完全成本大概就是合成法的50%我们按700算,实际上完全成本也差不多,

2022-01-29 09:57

正如你文中所说的,银根和CINER预计到25才投产,现在才是22年的开始。你的所谓的问题,即使是纯碱专家也无法回答,即使回答了,大概率与事实的差异很大的。实际上,能看清22-23年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2022-01-28 12:39

国外天然碱的产能是非常集中的, 一个美国的怀俄明州的一个县(GREENWATER COUNTY)占了绝大头(CINER的美国子公司也在这里), 520亿吨的储量, 占全球90%以上。。。是典型寡头控制的局面。。。这样的情况下, 他们的未来决策是很难猜的。。要细水长流还是要短期利益呢?因为一个银根就变得很激进好像可能性也不是太大。。。因为需求端的增量也没人能看得很准。。。您的问题比较难。。

2022-01-28 12:23

2022-01-28 11:41

转发

1、如果国际天然碱的产能足够大,那么其销售体系,供应链的稳定性同样也会很稳定,并且我们所认为的专用码头也会同样增多,这方面本不是壁垒;2、如果国际产能相对充沛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格局就是国内天然碱、国际天然碱、国内合成碱,合成碱是一定不会掌握定价权的,国际产能的定价策略如果是以国内合成碱成本为锚,那么大概率定价权要掌握在国际产能方面,远兴的单吨净利润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