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入华40周年,一起重温这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978~2018,今年正值可口可乐返华40周年!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改革开放时代。在这几天前后,还发生了一些重要事件:

12月13日,中美在北京饭店完成建交谈判;在同一层楼的另一间会议室里,可口可乐公司也与中粮进行合作谈判;

12月16日,中美建交公报发布;

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2月19日,可口可乐宣布进军中国市场,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企。

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可口可乐几经曲折终于在1978年12月13日与中粮总公司达成协议,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装瓶设备,在中国设专厂灌装并销售。

1979年1月,首批瓶装可口可乐由香港发到北京。

在当时国人心中,可口可乐并不陌生,但都是出现在抗美援朝电影里,与美国大兵结对出现。

可口可乐想选在上海,一个理由是,他们在民国时期就在上海建过厂,还请大明星阮玲玉做过代言。但迫于舆论压力,无奈之下,可口可乐放弃上海,几经周折,终于落户中粮下属北京烤鸭厂的旧厂房,那是1981年。

明星代言是可口可乐最先提出的品牌战略。1927年可口可乐进入上海市场,邀请上海广告画家设计了一幅“请饮可口可乐”的海报广告。一位身着华美衣裙的女子坐在酒吧的一角,优雅地轻握着一杯可乐,而画中人正是阮玲玉。当时阮玲玉正凭借电影《神女》和《新女性》蜚声影坛,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明星代言的海报广告。

1981年起先后在北京、广州等地开设装瓶厂。

1988年,可口可乐在上海建成了装瓶厂和浓缩液厂。从此,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所有装瓶厂所需要的饮料浓缩液均来自上海。

成功建厂,让外国人很兴奋。时任可口可乐集团主席说:China to me is this giant baby. Big, but the opportunity is there to grow。

但他们都太乐观了。当时,80年代初的北京人主要喝一种叫“北冰洋”的汽水,0.15元一瓶,主要在公园、大商场销售。

改革开放伊始的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贫乏,可口可乐所代表的惬意、畅快的西方休闲文化,勾起了不少人的兴趣。中国年轻人带着笑脸,拿着可口可乐,在故宫、长城这样的地标前出现,成了两种文化对撞的经典形象——一个紧张的年代过去,一种愉快消费的生活到来。

为了尽快打开市场,北京可口北京分公司推出了中国当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或一双筷子。对神秘黑水感兴趣又贪便宜的人,纷纷排队购买。

据当时的老记者回忆:夸张点说,当时促销卖场有两队,一队是排队买可乐,一队是排队吐可乐,但吐完之后又觉得好像有点上瘾。

1981年,一个时代弄潮儿,身着当时流行的军大衣,在故宫,拿着稀有的可口可乐。

1984年4月,里根总统访华,那期《时代》周刊的封面写着“中国的新面孔,里根会看到什么”,而配图是一个中国小伙子,拿着可口可乐,站在长城前。

里根应该还会看到,中国的马路上,出现了可口可乐这些外国商品的广告牌。

电影《芳华》男主角刘峰退役时,走过可口可乐广告牌

1986年10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拍了一部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想买这个片子播放,但缺乏经费,于是找到可口可乐,希望对方能提供20万元的赞助费,回报则是在片子前后播放可口可乐广告。

当时,央视不允许播放外资企业广告,这也意味着,可口可乐一旦答应此次赞助,即可获得通过权威媒体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机会,实属难得。权衡利弊后,可口可乐做了一个果敢的决定,用一年的利润来交换一次在央视露面的机会。

1986年10月的一天,在《新闻联播》后,全国18家电视台同时播放了可口可乐的广告,这则广告向全中国的人们传递出一个信息:

可口可乐可以在中国市场光明正大地销售了。

1988年底,可口可乐在海南的广告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可口可乐之后,肯德基、麦当劳跟随来中国开店抢夺市场。

2000年后,第一个成为可口可乐代言人的是谢霆锋。在谢霆锋刚刚出道的时候,妈妈狄波拉在一次闲聊中问他最想为什么产品代言,谢霆锋回答说“希望有一天我的头像会印在可乐的红罐上”。

在他22岁那年,可口可乐邀请他当代言人,谢霆锋如愿以偿将自己的头像印在可乐红罐上。2002年是谢霆锋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他的出现,娱乐圈直接从四大天王时代过渡到了谢霆锋时代,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每一期的娱乐头条几乎都是谢霆锋。

2003年,香港设计师陈幼坚受邀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新的中文logo,将中文字体转化为带波浪状、流畅的飘带图案,与斯宾塞体字体logo相比更为和谐。这是24年来可口可乐中文logo在中国的第一次崭新设计,自此取代了1979年以来一直使用的中文字体。

2006年,可口可乐宣布李宇春成为代言人,代言费用达上百万,许多媒体分析称签约李宇春是可口可乐占据年轻人市场的制胜关键。当时百事可乐急剧扩张中国市场,可口可乐面临着收回被百事占领的年轻人市场的压力,选择李宇春无非是想把这群粉丝群体转化为内在消费者。

从1978年重返中国市场至今,可口可乐用40年的时间,在中国市场由无到有,现已跻身可口可乐公司海外大市场。

可口可乐的文化渗透具体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它可以穿在身上、印在包上,写在本子封面上,画在手机壳上……

2013年的昵称瓶开始,“瓶身营销”经历了歌词瓶、台词瓶、自拍瓶、录音瓶再到密语瓶,每个夏季如约而至,其本身自带的社交属性与年轻消费者产生了良好互动,也开启了社交营销的先河。

2017年的密语瓶

2018年,为了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可口可乐推出限量版mini罐礼盒,传达:时代在变,在乎不变的品牌宗旨。

如今的可口可乐,已不仅仅是一种饮料,他还代表一种文化、一种营销、一种精神。

  

“吸一口肥宅快乐水,所有坏情绪都被赶跑,感觉整个世界都明媚了!”事实上,“肥宅体”的流行不仅是游戏和动画爱好者的自我调侃,也是当今忙碌、迷茫、负重累累的社会青年宣泄情绪的一个出口。当可乐不再是可乐,而是一种满足感的代指,可口可乐无异于在无形中又完成了一次带有流行文化色彩的营销。

从对产品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从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数字化发展到开发跨界零售,可口可乐在中国经历了不平凡的4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如今,可口可乐在中国有45家装瓶厂,超过45000名的员工,99%的员工都是本地人才,98%的原材料在本地采购。这是可口可乐四十年来深耕中国市场、推进全球层面与本土力量协同创新的最佳例证。

网页链接

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起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