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富商曾宪梓的一生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作者:刘倩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2019年9月20日下午,香港金利来集团创办人曾宪梓病逝。

金利来集团发布了讣告,这位“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届、九届、十届委员、香港著名企业家、伟大的爱国者”在家乡梅州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叶落归根。

曾宪梓1934年出生于广东梅州,客家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梅州,地少人多,生存艰难,为谋生计,客家男人大多下南洋经商。曾宪梓的父亲曾荣发远赴泰国,多年经营,挣下了两间小百货公司,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幼年失怙的曾宪梓与母亲、哥哥相依为命,父亲拿命挣下的两间百货公司和两千银元却被叔父曾桃发占为己有,留给曾宪梓母子的只有一头水牛。

曾宪梓第一次下南洋就是去泰国,为的是“接收遗产”。那时,中国政府尚未与泰国建交,曾宪梓须先在香港居住一段时间,拿到香港身份证、护照后,在有担保人的情况下才可以去。

1963年5月31日,香港移民局,一个穿着补丁皮鞋、拎着破角书包的高大青年,站在跟他一样黄皮肤、黑眼睛的同胞面前,被足足盘问了三个小时。去国离乡之时,曾宪梓方知“祖国”两字的意义。

二十多年后,当年衣衫褴褛的青年衣锦还乡,投资一百万美元,在家乡创建了银利来领带厂,并宣布,“我应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国内的公益事业”。

香港回归前,受聘于国务院港澳办公室、新华社香港分社任港事顾问,曾宪梓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尽心尽力,“我会尽个人的能力,主动听取香港同胞的意见,如实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和大家一起为香港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安逸的环境”。

他始终没忘当年在香港移民局外立下的誓言:“我要尽我的一生,尽我的所有,为我的国家出力”。

曾宪梓的发迹离不开他去泰国“接收遗产”时的以德报怨。想拉拢他站在同一阵线的哥哥和处处防备他的叔父都没有想到,曾宪梓会主动放弃争夺遗产。这一举动让兄弟间有了嫌隙,却也让他在未来的几年里得到了叔父的大力帮助。

1968年,曾宪梓回到香港开始创业,启动资金就是叔父资助的六千元港币。依靠在泰国积累的经验,他做起了熟门熟路的领带生意。一个熨斗、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再加上木板、角铁、裁床就是全部家当,曾宪梓负责订料、设计、裁剪、销售,母亲负责缝制,妻子负责熨烫及财务,典型的家庭式作坊。

六十年代末,社会动荡,经济低潮,人们温饱尚且不足,领带生意步履维艰。按照市场行情,一打领带批发价50港元,减去40港元成本,每打可赚10港元,而曾宪梓一家六口平均每天的开支就要50港元。曾宪梓给自己定下了每天不卖完60根不回家的铁则,挨家挨户地推销,却被嘲笑、被驱赶、被辱骂,处处碰壁。

一步步打开市场,曾宪梓靠的是“勤问”、“敢想”、“敢做”。

走街串巷推销时,灰头土脸的曾宪梓打断了一家洋服店老板的生意,被恶狠狠地赶了出去,第二天他买好咖啡再次登门,诚恳地道歉并请教昨日之过。真诚勤问的曾宪梓学到了很多生意场上的人情世故,也和老板成了好朋友,他的领带终于告别沿街兜售进入了洋服店。

从街头小店,到大百货公司,曾宪梓“敢想”,他要和国际大牌一争高下。香港崇洋观念浓重,香港货地位低下,再加上港产领带多为私人作坊生产,样式老土、质量低劣,自然难以进入高端市场。曾宪梓瞄准了港产高档领带这一空白地带,买了当季最流行的新品进行研究,拆了做,做了拆,直到自己做出的领带可以以假乱真。之后他从外国进口布料,按照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制作,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成功打入百货商场。

“金利来”的招牌真正打响是在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香港表演赛上。他以三万港元的价格拿下了独家赞助权。在此之前,他已经尝到过广告的甜头了——花3000港元广告费就可以让订单翻上好几倍。筹集这笔远超自己承受范围的巨款,曾宪梓竟然用的是分期付款的方式。事实证明,这次孤注一掷的豪赌,曾宪梓赌对了,播出后,“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这句广告词家喻户晓。

从创业伊始到赚到人生中第一个百万,曾宪梓只用了三年时间,他不仅有了自己的品牌,还有了自己的公司。

“金利来”的发展也面临过几次危机,曾宪梓的敏锐和大胆把危机转化成了商机。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香港经济遭到重创,出口市场严重萎缩、转口贸易一落千丈、股票市场狂跌不止、工商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数急剧上升。“金利来”此时却全力出击,在百货公司开辟专柜,一面增设品种,一面扩大广告宣传。

“我会想方设法争取剩余的顾客,让其它品牌无法立足,就可以顺利淘汰竞争对手”,曾宪梓说。

8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机笼罩全球,香港的外贸出口额严重下降,再加上长达两年的中英谈判,香港前途未卜,房地产业、金融业受到沉重打击,资金外流、汇率下跌、楼市震荡。曾宪梓花费1600万港元买下的新厂房,瞬间贬值到不足1000万港元。他再次反其道而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扩展到德国等欧洲国家。

之后将发展重点转向大陆不只是“金利来”品牌发展的需求,也是曾宪梓尚未完成的夙愿。比产品更早进入的是广告,比广告更早的是捐赠。

据不完全统计,在教育、体育、航天等领域,曾宪梓累计捐款超过12亿港币。梅州充满了曾宪梓的印记,嘉应学院的教学楼、学艺中学的图书馆、乐育中学的办公楼、宪梓中学的人行天桥,还有许多“宪梓楼”分布在全国各大院校中;“曾宪梓体育基金”设立2亿港元奖金,奖励在奥运会中获得金牌的运动员;编号第338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曾宪梓星”。

关注教育,这与他幼年的经历有关,也与客家人“崇文尚教”的传统有关,更是他回报祖国培养的一种方式。客家有“卖田卖屋也要供子弟读书”的传统,交不起学费,母亲就跪在教书先生面前,求他收下曾宪梓,母子二人一有空就帮先生干活。小学毕业后,实在难以为继,曾宪梓辍学了,全国解放后,在政策支持下,他才得以继续上学,并考上了中山大学。

少年强则国强,同样,曾宪梓认为,足球运动的兴盛象征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他是不折不扣的超级球迷,少年时就迷恋足球,此后一直保持着看球赛的习惯,中国队在香港训练时他还亲自去捡球。

“努力发展金利来事业,不遗余力地帮助祖国和家乡建设,支持祖国的足球事业”是曾宪梓人生的三大愿望。

1992年9月18日,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之后连续15年金利来领带在全国销量第一。2013年后,受互联网电商冲击,金利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渐渐显示出了颓势。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7.44亿港元,净利润1.63亿港元,公司市值约为25.53亿港元。

他曾承诺,只要金利来公司不破产,基金会就会延续下去,“这些钱,对我个人是大数,对国家而言,只是小数。”

参考资料:

《曾宪梓传》,1995.3.1,作家出版社,夏萍。

《“领带大王”走了,校园里的宪梓楼还在》,2019.9.21,新京报。

《金利来创办人曾宪梓离世,他是最早投资内地的香港企业家》,2019.9.21,界面新闻。

* 题图购自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

将“商业人物”设为星标,精彩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