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周外资机构观点精要:
大摩:日本和中国的经验教训表明,在国内增长放缓的环境下,股市往往青睐那些海外收入高的企业。实际上,在中国当前宏观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大力布局海外业务的中国企业的表现已经优于同行,尤其是在2023年期间。由于1)国内增长放缓和通缩;2)美国大选年的压力和多极世界复杂性的增加这些不利因素在中短期内或将持续,中国企业正积极寻找收入和盈利增长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我们相信海外扩张将继续构成中国企业长期持续的主题。汽车、原材料、消费、工业、医疗、互联网和半导体是业是目前全球化布局最积极的行业,这些行业受地缘政治的影响程度和所面临的机遇也各不相同。
高盛:我们最近在美国和新加坡召开的投资者会议的总体反馈表明,快钱、绝对回报导向的投资者相当有动力将国家队护盘下的空头期权套现,并积极研究各种工具,以表达他们对中国股市上行的看法。长钱的基金经理和专门的中国投资者(包括新兴市场和亚洲共同基金)对围绕(不断萎缩的)房地产市场和(不断上升的)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面问题大体上保持谨慎,但他们也缩小了对中国的低配程度(从一年前的400个基点降至现在的350个基点),以更好地管理其投资组合中的跟踪误差风险。随着投资者开始将关注点从尾部事件转向基本面,风险偏好似乎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美银:尽管地缘政治局势再度紧张,但中国股市从1月底的低点反弹了10%以上,过去几个月的表现优于全球同行。银行和能源等高收益国有企业继续表现良好,而互联网股最近也出现了强劲反弹。我们认为,这种优异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资金流动所推动的——“做多AI、做多日本、做空中国”的流行交易正在平仓。此外,由于美联储利率可能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在高位,其他亚洲货币和市场可能面临更多风险,而中国似乎是一个估值低廉、头寸清淡、相关性较低的对冲工具。我们倾向于高收益的国有企业和有选择性的市场份额领先者/赢家。
UBS:一季度公募总体延续了去年三四季度的风格,市场波动之下投资者持续偏好防御性板块。一季度公募大举加仓主板,对主板的配置比例重回70%的大关。与此同时,公募大幅度减仓科创板,其对创业板的持仓也降至2021年2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得益于近期国企的亮眼的股价表现或主要归因于整体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投资者追逐其防御性。与此同时,国企的高红利特点也符合“国九条”强调股东回报的大背景。分行业来看,此前部分机构重仓股所面临的抱团瓦解的压力逐渐得到缓解,电力设备与食品饮料板块的公募仓位均在一定程度上企稳回升。我们认为此前公募仓位较为集中,但已经历过去两年抱团瓦解,股价充分调整的食品饮料和电力设备板块有望在今年获得资金的逐步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