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1979年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 学习体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971年

1971年巴菲特写信的身份变了,不再是私募基金经理,而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致合伙人的信也变成了致股东的信。

第一封信那叫一个简单,几个段落,简单介绍公司的情况。可能业务也发展的一般,个人也没有找到感觉。

纺织业务:这是伯克希尔的主业,巴菲特用了两个词:经营困难、苦苦抗争。

保险业务:

用的篇幅最大。首先是国民保险公司,总部位于奥马哈,前几年收购的。

其次是再保险业务。

1970年建立的“Home-state”保险业务。

1971当年建立的 Home and Auto保险公司。

看来老巴是打算重点发展保险业务了。

最后是伊利诺斯国民银行

1972年

还是几大业务介绍:纺织业务、保险业务、银行业务。

另外介绍了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主要资金投资在免税债券,数量为670万美元。

1973年

当年业绩不错,盈利1190万美元。

几大业务介绍:纺织业务、保险业务、银行业务。

应该是第一次提到多元零售公司,从事百货零售业务,董事会已经同意将多元零售公司并入伯克希尔。这是巴菲特控股的另外一家公司,在1969年合伙公司解散时,除了现金,还有3个公司的股票,3个公司分别是伯克希尔、多元零售、蓝筹印花。

伯克希尔持有22.5%的蓝筹印花股票。蓝筹印花公司两个最重要的子公司分别是喜诗糖果和Wesco金融,都业绩良好,喜诗糖果更是巴菲特的心头爱!

太阳报业:1969年伯克希尔收购的奥马哈的一家小报。

伯克希尔作为控股集团的雏形已经建立,在原有的纺织业务基础上,又增加了多家保险公司,银行业务,报纸,百货零售公司,并且参股蓝筹印花。

1974年

整体业绩有所下滑,年利润为830万美元。

完成了对多元零售的合并。

增加了对蓝筹印花的持股,比例为25.5%。

1975年

为了改善纺织业务,收购了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市的Waumbec纺织印染公司。

其它业务变化不大。

证券投资业务:

1974年是股市大跌,其证券市值下跌1700万美元,到1975年,就只亏损3百万美元了。最大持仓为华盛顿邮报,投入1060万美元。

1973和1974年连续两年大跌,巴菲特的投资也受了损失,不过影响不大。毕竟实业是主业,证券投资只是副业。正是趁着这俩年的大跌,巴菲特低价买入了垂涎已久的华盛顿邮报。

巴菲特最善于抄底,对于心仪的公司,都是观察着,等待股价跌下来了,才买入。从不买高,他说过,好股票买高了,可能会透支10年的时间。华盛顿邮报后面大概带来了10年10倍的回报。

对芒格的影响就大了,两年下来腰斩,最大的客户赎回,导致接下来基金清盘。最后随着公司并入伯克希尔,担任副董事长至今。

1976年

“应当承认纺织业务无法提供一个高的投资回报”,巴菲特在1976年的信中这样写道。已经认识到纺织业务不是一个好的生意,萌生了退意。主要缺点是:

l 产品靠低价竞争

l 需要不断的资本投入

1976年的证券投资已经达到7500万美元,其中有几项大的投资:盖可保险普通股、盖可保险优先股、华盛顿邮报,这几项投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后来变成了最成功的长期投资经典案例。

1977年

“股东权益报酬率是衡量管理层表现的指标”,巴菲特在1977年的信中这样写道。

股东权益报酬率即ROE,A股的财报及主要财务数据中都要列示,是格式要求。ROE用来衡量公司是否优秀,PE用来衡量股票的估值高不高。两者结合,用合理的价格买到好公司!这就是股票投资的真谛。ROE大于10%为及格,大于15%为优良。低于及格线的公司就不用看了。

“喜诗糖果自从1972年买下后,没有投入任何额外的资本,税前盈利从420万增加到1260万美元”。这就是林园股神所说的投入有限,产出无限大。不知道是林园自己悟出来的,还是看了巴菲特的信后学到的。

1978年

完成对多元零售公司的合并后,对蓝筹印花的持股比例上升到58%,根据会计准则,需要并表。这个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需要从年初就按照合并报表计算。(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从合并日起并表)

各项业务紧张顺利。

1979年

保险公司的证券持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其它公司的证券持仓,按照成本和市价孰低即成本法计量。(按照最新的会计准则,公司的证券持仓一般也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即损资或者综资)

通货膨胀高企,债券大跌。不要持有长期债券。

伯克希尔在纳斯达克公开上市了。

一切过往,皆是序曲!

进入80年代,巴菲特50岁,公司业务走上正轨,证券投资技艺日趋完善,好戏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