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的隆基有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3喜欢:4

$隆基绿能(SH601012)$ 

市场对光伏的看法对立:

从硅料价格看,光伏属于强周期。目前市场预期产能过剩,企业毛利下降,部分企业亏损出局。

从行业增速看,22,23连续2年新增装机量超过40%,属于高成长行业。

从研发投入看,22年光伏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50亿,头部企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额的5%,技术迭代快。技术换代会导致大量设备计提,行业技术周期明显。

所以市场的共识不是谁说服谁,而是持各种观点的投资者用钱投票。周期派抛弃光伏,成长派艰难坚守,于是光伏企业估值大幅下杀。

以23年为例,原来预期硅片环节大规模过剩,硅片利润会打到二三线企业亏损,头部企业维持每瓦4-5分钱的地步。但是现实是高品质石英砂短缺,硅片头部企业利润甚至超过22年,达到1毛4左右,让人大跌眼镜。

而硅料更是在一季度上演跌宕起伏的过山车行情。这个阶段,产能错配因素远超市场增长和技术进步因素。把光伏当强周期行业,也不是没有道理。

23年隆基的业绩越来越清晰,券商普遍上调了盈利预期。

那么24年,面临全产业链过剩,隆基还能靠什么维持利润增长?

24年,隆基有34GW HPBC电池,有30GW新投产的Topcon电池,还有24年将投产的大概10GW新技术路线的电池,还有不到10GW海外电池组件。

这几项即便是在激烈价格战的时候,电池和组件一体化加上海外和分布式市场的溢价,大概率会维持15-20分的盈利。贡献大约120-160亿的利润。

而其余的约40GW Perc电池组件,即便维持3-5分盈利,也能贡献10亿左右的利润。隆基组件投标,通常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4分,维持3-5分的盈利并不难以实现。

硅片环节,即便24年高品质石英砂供应紧平衡,通过硅料大批量采购和非硅成本优势,维持4-5分利润还是可能。如果按照180Gw硅片出货计算,硅片环节大概能贡献72-90亿利润。

另外还有硅料权益,BIPV,制氢设备等收入。

毛估估,24年隆基的利润下限在230亿左右,中性预测260亿左右。

其实目前整个行业perc产能超过400GW,这其中起码30%属于老旧产能。另外Topcon新增产能看起来很猛,但是也有小100GW是属于10GW以下规模,各家试水企业各种3GW、5GW产能,规模效益自然没法跟头部企业动不动2,30GW产能相比。随便找几家公告就可以看出,topcon每GW投资额,最高最低之间能差出一倍。

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光伏仍然维持高利润。分布式市场利润也明显好于地面集中市场。扩产容易,销售渠道建立难。头部一体化企业还是可以提高海外和分布式市场占比来维持毛利,而在国内地面电站环节刺刀见红,杀到二三线企业亏损停产为止。

高品质石英砂给所有人一个教训,魔鬼在细节里,光伏行业并不是看起来那样毫无门槛。

这样看起来,即便是在周期派看起来非常困难的24年,隆基大概率还是能保持增长。硅片电池组件环节的产能和产量是两回事,这跟硅料完全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对亏损的容忍程度。

综合销售渠道、供应链、规模和技术差异,光伏企业运营成本分布是一个长长的长尾。市场不好的时候,这部分长尾自然会降低产能利用,市场会形成新的平衡。

光伏有周期属性,但是当各个环节都过剩的时候,成长和技术属性就更明显。

全部讨论

04-12 11:13

现在呢? 24年隆基的利润下限在多少?

2023-03-22 10:02

请教下,组件GW与光伏装机GW之间的关系算式是什么?

2023-03-15 07:56

杀出来的头部企业继续活下去的概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