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增贸易收入来借贷算惯用操作吧,新规后因为这个被查的太多了,倒不是锦港业务不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6喜欢:2

虚假记载和财务造假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最近这批被处罚的公司都在虚构业务来增加收入和利润,像航天动力、上实龙创、冠龙股份这些。最近一大批企业被爆出来,就是因为新国九条不允许了,以前这类常规操作就被重新认定成虚假记载。

再回到锦州港事件本身,仔细阅读公司公告不难发现,证监会也是对用词非常的谨慎,全文没有一处明确说明公司“财务造假”,这好大的一顶帽子公司可不敢随便带。锦州港在2022年就有发过公告,说锦州港出于审慎原则,对部分贸易业务进行了会计处理调整,由“全额法”调整为“净额法”,也就是说之前这部分业务记到了收入当中,现在从收入中调整出来,不算收入了。而这次行政处罚公告的内容是说锦州港2018年到2021年财务处理都记错了,这部分业务都不应该记到收入了,属于财务“虚假记载”。而“财务造假”就是另一种性质,是财务明知道业务是假的,甚至主导做假的业务以达到自身目的。也就是说,一个是会计处理问题,一个是主观故意。

为什么我想仔细区分“财务造假”和“虚假记载”,因为锦州港属于基本面业务正常的企业,不是那种业务真的烂到到要造假粉饰财报的企业。所以这次行政处罚更多是阶段的坎儿,迈过去就好了。当然肯定有人会怼我说是在为企业辩解,投资之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个人观点判断。#锦州港# $ST锦港(SH600190)$ $ST锦港B(SH900952)$

全部讨论

06-06 13:50

准确表达是“财务造假”,讲好听是“会计处理调整”。骗子一定不会讲,我就是骗子,要骗你的钱。小偷不会讲,我是小偷,要偷你的钱。庄家一定不会讲,现在是高位,我要出货,请股民高位接盘。

06-06 15:12

快手上有专家分析: 做假账是为了能满足银行借贷规范,借到的钱全转入皮包子公司,里面很多个人股东,不用查也知道这些人关系都很铁的。

06-06 20:37

欺诈行为,不敢买了

总经理牵头系统性造假,公告说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