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5喜欢:3
春节回乡见闻:农民也不想多生娃了
原创 麦田守望者 集思录
本文是作者回乡见闻,囿于春节假期不足十天,所看所闻所感只是一家之见,部分不排除与事实有偏差,这个难于避免。本文仅用于作者记录家乡点滴变化,指导作者从微观一角认识和触摸经济。

1) 水利和农业
这几年国家在农业水利上投入比较大。灌溉所用的水管和电缆全部入地,从井口到自家地头一应俱全。之前每次浇水,需要自备水管拉扯到自家地头。

从我村看,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很高,从灌溉、犁地、播种、收割等等环节,机械介入程度相当高了,高到了一个人可以种植五亩地。农村机械化程度与农村年轻劳动力缺乏正相关。当前农村主力人口是60岁以上的老人,农业机械若不能介入,农田就基本荒废了。之前,媒体和电视一直说农村要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一眨眼早就成了现实,小时候看电视中欧美国家用自动收割机羡慕不行,没想到在中国也成了现实。农村这几年还出现了一个新职业,:农业小时工;身体条件好的老年人帮别人农忙时干活,工资按亩算,比如帮忙浇水帮忙播种等等。现在种地,不考虑成本的话,基本每个环节都可由机械或者雇人完成,自己不需要动手。

这种高度机械化的农业解放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使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城打工为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隐忧是农村现在全是60岁以上的人在种田,再过20年,中国的农业谁来支撑?走出去的年轻人及下一代绝大部分不会再回来了,中国以后吃饭问题怎么办?

土地从长远看,有走向集中的趋势,各种原因,一个是农村家庭的自然解体,再一个是客观上机械化需要土地集中才能发挥规模优势。从我的观察看,农村土地问题可能走小岗村模式,即由基层慢慢演进自然走向集中,然后国家再出政策支持土地兼并整合。农业收入每亩每年不亏钱,五亩地一年估计几千块纯收入。

2) 人口
从我村来看,人口每年锐减,除了逢年过节和农忙时节,村内看不到年轻人,之前是386061部队,现在逐渐是纯粹老年人为主了。之前年轻人打工,把老婆孩子扔在村内,现在一部分都把老婆和孩子带走了,留下了老人,但大部分还是不得不把老婆孩子放在农村。总体上净人口在逐年减少,净流出方向是县城,其次是打工所在城市。以前农村结婚要求盖房,然后进化到盖两层以上小洋楼,现在要求是县城买房买车,且慢慢走向了主流;少部分人建筑行业创业如装修等也慢慢在郑州天津北京等站稳脚跟,买房安家立户了,这部分人数量不太多,但每年都有。农村是熟人社会,虽有被迫跟风的成分,但的确也能看出农村人口在这几年国家发展中都获益不小。

我们村从70年代开始就以建筑行业为主,主要活跃在北京天津和郑州三地。期间出了不少人才,如小开发商及劳动力输出中介等等。当然大部分还是以工地打工为主,普通工地打工日工资在200-300之间。

另外一个人口趋势不得不提,农村后续提供的年轻劳动力数量和增比将严重下降了。农村已没有多少可供提供的富余劳动力了,年轻人初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去了,原来一个乡有七所中学,现在合并成一所了,还招不满。说明年轻人口比例很低了,且增速很有限了。
农村现在不怎么热衷生孩子了,一般家庭只生两个,三个孩子的家庭非常少了。原因在于生孩子经济压力大。

3) 汽车
农村小轿车普及比例太高了,农村土路上竟然经常堵车,简直想都不敢想。短短4年,

农村小轿车家庭拥有比例至少有三成。年轻人一年回老家根本没几天,而且干的是建筑之类的工种,小轿车根本没多大的需求。但家里院子里都停着小轿车,老人不会开,年轻人常年在外地打工,真是摆设。说到底,还是攀比,别家都买了,不买面子上挂不住。买的车竟然以大众为主:新捷达和新桑塔纳,十万合资级别的车。前几年农村买轿车还是以5万左右的国产车为主,现在鲜见了。这个结论让我开眼了,我在大城市所见国产车还占不低比例的。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北方县城,高档车认奥迪,中档车认雅阁,入门车中大众和现代比例很高。

4) 家电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洗衣机、冰箱和电视了。比较尴尬的是,洗衣机家家基本有,但没有自来水,只能从井里抽水到屋顶太阳能储水桶中,靠这个储水桶模拟自来水洗衣服。空调拥有比例大约5成。手机这个普及率很高了,基本上人手一个。互联网入户率不高,主要是以老人为主,根本没需求。 

5) 房屋
农村的观念变化真是大。10年前结婚要求盖平方,5年前要求盖小洋楼,现在结婚要求在县城买房。城镇化正在悄无声息的实现,村里人都往县城跑,县城人都往市区跑,市区人都往省城跑。每当财富等级升一个层次,就往上一个城市迁移。基本上也解释了目前的房价,农村年轻人口供应不足了,县城房价根本支撑不了开始下跌,地级市房价也是受限于人口流入速度也难以上涨,省城面向一个省相对比较抗跌甚至还在涨。从长远来,影响房价的还是人口净流入速度和规模,从农村角度看,人口供应速度和规模显然出现了拐点,县城、地级市、省会、直辖市,影响会逐级逐波显现。

6) 水空气
农村和县城的水质太差了,自来水很多时候留出的是黄色浑水,味道很咸。整个区域在吃地下井水,为了安全,现在水井已经很深很深了,但水还是被污染很厉害。我特意带了一个测量水杂质的设备,县城自来水提示860多,我所在城市是175左右,农夫山泉是20多,纯净水个位数以下。这可能也解释了整个区域骨病和心脑血病很多的原因。关节、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中风………在村里面看到数量众多拄拐的关节骨病患者以及蹒跚挪步的中风病人。

一个冬天,村里面出现了很多次雾霾天气,这在以前是没见过没听过的,竟然小乡村也出现雾霾。

7) 垃圾处理
在村里,所谓垃圾处理的方式就是把垃圾丢在一个大坑内,大坑填满然后找下一个大坑,村里目前几个大坑基本上都快被填满了,真不知道后续垃圾往那里填?

在县城我看到了刚刚建成的垃圾处理中心,但听说还没投入使用,当然这个垃圾处理中心是国家投资建设的,要是以后能垃圾车每天定时绕各个乡村收集垃圾,然后拉到垃圾处理中心统一处理,那真是功德无量造福子孙的好事儿。但运营和维护成本会非常高昂,未来几年内应该实现不了。

除非国家每年拨出转款来做这件事情,否则地方政府是没有动力做这件事情的。希望这个垃圾处理能搞好。

8) 养老
在县城发现一个养医中心,由县人民医院主办,国家投入,刚运行2个月。里面的条件把我震撼到了,每个病房堪比七天宾馆标准间:有线电视、宽阔、中央空调、电梯、24小时医生值班、独立卫生间等等。每个月每人是1500元,国家报销8成,个人出300块。这个中心有6层高粗估有200个标准间。可惜宣传不到位,农村老人知道的不多,观念应该也是一部分原因。看来国家在县城及农村方方面面投入很大,反哺农村农业。一个县整个中心只能容纳最多500多人,这个长远看是远远不足的。希望能继续加大投入。

9) 三环
国家在道路建设上也是下了血本,县城竟然修了三环线,虽然三环线和二环线内还是农田为主,二环线和三环线是双向六车道高标准公路,全是国家投资建设,这个不输于我所在城市任何一条道路,三个字:高大上。

这些道路对地方长远发展肯定是有利的,但是这些项目是无法带来直接效益的。

10) 县城房地产
县城目前楼盘数量还是很多的。但听说不少开发商资金量都很紧张,我所住的楼盘年前两天一直有工人扯条幅讨薪,据说原因:所在楼盘盈利不错,但开发商投资县城另外一个楼盘被套住了,然后工程款就拖欠了。还有一个楼盘先是开发商资金量断裂跑路后烂尾,现在县政府牵头新开发商继续开发。总体上,县城几个楼盘销售都不太好。本地县城开发商以南方人为主,现在基本上不拿地开发了,县政府自己赤膊上阵,成立了城投公司开发新楼盘。目前县城房价均价在3000左右。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县城新楼房至少一半以上是农村新进城的人买的。在外打工赚到钱,然后在县城买房,或者外地工作的买房给父母住。县城楼房最大的好处是:有地暖有天然气有电梯。很适合老人养老。此外,县城的教育水平显然不是乡村可比。在乡村天然气还没入户,冬天没暖气,每年春节前后都是农村老人死亡的高峰期,死于心脑血管和呼吸道疾病。

正宗的土著县城城里人实际上在这轮财富分配中大部分是失败者,特别是普通县城工薪阶层。

县城楼盘需求我观察有如下几部分:
(一) 打工及乡村教师阶层:通过打工积累了财富,结婚要求在县城买房;在农村有编制的教师收入是不低的,教师有工资有土地,开销也不大,所以大部分教师都在县城甚至市区购房了。

(二) 走出去为老人购房:在外面打拼的人,为了老人孝顺购房用于养老,这个我认识不少人是这样的;

(三) 县城拆迁被动购房:县城也在搞旧城改造,这部分也是需求;
(四) 县城改善居住:少部分县城富裕阶层如经商特权等等,也会选择购房改善居住;

近几年,农村发展速度要远远高于城市发展,基建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溢出效应,农民工分到的蛋糕还是不小的,再加上政策倾斜,农村和县城这一级发展不容小视。

11) 工业
这次开车绕县城三环和二环逛,突然发现了很多工业区。在我印象中,我们县是农业为主,前些年还是国家贫困县,除了几个重污染的化工厂,什么时候冒出这么多工业园?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大部分还是以农业加工为主:加工玉米蛋白质的,雪糕厂,鸭肉加工,机械厂等等,农业县以农产品加工方向还是对的。希望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东西。

不得不说化工,从南方转移过来的产业,大多是重污染的化工行业,这个对地下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真大,地方政府为了GDP和政绩,从南方招商引资来的落后产业,对地方发展贻害千秋。

12) 县城收入
县城公务员工资应该在2000元上下,我觉着很低。最近5年,县城财富分配中,普通工薪阶层显然是输家。县城新楼盘住的全是以前农村人,大部分的城里人反而买不起,这个心理落差很大。与县城工薪土著聊天,这个心理反差表现很明显。想想十年以前,县城土著在物质上是远远比农村人丰富的,现在却颠倒了。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中国真的是十年一个轮回了。只要肯干肯拼肯创,就一定会改变,在中国这几十年真的不缺机会。求安稳不求进取,就会被超越。在中国财富分配中,不进就退。在县城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13) 景观
在县城竟然人造了很多景观,这个也是国家财政全款投资的。春节期间,该景观人山人海到处是游人。这个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看来还是国家口袋中阔绰啊。

14) 新城镇化
我看到在县城有两种城镇化途径。其一是政府主导在乡镇修建楼房,号召乡镇下面的村民入住到这些楼房中,我推测政府的思路应该是:村向乡聚集居住到楼房,乡向县升级居住。但是存在很大的弊端:有经济条件的人都直接在县城买房了;没条件的还要靠种地,这些楼房根本没法贮存粮食保管农具等等,这些实际问题不解决,根本没法入住;此外这些楼没有暖气没有电梯没有物业,农村主要以老人为主,没暖气电梯,根本没有吸引力。从实行效果看,很一般。

另外一个途径是自发的:条件好的直接县城买房,这个逐渐成趋势了;条件更好的直接进市区甚至省城。城镇化进程很迅速,但轨迹与政府主导思路有点不同。我觉着比较现实的路径应该是有条件直接进县城,没条件的政府统一建设养老院,养老院至少有暖气电梯。

15) 新城建设
在所在地级市,看了两块很大的新城,摊子铺很大:道路全是高规格的6车道;人工自然景观等等全是大手笔投资。目前完成了大中专院校及高中的搬迁,除了学校和宽阔的马路,以及个别楼盘,全是空地。不知道这个新城未来如何演绎。从房价看,本市房价已经3年左右未涨了,少数楼盘反而降价了,房地产整体萎靡,目前房价在5000左右。我分析人口净流入速度和规模明显下降了。房地产长期还是看供需,简单讲有购买力的净人口流入,速度和规模下降,那么房价一定是难以维持的。

不太看好地级市房价:平原地区不缺地,人口净流入不乐观,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新城建设希望不会烂尾。

16) 高速公路及高铁
近4年,家乡周边高速公路没什么大的建设。倒是国道和城市道路、乡道建设上面着力很大。这次回老家,县城内道路基本上全部变宽了,近几年新建的,环城路二环三环全是双向六车道高规格道路。乡道也是建设了很多。问了问,应该是国家拨款建设的,从国家政策性银行贷的款。

这些道路贷款怎么还呢?项目基本上是公益性为主,以地方政府的财力,这些贷款基本上是很难还的起的。不知道最后这些贷款会不会不了了之。

据说规划了高铁,这个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
国家在道路和基建项目上投入很大,不知道这些贷款能不能收回来?

17) P2P理财
竟然在我们村里面看到翼龙贷的广告,写在房屋墙上的,没想到P2P已经到村里面了。没时间问问村里有没有搞这个。

18) 证保银
乡里多了一个中国农业银行网点。之前我们乡有工行、农行、邮政储蓄、农信社四家,后续工行和农行上市,估计在乡里开网点不划算,就把网点撤了。没想到这次回家看到农行又回来了。

在乡村,保险还是以邮政储蓄推销为主,主要是以高息为卖点,看了看大部分骗老人为主,这个很不道德。

券商营业所在我们地级市有三家了,县里仍然一家没有。

19) 电商
京东可以送到县城了,从郑州发货,基本上三天内到达,真的很满意了。

京东还不能到乡和村一级。在我们村竟然可以收到绝大部分快递了。在村里的村妇竟然也像城里一样网购了,在村里数了数,各大快递公司都设置了网点,真的把我震撼到了。

20)总结
短短几年,老家再次刷新了我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老家无论是乡村还是县城,这5年的变化要比之前几十年的变化都要大。其中国家政策倾斜、房地产基建等大背景提供了无数的机会,这些机会被农村勇于拼搏的年轻人抓住,迅速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农村繁荣的景象,发动机在于基建和房地产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迅速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鸿沟填平。城市这几年远没有农村变化要大。只要基建和房地产继续繁荣,财富分配会进一步向农村倾斜。但若基建和房地产出现瓶颈,我不敢想象这些年轻的人口就业将如何解决,这些年轻人农村是不可能回去若城市机会和大门关闭,真的会带来较大的问题。

此外,国家在三农上近几年投入很大,但农村老龄化和空心化逐渐加剧,后续土地谁来种呢?

在县级乡级的道路建设上投入这么大,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可能有效益的,这些贷款能否收回?会不会成为死账呢?怎么解决,这个会不会全体买单?

县级垃圾处理、养老等等民生上投入很大,国家后续资金能否保证继续投入呢?否则这些设施很可能缺少稳定的运营资金而烂尾?@小小辛巴 @进化论一平 @梁宏

全部讨论

2016-02-27 17:49

难得这么翔实的见闻

2016-02-17 16:22

好文!

2016-02-17 12:36

啊 这个每年都记录下,以后整理起来就是历史噢

2016-02-17 09:35

难得好文,收藏了,乡村一角,变化很大,感觉是整体趋势。

2016-02-17 07:58

楼主真的很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