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究竟是否可以穿越周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17回复:40喜欢:42

都说中远海控是周期股,可是这个周期究竟是个什么种类的周期呢?是高点大赚一笔,然后持续亏损?是高点大赚一笔,然后低点小赚一笔?亦或是周期平抑了呢?由于海控的历史不太长,所以我想这里用其孙子公司东方海外来做一下研究。

一、优秀的集运公司有着强大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上表中我选取了东方海外从2003年-2020年的集运业务的运营毛利率(不含财管费用及折旧摊销),选取该指标目的是用来解答以下几个问题:

(1)船公司会不会亏损运货:答案是部分会,但是最优秀的那一批没有亏损运货。从海外的运营毛利率来看,没有发生过负,虽然09年最低点只有1点多,但这意味着运营能力弱的集运公司则已经陷入亏损。剩者为王的角度考虑,头部公司在竞争激励的周期内仍然有着极大优势。

(2)如果货运需求不足时,停航保价是否有意义:我的答案是随意,如果去翻阅集运公司的每年固定开支(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折旧摊销等),头部那批大约占营收的5%-8%左右,而大多数头部公司的在手现金都达到了当年营收的30%,甚至50%以上。如果头部集运公司奔着行业出清的目的一直维持高运力,打价格战,头部几家也已经有足够的现金持续几年。但目前联盟却采用适当停航调节维持运价和运营效率这一种常规手段,可见更多还是追求资本回报角度考虑。

(3)需求不振,大打价格战是否会连年亏损严重:答案是不会,至少对头部航司不会,以东方海外为例除了09年以及16年发生整体亏损外,其它年份并没有发生过,且亏损年份没有连续发生过。结合运营毛利率和固定开支在5-8%也可知道,头部集运公司在一般年份都是能有净利率5%以上的收益,景气年份15-20%净利率也完全没有问题。谈何连年亏损呢?

综上所述,优秀的集运公司有着强大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二、优秀的能力从何而来

如果要我说这个行业中有竞争力的主要差距在哪,远期的端到端一体化不提,现在明显可知的有3点。

(1)箱量运转数优势

在2021年以前,集运业虽然有阶段性拥堵,但确实也未发生过像2021年那般情形。可是运力周转数(单TEU年实际运载计费箱量数)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拉开了差距。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目前我并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但我可以大致推测一下。

<1>航线结构的不同是核心逻辑,东方海外主要航线是亚洲-北美洲以及亚洲-欧洲;马士基与赫伯罗特主要航线是欧洲内陆,亚洲-北美洲,欧洲-北美洲;阳明会更杂一点。我想拍脑袋也知道涉及亚洲的码头都是新建,自动化程度要高。而涉及北美洲和欧洲的码头由于建造年份和自动化程度问题,效率肯定低。因此造成了运力周转数东方海外>阳明>马赫就比较好理解了。

<2>联盟化运作,联盟运作提升了装载率,虽然我没有找到什么很明显的可供比较的数据。但我们不妨看看长荣的一些对外合作运营模式。

在联盟内,会在许多航线上选择联营模式,同时也会和联盟外成员进行仓位互换合约,甚至还有在部分航线租用一些航司的仓位租用模式。这几种模式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我虽然研究不深,但是仅从商业的角度看,联营模式可以在合作航线上共同享受资源,比如销售代理和码头资源等。而仓位互换以及仓位租用则没有此等待遇。所以单从逻辑上就可知道联盟化运作必然是有实际优势的,你的盟友资源越丰富以及你和它合作的航线越多就越有优势。比如我们观察阳明的运力周转数,其是我列出的几家航司中在2021年有明显下降的航司。正如前几天@幸运Huang 帖子里有讨论为啥美西不堵而阳明等靠时间还这么久。至少从数据上看也证明阳明在联盟中的资源禀赋还是不足的。

(2)大船化运作优势

我取了东方海外08-20年的单箱油费,并附上当年公司公布的每吨油价

由于每年油价不同,这里我这里做了一下转化,因为2022H1单吨油价为729美元,以此为基准假设历年油价都为729美元/吨,得出如下结果

东方海外的轮船更替是逐步进行的,主要的新船和大船都是在12,13年逐步开始的增加的。而单箱油费成本已经节约了将近一半。可见大船化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不过大船化是必须更加渴望装载率的,没有装载率的保障只会不如小船。所以联盟化运作也是大船化的必要保障条件。

(3)码头优势

有码头和没码头在集运公司中真的是天差地别,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很多高手都分享过联盟的码头拥有情况。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翻翻。

综上所述,只要以上优势能够继续保持,则优秀集运公司仍然会是优秀的集运公司,仍然会在未来取得竞争优势。

三、到底是什么样的周期

坦白说周期股的魅力就在于难以预测,大多数人的思维都是如下图一样,都觉得是从哪来回哪去。

但是如果考虑到这几十年的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资源的集中以及货币供给的增加,周期其实应该是下面的这张图。

对于现在的集运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图中哪个点,我想每个水手都会有心目中自己的位置。至于为何图中没有低于坐标轴,我想以中远海控和东方海外为代表的优秀集运公司配得上。

长荣在其21年的年报中提到了公司的使命是达成永续经营。我想中远海控的使命何止是永续经营这么简单吧,而穿越周期也不就是永续经营的最基本条件吗?

以上内容不涉及股票推荐,让时间成为周期类别最好的见证人吧。

@雪无双 @Marsen @天峰海阔 @陈chensir @永远寄托 

$中远海控(SH601919)$ $东方海外国际(00316)$ 

精彩讨论

关尔木水2022-09-16 15:44

和董建华儿子吃过饭,和魏家福握过手的船长说了:真的吗?我不信,他如果今年不亏损,那么明年一定亏损,明年不亏损,后年也一定亏损,真的一直不亏损,那就是做假账

XMYL前后相随2022-09-16 18:36

感谢分享!
集运的大船化与联盟化的格局,已经承受了较多的反垄断压力。头部公司再打价格战的意义与动力能有多大?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国际贸易供应链的重新整合提供了技术保障,新冠疫情的不断演化与世界政经格局的加速变革,在不断激励着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重组。新冠与战争都破坏了部分国家产业链的完整性。
基于上述两个主要原因,正在经历的周期还是原来的周期吗?
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格局中,集运公司就该是承担风险、克服困难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不懈努力的角色,同时也只能是苦命亏损的角色。这个逻辑合适否?

全部讨论

2022-09-16 15:44

和董建华儿子吃过饭,和魏家福握过手的船长说了:真的吗?我不信,他如果今年不亏损,那么明年一定亏损,明年不亏损,后年也一定亏损,真的一直不亏损,那就是做假账

感谢分享!
集运的大船化与联盟化的格局,已经承受了较多的反垄断压力。头部公司再打价格战的意义与动力能有多大?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国际贸易供应链的重新整合提供了技术保障,新冠疫情的不断演化与世界政经格局的加速变革,在不断激励着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重组。新冠与战争都破坏了部分国家产业链的完整性。
基于上述两个主要原因,正在经历的周期还是原来的周期吗?
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格局中,集运公司就该是承担风险、克服困难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不懈努力的角色,同时也只能是苦命亏损的角色。这个逻辑合适否?

2022-09-17 09:39

货代必须死,高位带头涨价,低位带头跳水,市场波动全是货代搞出来的。但是也要多谢货代,把价格打开上涨空间,把长协比重抬高,运费价格中枢上升之后,货代可以死了。这样一对船东好,因为价格上去了,锁定协议价的客户多了;二对客户好,因为仓位保证了,供应链更稳定了,运费波动减小了。

2022-09-16 22:01

我的感觉是没人经历过的盛世,用周期去理解太牵强,过去即使繁荣期才挣多少钱?
去年可以说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美西居然可以叫价2万?美森快船报价5万,所有从业者陷入迷惘,不知所措。
那么,显而易见的是未来将在如何分蛋糕之前来回拉扯,以寻求一个稳态平衡,兼顾各方利益。
去年船司给了长协货代大大的红利,今年货代就想撬了船司的长协红利?
直客也不傻的,无非就是探讨未来的合作模式,盒子已经打开,赚钱的奥秘从业者都享受过,那么再回到无需竞争的亏损中去?可能么?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呐!
$中远海控(SH601919)$

2022-09-16 21:58

加速探底挺好的 看看这帮联盟的成色

2022-09-16 16:25

草莓你又回来写长文了啊,挺好

2022-09-16 15:46

感谢分享

2022-09-17 19:22

我三年前买海控,可不是因为预测到疫情。
现在拥堵减少,我也不信它们不用搞基建就能混过去继续吃香喝辣。

2022-09-16 23:08

除非只有中远一家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