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十分典型的非对称式反弹,赚指数,不赚钱。
上证指数,底部上涨 5.84%,修复至年初跌幅 64%的位置;
上证50,底部上涨 6.50%,修复至年初跌幅 92%的位置;
➤“双创”指数,持续创新低。
机构和股民喜好的医药生物计算机、科技相关板块表现很差;机构长期超配的食品饮料,同样很差。

1月23日国资委宣布“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KPI”,受此影响,中特估、西部大基建、国企改革表现较好。我们历来,一旦某项指标被纳入考核,各级部门就会真正重视。

➤2023年,做了一年“中特估”+银行,投资风格:中盘价值,重仓银行股。
我在2023年很久没写过“买银行”,9月24日发收益率曲线,被猜到过“重仓中特估”。直到2023年11月初,重提买银行股的契机,慢慢增加,变成了“重仓银行股”。

中特估的反弹,是政策催化的效应。与其说“中特估”,不如说是“地产博弈政策空间”。
宏观在左,交易在右,资本永不眠!


$上证指数(SH000001)$ $银行ETF(SH512800)$ $基建ETF(SZ15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