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逼一逼,才能真正转型升级 人都有惰性,企业也是这样,我现在活得好好的,我去冒这个险干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前一段我和浙江华立集团旗下北美华富山工业园开发公司董事长胡海交流。华富山园区位于墨西哥新莱昂州首府蒙特雷北郊,由华立集团、富通集团和墨西哥SANTOS家族共同投资,2017年8月动工建设,将一片戈壁滩发展成一个工业园,目前已完成了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开发,有30多家企业入驻,包括海信集团、圣奥家具、敏华控股顾家家居拓普集团中源家居蓝思科技银轮股份安洁科技等。

华立已在全球开发了六个境外工业园——泰国、墨西哥、摩洛哥、广西(东兴中越边境产业园)、乌兹别克斯坦、东欧,为中企出海和产品全球卖提供支撑。

在去年底的一次演讲中,华立集团董事长汪立成说,今天我们会很艰难,有大量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没有解决,都在爆雷,所以市场有一个出清的过程。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如果我们用五年、八年、十年回头看今天,是好事情。

为什么?逼一逼,才能真正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多年来,没有一次转型升级是靠政府发个文件、号召一下、喊个口号完成的,转型升级基本上是要死要活了,你没办法了。人都有惰性,企业也是这样,我现在活得好好的,我去冒这个险干什么?”

“现在这种环境,包括严峻的经济形势,实际上对明智的企业家蕴含着巨大的机会。比如说做国内市场,现在‘进口替代’千载难逢。以前我们搞进口替代,你做出来了,求爹爹、拜娘娘,人家还不用你,说进口的东西用得好好的,干嘛用你的?现在你只要说我能做,他要来求你,来帮你,这种机会哪里有?还有一批企业,原来(对外)依赖度很高,最好都是你给我订单,我做好(生产)就行了。现在不行了,要逼着你开始自己去建立国外市场,自己去掌握用户、掌握终端。而这就是国际化的过程。我认为这一逼,就逼出了一批企业。”

上海东方国际集团由具有160年历史的上海纺织集团和具有70年外贸历史的原东方国际集团联合重组而成,拥有全球第二的汽车内饰、全球第二的时尚箱包、全球第四的毛衫制造能力和一批为贸易配套的服装(面料)制造工厂。其董事长童继生说,东方国际从一家劳动密集型的单一外贸出口企业,变身为智力、技术、资本密集型的跨国综合贸易商,“这些变化都是逼出来的”。

电视剧《繁花》中有一个“汪小姐”的角色,她所在的单位“外滩27号”历史上就是现在的东方国际集团的一支。《繁花》反映的那个阶段,是外贸产业开始从配额制转型为市场主导的阶段。而最近这些年,东方国际集团也在转型,就是转型为高科技的纺织制造,转变为跨国企业。

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参股等形式,东方国际目前在海外有几十家工厂,其中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毛衫厂2021年实现批量出货,已经成为非洲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毛衫厂。

过去东方国际主要做“服装用纺织”,2017年东方国际旗下申达股份收购了美国IAC集团旗下的汽车软饰部件资产,拓展到“产业用纺织”。次年申达股份的汽车内饰业务收入就突破100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达62%,利润总额占比达77%。

如今,申达股份已是全球第二大汽车软饰部件供应商,产品覆盖汽车地毯总成、隔音隔热垫、减震器、后窗台、轮拱内衬、行李箱饰件等品类,奔驰、宝马等品牌。申达股份的汽车纺织内饰及声学技术设计研发创新平台,聚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的材料研发,已在几家国际车企的项目中应用。

华立集团如果不是走出去,东方国际集团如果不是跳出传统服装纺织的依赖,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生机。面对宏观上的困难,微观主体不是无路可走,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