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太胖被甩,创办健身公司,身家亿万,马云马化腾都为他站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这是一名90后CEO,年纪轻轻就拥有估值最高的90后创业项目;

2016年他入选福布斯亚洲首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的榜单,他曾经用289天获得千万用户,921天突破1亿用户;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产品,让人们爱上运动,科学运动,改善人们的运动方式,他就是运动品牌keep的创始人兼CEO王宁。

关于王宁,先给他贴几个标签:90后、运动爱好者、减肥成功者、keep创始人兼CEO。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里,大学毕业就创业的人不在少数,但像Keep创始人王宁那样顺风顺水的却没几个。

1990年,王宁踩着90后的第一轮出生了。

王宁戏说自己高中时是“超级物种”。他的座位被安排在讲台两侧,是“左右护法”之一。

在这个位置的学生一般都很难被老师注意到,为了打发时间,他开始每天读两份报纸,一读读了三年。王宁曾说,他想通过读报纸来揣摩报纸编辑、广告投放主思考问题的逻辑。王宁比较喜欢问“why”,他总是想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是那样。

高考后,王宁接触到了互联网行业。于是就报考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王宁在读书期间,遇到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大学上课并不规律,经常要登录教务系统,查看课表。每次还需要登录PC端,非常麻烦,而且浪费时间。王宁想着索性看能不能做一个应用,打通教务系统。

于是,在王宁和几个伙伴的努力下,有了超级课表。这样就能实时刷新课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不安分,或许是每一个年轻创业者都具备的特征,它们往往在大学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王宁也是如此。他坦称自己并没有只是一心一意好好学习,而是不断在外面实习,最后一份实习工作是在猿题库。王宁刚加入猿题库时,初创团队只有几个人,王宁身兼多职,事情干得很杂,但成长也很快。

王宁的多种经历为他创业埋下了基础,但还缺少一个导火线。此时,一个尴尬却又合适的时机出现了。

快毕业时,王宁在准备论文答辩,同时,她的女朋友把他甩了。

他的空余时间多了起来,他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因为太胖了,所以就被分手了。那时的王宁有180斤,他决定开始减肥,日复一日锻炼,控制饮食。终于减到了130斤。

周围的同学都很惊奇,因为以往的减肥大家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从未去实践过。就像你一边喊着减肥,转头又是一顿高热量的食物,还不动。


王宁成功减肥后,很多同学开始慕名前来取经。王宁不厌其烦地解释自己的经历,渐渐地,这让他觉得很疲惫,更重要的是,效率很低。

王宁开始思索是否可以做点什么?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如何做到的。思来想去,王宁决定做一个应用出来,把经验分享,能让更多人可以学习,同时还可以成为一个自己的毕业作品。

有了想法之后,王宁把这件事和自己的朋友说了说,大家都觉得这件事能成。于是,这个初创团队开始打磨这个不成熟的想法,越琢磨越觉得值得去做。

王宁也就和自己的创始团队开启创业之路。他的初创团队只有12个人,多是他的同学和他在猿辅导实习时的同事。

作为一个初创型的公司,Keep确实没有任何的先发优势,没有钱和资源。但王宁认为,好的内容是一定可以被用户挖掘,并传播开的。王宁从一开始就坚定做原生内容,这成为他后来重要的战斗武器。

于是他们开始低头做内容,重视用户的体验,让用户喜欢他们的产品。

2014年十一长假过后,王宁和合伙人开始了App开发工作。

产品还没上线时,王宁和合伙人每天从东大桥一起坐地铁回家,路上,他们会边走边设想,“Keep未来要做成什么样?”当时,整个地铁走廊铺天盖地正好是耐克推广,他们路过那里,站在耐克广告前,说要做像耐克一样伟大的品牌。

然后说行了,别吹牛了,还是先把这个事干了。其实,那个时候他们潜意识里就有这种想法,觉得要做肯定能影响一代人的事情,就要做一个牛的品牌。

2015年2月4日,Keep正式上线。上线后,数据瞬时漂亮得令人心动,上线一周后,Keep就完成了A轮。通过初期内测团队人拉人式的推广,Keep也有了几千名注册用户。

为了吸引用户入驻,王宁提出了埋雷计划。所谓“埋雷计划”,就是以优质内容作为种子,吸引首批用户。不断产生大量优质内容,让更多人关注到keep,然后被keep吸引,向keep靠拢。继续用新媒体、在社区里讨论keep的方式,逐渐把这些人引流到keep APP上来。

埋雷计划是Keep最为称道的是冷启动。在产品起步时,Keep的运营潜伏在垂直的贴吧,小的BBS和减肥健身的QQ小组微信群中,深入到用户中去。

Keep首日上线时,首批用户即从这些非常垂直的用户群体中爆发出来,Keep最开始核心的用户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引入的,他们也成为早期社区中最活跃的用户。因为有大量的优质内容,他们会主动为keep做口碑宣传。

到了2015年底,仅仅289天,Keep的用户量就超过1000万。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一直被认为是互联网行业的生存准则。Keep的管理风格同样一向如此,任何计划的有效性都在三个月以内,不会考虑过于长远的细化工作。

在创业头三年里,王宁并不急于追求商业化,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打磨产品、获取更多用户数量上。Keep内部一直信奉的创业信条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曾有投资者在年初问王宁下半年的计划是什么,他坦言说自己也不知道,“咱们要不先把上半年的事干完吧,然后再想下半年的事。”

一年多,五轮融资 ,这在行业内是很少见的。因此,有人说keep融资很容易。其实天下没有容易的事。

最开始的过程最艰难,寻找投资非常不易。王宁说,记得最开始天使轮融资的时候,他是坐着公交带上计划书去见投资人的。

王宁会主动和投资人保持联系和沟通。喜欢带上问题,并且先想出可能的几种解决方案,和投资人讨论,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这样也赢得了投资人的信任,更加愿意支持自己的团队。

后来越来越多用户喜欢keep,产品也越做越好,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有着共同价值观的投资者,融资才越走越顺利。其中付出的艰辛,也难以从表面上看到。

作为90后创业者,王宁很明确自己要什么,也很清楚要带领一个比较年轻化的团队不断自我突破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在确立Keep未来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上,王宁告诉高管们,Keep要跳出舒适区,不只是一个App。大家质疑王宁的决定,“我们有没有这个实力,我们的资金是否够,人员是否够?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会议在公司外的一个咖啡馆开,这是王宁特意安排的。会议时间从早上9点持续到了晚上11点,王宁最终说服了大家。

2017年8月,Keep App注册用户数突破1.2亿人。在腾讯的资本和流量加持下,Keep开始线上和线下同时发力,准备两开花。

线上,Keep推出了付费内容和服务。比如与KOL合作的Keep Class等基础付费课程,未来Keep可能与专业教练合作,开展线上训练营服务。

线下,Keep首推的是家庭场景里的智能运动产品KeepKit和城市场景里的线下运动空间 Keepland。前者瞄准家庭空间,后者瞄准城市公共运动空间。

Keep除了推出面向城市、家庭场景的Keepland和KeepKit,还推出了年轻潮流品牌KeepUp。王宁希望能以此代表一代年轻人积极的心态,“酷的,潮流的。”

在王宁的规划中,所有产品是围绕Keep和Keepland、KeepKit、KeepUp,希望可以把一系列东西出来,是Keep的品质。所以他对品牌的重视已经到了严苛的程度。面对任何一张海报、一个录像或产品,团队真是逐字必校,每一个图都要去看。

王宁希望Keep能够成为像Nike这样非常牛的运动品牌。但他不会选择去刻意模仿,包括产品制造、代言人选择、广告投放等,因为这样永远是Nike的模仿者,没有自己的气质、品牌价值,用户也不会买单。

2019年1月,Keep展出了家用单车、走步机以及智能运动手环等多款智能产品。3月底Keep又上线了轻食外卖业务。

至此,Keep经历了一年工具、二年平台、三年生态的发展历程,变成了一家致力于科技互联的新生态公司。

王宁本人在2019年的第一个公开消息,就是他入选了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拜师马云。

早在2016年王宁就曾经参加过腾讯组织的首期长青藤创业营,还在毕业时获得了最佳成长奖。两年后,Keep还获得了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亲自“带盐”——2018年10月25日晚上,马化腾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我在Keep完成了5.25公里的跑步机跑步。”

发朋友圈这个行为来看,也足见马化腾对王宁的支持了。

苹果CEO库克对这家新创公司也非常感兴趣,他在参观Keep时表示这个产品非常好,希望王宁推出国际版的时候能第一时间使用。

长久以来,王宁信奉的成长哲学,是对标比自己快半步的人。跟比自己快半步的人学习,这样的方法最适合自己,而且效率高。不会因为对方段位太高,感到遥不可及,比自己快半步,能提供有价值的经验,避免很多坑。

最开始创业的时候王宁每天十一二点睡觉,现在每天都是两三点睡觉,除了看书,就是跟那些有经验的人聊,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只能去听取别人的故事。

从一个怀揣创业梦想的少年,到一个独当一面的创业企业家。王宁一路前行,一路探索,在发展中细化诉求,在变革中坚定信念。

创业者是孤独的,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当别人都在想这件事的时候你已经在想下一步,当别人都在质疑你是不是走得太快的时候,你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是可以做成的。

你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而你又将如何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