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驿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1喜欢:12
我发现这帖争论居然很热闹,喷的居多。也没事,理下统一回了。
其实焦点归根结底,还是立场原因:买方视角,还是卖方视角。
首先声明一点,我觉得梁总这份业绩并不差,原帖里帖子外(以前)都曾说过,多数人主要是压根没看过,也有的选择性忽略。想咬住这个喷点的早点死心。另外,不要给一个完全不熟的人随意下标签。
下面来说一下常见的卖方视角。比如宣传业绩时,夸大超额,就刻意弱化基准。方法1,自己产品含股息(梁总的运营商和能源股可没少分红),采取除息的基准;沪深300一年3%左右,恒指4%左右。2,产品采取费前业绩,忽略申购费(如有),业绩报酬(如有)等。3,有弱基准就避免谈强基准。比如同期(20/12/4~24/2/29),众所周知的蓝筹抱团瓦解后沪深300在主流宽指中表现是垫底的,弱于500,中证全指,更别提上证,上证全收益-5.6%,这样超额就不那么精彩。港股本就很惨,那恒指也是跑输恒生综合。但有的人觉得300就是唯一公允的准绳,那好,保留。
而我作为买方视角,反而会尽量强化基准,因为凡事要考虑考虑机会成本,尤其是看待私募这种高费率锁流动性的品种时。比如1,基准须要是全收益指数,2,在20年21年期间打新加成相当可观(2亿上下的基金一年加厚10%+懂的都懂),也会适当考虑。3,费率,私募硬伤。
再说动机,站在买方视角,有谁不希望基金业给投资者开源节流的,也不针对谁。只是这例,刚巧可以一谈。就业绩报酬吧,我认为跑不过通胀的,别管相对收益多逆天也最好别收,在特别困难的环境下,有担当的管理人是可以考虑给投资人留点籽。有的人跟我扯什么契约精神,我又没要求梁总退款,也没少给一分钱,侃一侃,违反合约不?不是买之前不了解费率,也不是业绩不满意才提,不针对谁,一开始就,事实上作为投资人有谁不希望标的费用能少则少的。利好全体投资者的观点,也有那么多人站卖方,也能怪基金业费率改革举步维艰。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持有者自己的感受居然不如吃瓜者更懂了。甚至评论里出了讨论以后基金要不要考虑筛选一下投资人…好吧,牛。
另外20年前对梁总的期待值确实是打高些的,包括其他优秀的私募我会觉得相对于公募,更加偏绝对收益的定位。但这想法在21年就已经幻灭。所幸,后面降了预期,看结果也还行。再加上现在那么多人跟我强调相对300和恒指如何如何。那行,以后定位就指数增强吧,(玩笑归玩笑),散了。

热门回复

投资者买基金是想让基金经理挣钱的,虽然市场不算好,能保本出也不能说差,不过,确实是没有完成投资者的信任托付。给予投资者一定的提成减免是可以考虑的。业绩比较基准,有些设定是年6%以下不收,以上提,收益部分提20—25%。

实盘组合连指数都没跑赢,别喷远远跑赢指数的人。
几百亿的盘子,拿打新来说事,挺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