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的锤子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9喜欢:0
问一个问题,专户产品的收益比普通开放式基金高吗?

热门回复

2020-08-12 09:21

没有这种说法,只是经验上私募擅长绝对收益些,固收产品,商品期货,市场中性策略这些品种比公募多。策略灵活性大,杠杆高,封闭运作,这些有利于固收+、打新。但是纯股票多头策略的话,差不多,难分高下(考虑费用的话,那就是公募胜率大些)

2020-08-19 10:04

谢谢楼主分享,厉害,学习了👍👍。择时对冲这个之前没关注过,回头好好研究下,谢谢。
中性这个我的理解是 纯中性 = 量化指增+空IC,目前期指持续贴水,对冲成本导致超额收益被侵蚀,假设这个超额一直会稳定存在,那么在指数不是特别高的位置,直接买量化指增似乎更好,无非是多了个指数波动,至少不用付出贴水成本,指数波动预期上下都有可能的话,那波动也不见得是坏事。 对于客户和私募公司之间的利益来说,指数上涨了,指数本身的涨幅会被提成,超额收益被提成;指数下跌了,超额收益得弥补指数下跌后再提成,有点客户和私募公司小对赌的意思,这个到也不见得对谁有利不利。
对于这个,我现在的想法是,如果指数在较低位置,我看多,优先考虑公募,否则提成后,能不能跑赢公募不好说。 如果是指数上下都有可能的情况,我看到又想回撤小些,比如现在的点位,我倾向于选择量化指增, 万一行情向下,由于预期有超额,跌的会少一些。 在下跌和震荡行情,预期量化指增会更好一些。 也许在行情涨的无法忍受或期指贴水很少甚至升水 的时候配置中性可能效果更好。 当然如果标的真的能持续产生超额,怎么折腾或长期持有问题也不大。
纯债的私募确实风险大,那个xx运一号,侧袋,楼主知道的,之前也有关注到一些小于1亿的公募债券基金,由于标的暴雷,导致净值暴跌。楼主提到的刘涛管理的几只确实挺厉害👍, 牺牲一点流动性,对于本来就想长期配置问题也不大。
雪球引入的外部知名私募应该没问题,尤其是本身就看好,雪球买卖,沟通很友好方便,内部 孵化的个人私募得慎重一些。

2020-08-18 21:15

说笑了,我也没太多经验。
明泓、幻方我正好持有。。。市场中性策略这个私募显著跑赢公募。我买过不少中性产品,也买到过不少糟糕的产品。。基本上有量化对冲和择时对冲这两类,目前感受最好的是九坤的择时对冲。。。不过,我后来自己做了个小结,得出一个结论,买中性产品不是划算的买卖,这个需要另外话题讲啦。
纯债产品我感觉也是基本比公募跑的好,不过也好不了太多了,印象里有个海通的产品,做垃圾债的,收益比较领先,净值又稳定。但是不敢重仓。公募里,刘涛的债券我最服,不过他管理的产品里也有业绩马虎的。纯债一般情况下封闭的会比开放的好,否则经理操作很受限,一是杠杆,二是你得找到流动性匹配的,申赎这很干扰操作
高瓴是股权投资出名的,二级市场做也很早做了,我印象力好像是08年至今年化35%,今年还是去年底首次对外公开发行。没点关系还真不容易买
其实雪球里也有一些私募很强啊,但我也没研究。前段时间买了雪山FOF。。。我反倒是今年才开始注意雪球私募频道,以前总不敢在互联网平台上持大额品种。

2020-08-18 20:12

这收益挺好,代替固收妥妥的。 楼主真高手,我今年刚跨出雪球,发现外面的私募挺精彩。楼主都开始玩这么高端的私募了 ,查了一圈高瓴都找不到业绩展示,更别说买了,厉害了👍。私募试错成本太高,等发现不行的时候,时间就浪费了。选出未来表现好的私募难度真不小,相对来说感觉头部的大公司稳定一些,像一些平台上的个人的私募真是一言难尽 [笑哭]。
主观选股策略,我基本都用公募基金代替了。感觉行情好的情况下,公募跑赢指数概率较大,就是将来大回撤起来,幅度不见得比hs300小,不行就只能抗一抗,只能期待时间长了能创新高。
量化策略,我用私募量化。公募也有一些可选的量化和指数增强基金,感觉私募会比公募的量化基金更稳定 ,超额更多一些,尤其是在回撤方面会更好。
固收部分,正在持有和考虑的有,套利策略-盛泉恒元产品,港股打新-雷根,多空对冲-明泓/幻方的中性产品。公募的话,貌似只能债券基金,对冲基金,但这两个收益率似乎偏低,二级债/混合基金/折价债基 分开看也还是股票+债券,主力部分的债券端似乎很难做出超越平均太多的超额。  不知道楼主有什么策略或品种推荐 的吗?谢谢。 [献花花]

2020-08-18 15:19

可转债这个我已经赎回,提前终止,费后22.5%,好像8个月吧,远超预期,关键是持有体验比公募的可转债产品好很多。私募的权益倒也不是一定打不过公募,只不过产品选择太多了,不是老司机很难选。私募权益主要有止损线,有绝对收益要求,在大牛市里平均我估计是输相对收益为主的公募的,不过一轮牛熊后会追回来。另外,顶级的私募。比如高瓴这种还是很好的,关键是很难买到,我抢过额度…失败了…不过我也比较喜欢公募,费后私募打败公募难度很大,关键是持仓可以分析…可以学习…

2020-08-18 15:06

深有同感,之前只在雪球上买私募,今年开始买公募,然后在球外买量化和套利私募。可选的东西多了 ,感觉是主观多头选股策略,公募应该更有优势,毕竟有双10的仓位限定,背后有研究团队,以及有长时间的业绩,持股可以供分析,更能体现选股实力,费用也低。 但固收+的话 ,量化,套利这种复杂策略的,私募确实更好一些。 请问楼主的 这个专户现在收益怎样?比鹏华可转债的超额多很多不? 谢谢

不是哦,专户的持有人比公募少多了

2020-08-12 10:21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专户就是公募开的类私募,如果你不相信专户,有理由相信公募吗???同一个管理人。

考虑到流动性与风险,没有太大的超额收益我不会选择专户或者私募。毕竟,骗十个人比骗一千个人容易太多了。在中国经济纠纷如果不用其他手段的话很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