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退神】股票涨跌理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3喜欢:35

【本文转自退神原文 仅做个人学习记录】

此理论为初稿,为一个大致总体框架,后期不间断更新完善,欢迎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一,总纲

基本原理:若买量>卖量,则上涨;若买量<卖量,则下跌。

买量=市场关注资金量×购买率

=(市场关注度×人均关注资金量)×(涨的确定性&盈亏比)

卖量=最大可卖量×卖出率

     =最大可卖量×(不涨的确定性&亏盈比)

标记:市场关注资金量(G),涨的确定性(Z),盈亏比(K),最大可卖量(S)

二,市场关注度的八点属性

1,市场关注度的逐利导向

投资者关注一个股是因为它身上具有赚钱效应因子,觉得有赚钱的机会;赚钱效应因子是指那些可能会出现上涨的特征。

2,市场关注度的映入机会

不是所有具有赚钱效应因子的股都能被投资者发现,它必须要有出现在投资者眼前的机会,然后才能决定是否要关注。比如涨跌幅榜前列,新闻公告,名人推荐。

3,市场关注度的增减原理

若一个股的某赚钱效应因子一直维持高强度的赚钱效应,那么以此为买入依据的投资关注数量会越来越多,当强度下降时关注度也会随之下降。

4,市场关注度的分流现象

市场投资者数量是有限的,当出现了同类型或其他更好的标的时,那么原标的的市场关注度会被分流。

5,市场关注度的正负反馈

因为市场关注度本身为一个赚钱效应因子,当市场关注度升高时以此为买入依据的投资者数量会上升,反之会下降。

6,市场关注度的快耗现象

当突然新增很多市场关注度时,会带来很多突然的新增买量。

7,市场关注度的资金差异

      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应不同的人均资金量。

8,市场关注度的宏观影响

一个市场的投资者数量越多,那么所有类型的市场关注度都会相应增加,投资者参与数量又跟整体市场的赚钱效应强度有关。市场关注度的人均资金量则与一个地区的货币总量有关。

三,涨与不涨的确定性

六大判断依据


1,业绩向好性

若当公司分红远超出社会其他投资理财项目时,必然会吸引大量资金买入,直至风险收益平衡。业绩向好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一个是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整个行业受益,另一个是公司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

2,同质同价

一样的东西一样的价格,尽管没有完全相同的公司,但会存在一个相对的估价。

3,形态的大概率

所有的牛股或熊股都存在一个涨跌过程,牛股就是由许多上升形态与少数下跌形态组成,因此买入上升形态的股更有可能再次上涨,买入下跌形态的股更有可能下跌,这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另一个是,所有的股涨多了总会跌,跌多了总会涨,没有一直上涨的股和一直下跌的股。一般是从K线和分时图来分析形态。

趋势形态强度(走强/走弱),趋势形态偏离(超涨/超跌);短期形态强度(走强/走弱),短期形态偏离(超涨/超跌);

4,市场关注度

     市场关注度越高的股可能带来的潜在买量就越大,上涨的可能性就会越高,反之,市场关注度越低的股不涨的可能性就越大。

5,最大可卖量

     最大可卖量越小上涨所需要的买量就越小,上涨的可能性会越大,反之最大可卖量越大的股,不涨的可能性就会越高。市场中一直存在着流通市值最小的股票,这些股票不可能一直都会涨,因此很少有人以‘纯粹最大卖量’作为买入依据,一般都会跟其它买入依据组合,且权重占比通常都比较低。

6,特定情境记忆

     特定情境记忆是关于某个因子的特定赚钱效应记忆,当赚钱效应记忆强度达到一定时,或者说具有显著的成功率时,才会被投资者当成是涨跌确定性的判断依据,也即买入依据。上述五种,业绩向好性、同质同价、形态的大概率、市场关注度、最大可卖量,这五个因子经过历史统计具有显著的成功率,这形成了一个很稳定的基准成功率,因为发生频率很高,因此单次的结果对基准成功率的影响很微小,又因为存在统计上的必然性,因此在偏离基准线后又会重新回归,这就是周期性。而对比其它赚钱效应因子的特定情境记忆,需要从零开始,首先要经过连续的上涨才能具有赚钱效应强度,后面可能会经过加强或减弱,最终又会回到零,这个过程可能是几天内完成也可能是几年内完成。任何特征有可能成为短期的赚钱效应因子,从而具有其特定情境记忆,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因子发散:当具备某因子的股经常发生什么时(大涨或大跌),那么会认为其它具备此因子的股发生此种情况的概率很大。

股性记忆:当某个股/板块或因子经常发生什么时,那么会认为这个股/板块或因子再次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大。

高手印象:当过去某个人买的股经常大涨时,那么会认为他这次买入的股再次大涨的概率很大。

特定情境记忆对涨的确定性判断依据遵循就近强度原则,最近一次(P1)占50%权重,P2占30%,P3占15%,P4占3%,,,这里的数字为大致参考值。另外还遵循时间衰弱原则,就算其后没有出现同样的情境,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使得赚钱效应记忆减弱。

六大属性


1,逻辑关联强度是涨与不涨确定性判断的核心因素。

    以业绩向好性为例,产品竞争力、市场空间、管理者水平等这些决定了逻辑关联强度;又以同质同价来说,两者属性的相似性决定了逻辑关联强度。

2,每一次的涨跌过程使得各依据的确定性判断具有围绕基线运行的周期性。

    当一个因子出现在某个股身上时,它的股价表现将会对这个因子产生特定赚钱效应记忆,从而使得它的确定性判断依据增强或减弱。

3, 理论上存在着无数个判断依据。

    很少有投资者只使用单个的判断依据而买入,大部分投资者都是混合判断,而每个判断依据在投资者心中的权重又不一样,因此理论上存在着无限个判断依据,但那些显而易见的判断依据占了绝大部分比例。

4,各判断依据的使用人数有关与一个地区的冒险性和市场环境有关。

    冒险性高的地区更倾向于使用分时形态等短期高收益的判断依据,若某判断依据持续维持高赚钱效应,那么会迫使其它人转向使用此种判断依据。

5,一个股的各判断依据所占权重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中。

    比如持续上涨过程中,形态分时走强、形态分时超跌、形态趋势走强、因子发散、股性记忆、市场关注度等判断依据权重会上升,盈亏比的下降可能会使得业绩向好性、同质同价等判断依据权重下降。

6,混合判断依据中某个判断依据权重变化的情况

    当某个判断依据出现了重大的强度变化时,那么它在整体的确定性判断依据所占的权重会上升,因此买入时的次要判断依据可能会成为卖出的主要依据。

各判断依据使用人数占比(以下为2022年参考值)

名称百分比%

行业发展空间96

公司脱颖而出94

同质同价95

趋势形态80

短期形态60

市场关注度30

最大可卖量20

高手印象50

股性记忆60

因子发散80

主要判断依据的特定情境记忆

各涨与不涨确定性判断依据之间的关系




a. 业绩向好性:直接关联,当业绩向好性增强时,相比其它可比公司来说就是便宜了(同质同价),上涨过程会使得形态走强(形态的大概率),同时以业绩向好性为买入依据的市场关注度会不断增加(市场关注度),整个涨跌过程会形成这个业绩向好性驱动因子的特定赚钱效应记忆(特定情境记忆);二级关联,同质同价、形态的大概率、市场关注度增强时,会使得形态走强,同时以它们为买入依据的市场关注度会增加,大涨或大跌可能会使得同质同价强度减弱或上升以及最大可卖量的增加或减少,整个涨跌过程会形成以同质同价+业绩向好性、形态的大概率+业绩向好性、市场关注度+业绩向好性的特定赚钱效应记忆强度,同时增强或减弱业绩向好性这个驱动因子的特定赚钱效应记忆强度。三级关联,略。

b. 同质同价:直接关联,当比可比公司低估时,上涨过程会使得形态走强(形态的大概率),同时会吸引以同质同价为买入依据的投资者(市场关注度),整个涨跌过程会形成关于此因子的赚钱效应记忆(特定情境记忆);二级关联,形态走强和特定赚钱效应记忆形成后会吸引以此为买入依据的投资者(市场关注度),同时促使形态走强,上涨或下跌使得最大可卖量改变,整个涨跌过程,会形成形态的大概率+同质同价、市场热度+同质同价的特定赚钱效应记忆。

c. 形态的大概率:当形态走强时,吸引以此为买入依据的投资者(市场关注度)新增的买量可能会促使形态更强(形态的大概率),涨跌会使得此股相比其他股票高估或低估以及最大可卖量的增减,整个涨跌过程会使得市场形成对形态的赚钱效应记忆(特定情境记忆)。二级关联,形态走强和市场关注度上升以及或最大可卖量减少都可能使得形态再次走强,同时吸引以形态的大概率、市场关注度、最大可卖量为买入依据的投资者,整个涨跌过程会使得市场形成对市场热度+形态的大概率、最大可卖量+形态的大概率的特定赚钱效应记忆。

d. 市场关注度:当市场关注度上升时,买量的增多使得形态走强(形态的大概率),然后会吸引以市场热度为买入依据的投资者关注(市场关注度),整个上涨过程会形成关于市场关注度的赚钱效应记忆(特定情境记忆)。二级关联,形态走强后会吸引以此为买入依据的投资者,整个涨跌过程会使得市场形成对形态的大概率+市场热度的特定赚钱效应记忆。

e. 最大可卖量:当出现了流通盘很小的股时,少量的买量可使得形态走强(形态的大概率),同时吸引以最大可卖量为买入依据的投资者关注,整个涨跌过程会形成关于此的赚钱效应记忆(特定情境记忆)。二级关联,形态走强和市场热度上升后会吸引以此为买入依据的投资者,整个涨跌过程会使得市场形成对形态的大概率+最大可卖量、市场热度+最大可卖量的特定赚钱效应记忆。

f. 特定情境记忆:当出现了牛股/主流题材/高手买入或其它偏离基准成功率的模式时,上涨过程会使得形态走强(形态的大概率),同时会吸引以上述为买入依据的投资者(市场关注度),整个涨跌过程后会加强或减弱这些买入依据的赚钱效应记忆强度(特定情境记忆)。二级关联,当形态走强和市场关注度上升后会吸引以此为买入依据的投资者,整个涨跌过程会形成形态的大概率+特定情境记忆、市场热度+特定情境记忆的特定赚钱效应记忆。

例举35种买入依据与选持股表现的对应关系

买入依据   :选股及持股表现

纯粹业绩向好性:只关注业绩决定是否买入卖出

纯粹形态的大概率:只关注形态的强弱

纯粹同质同价:只关注两张估值是否相当

纯粹市场关注度:只看市场热度

纯粹最大可卖量:只看流通盘大小

纯粹高手印象:只看高手是否持仓

纯粹股性记忆:只看过去是否是牛股

纯粹因子发散:只看是否具备高赚钱效应因子

业绩向好性+形态的大概率:以业绩向好性为主,形态为辅

业绩向好性+形态的大概率+因子发散:主要看业绩,次之看形态,稍微看板块的强度

业绩向好性+形态的大概率+高手印象:主要看业绩,次之看形态,稍微关注明星持股

业绩向好性+形态的大概率+高手印象+因子发散:延续上者,稍微看板块的强度

业绩向好性+形态趋势超跌:抄底价值股,上涨到一定阶段时卖出

业绩向好性+形态趋势走强:追涨价值股,形态走弱时卖出

形态的大概率+业绩向好性:主要看形态,次之看业绩向好性

形态的大概率+同质同价:主要看形态,次之看估值空间

形态的大概率+股性记忆:主要看形态,次之看是否为牛股或主流板块

形态的大概率+因子发散:主要看形态,次之看板块强度

形态趋势超跌+业绩向好性:主要是博波段性反弹,其次看业绩

形态趋势超跌+同质同价:主要是博波段性反弹,其次看估值

同质同价+形态趋势超跌:主要是看估值空间,其次再看趋势形态强度

同质同价+业绩向好性:主要是看估值空间,其次再看成长性

形态短期走强+同质同价:主要是看分时形态,其次再看估值空间

形态短期走强+业绩向好性:主要是看分时形态,其次看成长性

形态短期走强+形态趋势超跌:在波段下跌股中博取短期反弹

形态短期走强+形态趋势走强:在上升趋势股中博取冲高上涨

形态短期走强+高手印象:主要看分时形态,其次看高手持仓

形态短期走强+因子发散:主要看分时形态,其次看板块赚钱效应强度

因子发散+形态短期走强:主要看板块赚钱效应强度,其次看分时强度

因子发散+业绩向好性:主要看板块赚钱效应强度,其次看成长性

因子发散+同质同价:主要看板块赚钱效应强度,其次看估值空间

因子发散+形态趋势走强:主要看板块赚钱效应强度,其次看波段

形态股性记忆+形态短期走强:主要看是否为牛股,其次看分时

形态股性记忆+形态短期超跌:主要看是否为牛股,然后博取短期反弹

市场关注度+形态短期走强:主要看市场热度,其次看分时强度

四,盈亏比

1,盈主要是指上涨空间,亏主要是指下跌空间和消耗时间。

2,不同的买入依据对应不同的盈亏比和亏盈比。

3,盈亏比与亏盈比是倒数关系。

4,盈亏比的决定因素

        a. 行业发展空间:盈的方面主要看行业空间倍数,亏的方面主要考虑公司和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行业增长速度,这决定了会消耗多少时间成本。

        b.公司脱颖而出:盈的方面主要看与当前行业龙头的估值差距,亏的方面主要看公司发展不顺后的估值。

        c. 同质同价:如果侧重对比盈利水平,那么盈的方面主要看估值差距,其他的同质性一般参考涨幅,亏的方面可能要考虑项目失败的估值。

       d. 趋势形态强度:盈的方面主要是一个上升波段,大约20~150之间,亏主要是一个下跌波段,因此盈亏比计算取决于当前股价处于波段什么位置。

       e. 趋势形态偏离:趋势形态偏离时,位置相对偏低,因此盈的空间大于亏的空间,盈亏比要比趋势形态强度的高。

       f. 短期形态强度:一般来说约为1,盈主要是涨停板,亏主要是跌停板。

       g. 短期形态偏离:相比短期形态强度,短期形态偏离具有更高的盈亏比,一般来说介于1~2之间。

       h. 市场关注度:很少有人单独以此作为判断依据,通常是和其他判断依据组合,组合判断依据之后具有相对应的盈亏比。

       i. 最大可卖量:很少有人单独以此作为判断依据,通常是和其他判断依据组合,组合判断依据之后具有相对应的盈亏比。

       j. 因子发散:不同的赚钱效应因子具有不同的盈亏比,需要具体分析。

       k. 股性记忆:不同的股不同的记忆,需要具体分析。

       l.   高手印象:不同的人不同的印象,需要具体分析。

&的关联公式

指‘涨与不涨的确定性’和‘盈亏比’对购买率的影响

(下表为2022年A股投资者参考值)

1,高冒险性群体的总体购买率要高于低冒险性群体。

2,低冒险性群体更看重确定性,高冒险性群体更看重盈亏比。

在盈亏比不变的情况下,确定性下降时,低冒险性群体的购买率下降幅度要比高冒险性的多,而在确定性上升,高冒险性群体的购买率上升幅度仍然要比低冒险性群体的大,只是两者上升幅度差距要比确定性下降时小,这是由第一点属性决定的;在确定性不变的情况下,盈亏比上升时,高冒险性群体的购买率上升速度要高于低冒险性群体,在盈亏比下降时,高冒险性群体的购买率下降幅度仍然要低于冒险性群体。

在确定性上升而盈亏比同比例下降时,低冒险群体的购买率上升,高冒险群体购买率下降,后者的下降幅度要高于前者;在确定性下降而盈亏比同比例上升时,低冒险性群体购买率下降,高冒险性群体购买率上升,后者的上升程度要高于前者。

由于没有太多的参考数据,很难准确得出&的关联公式,也即确定性和盈亏比的变化是如何决定购买率的,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它们不是一次函数的关系,次方数应该介于1~2之间。

最大可卖量

    由于每个人的买入依据都有区别,因此有多少人买入就存在着多少种涨与不涨的确定性判断以及盈亏比,同时也就有存在着多少种卖量,最大可卖量是所有的总和。

    因此,R值更详细的表示可以如下:

五,疑问篇

1,该理论的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以赚钱为直接目的的交易。

2,该理论如何指导实践?

预测各种变量可能发生改变的方向,以此制定交易策略。

3,该理论是否会因为知道的人多了而失效?

不会失效,只会使得特定情境记忆的周期缩短、振幅缩短,另一个对涨的确定性判断依据关联强度的分析能力要求会更高了。

4,该理论可否定量计算?

    无法定量,只能大概估算,因为买个人对各种因子的赚钱效应记忆强度不一样,这决定了每种判断依据的权重难以统一。

5,为什么R值公式中买量与卖量不是相减?

    比值形式能更直观地体现出R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统一各种不同市值所产生的R值与涨跌力度的对应关系。

6,怎么考虑买量或卖量为零的情况?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各交易所有制定相应规则,因此这种情况下公式仍然有意义。

7,为什么‘盈亏比’不是涨与不涨的判断依据之一?

    因为要先有买入依据才能有对应的盈亏比,盈亏比的大小是直接体现在购买率中,而不是体现在涨与不涨的确定性之中。

全部讨论

05-16 21:14

1

05-16 20:24

股票涨跌理论

2023-07-07 18:13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