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首先是你得相信这一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5喜欢:1

最近在看《滚雪球》,这本书是巴菲特唯一授权的传记,作者是艾丽斯·施罗德,曾任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为了撰写本书,施罗德用了5年时间,跟巴菲特交谈了2000个小时,采访了他的250位朋友、家人和同事,翻阅了巴菲特从未披露的无数私人信件和档案。所以这本书充满了丰富的细节,涵盖到巴菲特和他家庭成员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

对于一位巴菲特的崇拜者来说,这本书的大量细节无疑是珍贵而且令人兴奋的,但是对于一位只是崇拜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大量细节无疑是令人分神的。而且,众所周知巴菲特特别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所以不可避免地这本书里会掩盖巴菲特一些不光彩的情节,而展示给人们一位以正面形象为主的巴菲特。

所以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唐朝的《巴芒演义》也许更有价值,因为那本书里除了描述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经历外,还对当时的大环境、相关的重量级投资者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还包括对巴菲特重要投资的深入分析。

但《滚雪球》这本书无疑是最权威的关于巴菲特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其价值也不可忽视。全书篇幅很长,我只摘要其中几个觉得有意思的环节。

1999年太阳谷年会的演讲

1999年正是网络高潮期,而巴菲特一直远离科技股,导致他的收益远远落后于市场,所以很多人都质疑巴菲特,认为他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于是在1999年,巴菲特在太阳谷年会上做了这篇演讲,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说:短期内,市场是投票器;而在长期,市场是称重器。重量最终才是有价值的,但是短期内,数量很重要。

前半句话广为流传,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短期内市场的涨跌是跟着趋势走的,潮流往哪里走,人群就跟着走,去买符合潮流的公司,所以这些公司会在短期内快速增长。但是从长期看,最终决定股票价格的还是公司的价值。人群一多,智商就急速下降,从成年人变成了小孩子。想跟上一个小孩子的多变决定太难了,所以从长期看,从公司价值来判断投资决策,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巴菲特说:只有三种方式,股票可以保持一年10%或10%以上的增长。一是利率下降,保持在历史低位。二是投资者,而不是雇员、政府或其他主体,在经济中所占份额高于历史已有水平。三是经济的增速开始快于正常情况。

这段话的意思我是这样理解的,股票快速增长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利率下降,也就意味着市场上货币的数量快速增长,从而推高了股票。第二所谓投资者在经济中的份额高,是说市场已经火热了,大家都去投资了,没钱借钱也要投资,虚拟经济的份额超过了实体经济,股市产生了泡沫。第三种情况是整个经济的增速确实在快速提升,所以股市也就跟着涨了。

这三种情况既包含了理性的情况,也包含了不理性产生泡沫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们要看清楚到底当下是什么情况。有些时候,即使经济增长了,股票却没有跟着增长,比如巴菲特举了一个例子: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964年12月31日时是874.12,过了17年,1981年12月31日是875.00。在这17年的时间里,经济规模增长了5倍,《财富》500强企业销售额的增长超过5倍。然而,在这17年里,股票市场完完全全落在了后面。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原因是在此期间政府债券利率大幅上涨,从1964年底的4%上升到1981年末的15%,所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政府债券,而压制了资产的价格。

这就是短期内投票器都投给债券了,但长期看,实际增长的价值总会得到体现。从1981年开始的17年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年化收益率是19%。如果1981年投入100万美元到道琼斯股指,并且所有股利都全部再投资,那么到1998年将会变成1972万美元。

所以其实很多时候是很容易看出来股市是否被高估或低估的,如果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去决策,就会有很大的收益。

内部记分卡

但是人性总是从众的,所以在短期内想要逆潮流而动,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巴菲特提出了“内部记分卡”的概念。就是用“内部记分卡”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用“外部记分卡”。

巴菲特说:人们行事的一大问题在于,他们是拥有“内部记分卡”还是“外部记分卡”。如果内部记分卡能令你感到满意,它将非常有用。我经常这么做。我想说:“听着,你想做世间最伟大的情人,却令大家认为你是世上最差劲的情人。或者,你想做世上最差劲的情人,但却让人们认为你是世间最伟大的情人。这两者之间,你作何选择?”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所谓的“内部记分卡”就是一套对自己投资行为判断的标准。比如对期望收益率的标准,对投资对象评价的标准,对投资周期的标准等等。

比如说期望收益率,很多人都会觉得越高越好,但市场上哪有那么多高收益低风险的标的呢?如果能把自己的期望收益率标准放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略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就已经很不错了。

之所以很多人期望不切实际的收益率,是因为他们往往忽略了复利的影响。与其冒着高风险去攫取高收益,一不小心失手就本金全无,巴菲特更重视安全边际。巴菲特说过投资的第一个原则是不要亏钱,第二个原则是记住第一个原则。只要本金还在,低收益率也会在稳步增长,加上复利的力量,长久以来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但一旦本金损失了,想收回来就太难了。

所以以“内部记分卡”来评价自己的决策行为,就是严格遵守投资纪律,可以避免各种外部的干扰,实现自己的目标。

洛克伍德公司的交易

洛克伍德公司的交易是巴菲特早期的一个经典案例,从某种程度上看也体现了他和老师格雷厄姆投资理念的差异。

洛克伍德公司是一家巧克力制造商,一个叫做普里茨克的投资人控制了这家公司,并想获得更多这家公司的股票。他选择用公司库存的可可豆来换其他股东的股票。股票价值34美元,他拿价值36美元的可可豆来交换。

格雷厄姆看到了这里面存在的套利行为,只要先拿34美元买进洛克伍德公司的股票,然后用股票换来可可豆,再以36美元卖出,就可以无风险套利2美元。

当然也有风险,就是可可豆贬值的风险,所以格雷厄姆又做了一个期货交易进行对冲,只要付一小笔钱,锁定36美元可可豆的价格,就消除了风险。

这就是格雷厄姆一贯的投资思路,目的是获利,而不长期持有。找到那些可以获利的资产,买入,然后到一定的价格就卖出,落袋为安。

但是巴菲特有不同的想法,他反过来想,为什么普里茨克愿意买更多的股票,由此他分析了洛克伍德公司,发现其具有长期发展的前景,所以巴菲特做的是买了洛克伍德公司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

最终的结果是,洛克伍德公司的股票涨到了85美元,相比成本的34美元,巴菲特获利51美元,而非套利所得的2美元。

这件事很明显体现了巴菲特的投资风格,更为关注于公司的价值本身,而非在意价格的变化。

这也就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不过这个理念其实也是反人性的,有谁会自大到买100股特斯拉的股票就认为自己买了特斯拉?但只有你真的相信自己买了特斯拉,你才能从马斯克的角度去看这家公司,才能看出它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当然很难,所以虽然这个理念很好,但首先是你要有自己的内部记分卡,用超越经验的理性去相信这个理念,否则终归是场空。

全部讨论

这本书写得又臭又长,对投资没什么帮助。还不如看巴菲特给股东的信

07-09 12:42

总结得非常好,一本好书带来的,非常值。我看您文章也是非常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