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PP和地方财政软约束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41喜欢:113

中国地方财政缺乏纪律,或者说缺乏硬约束,是无可辩驳铁一般的事实。特别是在这几年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地方的疯狂投资更是变本加厉。这也导致我们的财政赤字率不断飙升:

再来说PPP。最近一年PPP横空出世,初衷是很好,但结果是明股实债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财政部明确叫停明股实债的游戏,连发数个文件(87号为代表),但有用吗?

稍有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PPP背后的猫腻,PPP背后是各种政府性的引导基金,政府出5%,引导性基金出15%-20%,引导基金的优先级全是银行的钱,剩下的全是银行的债务。整个交易结构安排下来15-20倍的杠杆,不进政府的表也不进企业的表。PPP和引导基金比当年地方融资平台还要没有底线,根本没有任何财政约束和纪律。

举个例子:

财政部2月27日就武汉城铁8号线ppp项目的不规范操作首次向地方发函询问。简单还原事件,就是这个轨道交通项目拟投资135亿,其中65%由银行贷款解决,35%由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的项目公司出资作为股权资本金。这35%的资本金来源又分为: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出了34%,剩下的66%采用了契约式基金的方式募集。在这个契约式基金里呢,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又只出资了10%,但充当了劣后级;剩下的90%由社会资本出资,但其是优先级。最后,这个中标的社会资本是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汉口银行的联合体。

为什么财政部要专门发函询问这个项目?因为这里涉及几个与政策设想的ppp模式相抵触的要点:1)引入社会资本本来是让其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共同承担投资收益和风险的,结果这个项目设计成劣后优先结构,所谓的社会资本只按固定利率收取回报、根本不承担风险,风险都在地方政府手里,这与前几年BT项目中地方政府兜底回购的债务融资没有本质区别;2)如果引入的社会资本收取固定回报,那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通过两层交易结构加杠杆、进行了结构化的融资而已,穿透所有的最终出资,可算出项目的股权出资为18.5%,其他全为债;而且其中以“股权”基金方式存在的债务存续期长达25年、复利增长;3)引入社会资本除了要解决资金问题,本来还希望引入其在项目建设、运营方面的资源和经验,并对其运营效率进行考核、付费,但引入的这几家社会资本除了有钱啥都没有,而且对项目的运营根本毫不关心。

以上,送给所有工程类企业的投资者,其实是哪里的PPP项目其实根本无所谓,这并不会改变我的观点。

$大华股份(SZ002236)$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7-07-25 00:03

你不懂国情,万一出啦问题,就可以抓人没收财产,判个无期或者死刑,
我所知道的民企湖南商人曾成杰因非法集资罪被执行死刑......如果他不是做政府的PPP,现在以房价来说,曾成杰绝对是亿万富翁,对于理性的长期投资者来说,任何不可预料的事情都应该考虑在内,我不赞成长期投资者去冒这种巨大的投资风险,地方政府今天可以这么说,明天换个县长可以那么说,谨慎为好,如果再不懂PPP为何物的,请你先认真百度一下曾成杰这位PPP的先驱,死者已矣,不想多说,只是后人如果没有得到警醒,白送一条命。做股票也一样,不懂就不做,

2017-07-25 00:23

央行超发那么多钱,本来就是为路径依赖者贴现滴……但是具体执行加杠杆是通过商业银行来实施的……一五年的杠杆牛,一六年的房地产牛,都是那些人最后的套现……;现在高层才明白了点点……

自以为是的一知半解,ppp政府回购是要进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的,预算是需要各级人大批准,额度是刚性的,什么引导基金,什么没有任何纪律。

2017-07-25 07:03

ppp问题多tg问题多大家都知道,但你不该为tg唯一做的正确的那一两件事冷嘲热讽,有多的是的ppp项目让你喷,但是你昨天的发文看不出你对莎车这个地方有任何尝试无论是地理还是政治

2017-07-25 09:29

PPP和引导基金比当年地方融资平台还要没有底线,根本没有任何财政约束和纪律。

2017-07-25 08:51

其实就是优先级和劣后级的问题,优先级是债权,劣后级的是股权。

社会资金不能被允许做优先级,也就是不能有债权,不保低收益不限。同时,银行资金不能被允许做劣后级。政府资金应该做劣后级。

做劣后级的才会负责任,因为不保底,并有杠杆,责任人才会去精心设计、施工、监管。

楼主应该举个合规的例子。不合规的例子就像因个别违法的人,去指责守法的人一样。

2017-07-25 01:04

君为建设者?建言者?忧愤有加恨铁不成钢之忧国之士?然否,也许不然?君当自知。君为26万多粉丝的大V,承蒙回帖,先言谢后论事,不复再辩。

看君之贴不少,有受益,但删之帖与新帖非同一话题,君然否?王顾左右而言他,又何故?

观君之帖,于经济常有耳目一新之感,然总有于时事政事或酸或讥讽或揶揄戏谑,余之印象"逢*必反",真为文风所致亦或……?不妄揣测,君宜自知。

但知凡事有度,勿犯众人。疆藏事无小事。

2017-07-25 06:59

感觉就像跟黑社会收要保护费,看最后买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