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银行同业存单狂飙的利率?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3回复:19喜欢:62

上周我曾发表过一个数据:截至2017年3月9日,420家银行公布的17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合计规模14.58万亿。已超过16年的12.99万亿,远超2015年的5.3万亿。2月,同业存单发现1.97万亿,创下了同业存单发行的纪录。同业存单到期压力巨大,2月到期1.02万亿,3月将到期1.59万亿。

21世纪报出了一个报道,说同业存单规模越来越大,且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还在一路上扬,各期限已经普遍超4.5%,甚至向5%逼近,银行负债端和收益端已经倒挂,既然收益都不能覆盖负债端了,银行为什么还要拼命的高利率狂加负债端?

先来看同业存单的运行原理。中小银行是同业存单的主力,在全部余额中,近40%是由总资产规模在7000亿元以下的中小银行发行的(有些银行名字中的地名甚至都不被人熟知)。中小银行往往放不了那么多贷款,风险管控能力也跟不上,那么它们发这么多同业CD为什么?

答案是他们靠期限错配和加杠杆赚钱(即承担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赚取利差)。中小银行的普遍做法是,发行同业CD吸收资金,然后主要投放于同业资产,比如购买同业理财产品,赚取利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信贷需求有限,只能投资于债券等资产,又面临自己专业能力有限,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购买别人的同业资产。例如:A银行发行了3个月期同业存单,获得资金去投资B银行的1年期同业存单,并质押部分B银行同业存单,借14天的钱,再去买半年期C银行的同业存单。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金融机构在同业存单上加杠杆,这中间大量的资金和资产期限错配,而且在资产久期上加了杠杆,需要有额外的“新钱”做流动性补充,这时发行手续简单的同业存单就成了“新钱”的重要来源。另外,同业存单本身绝大部分期限也都在1年以内,是一种短期负债工具,在流动性紧张时,自身到期也有续作压力。

所以,中小银行人士有一个明显共识,即负债与投资收益是否倒挂不是问题关键,目前最急迫的是应对流动性风险。有农商行人士透露,有银行在投资端不断加杠杆后,负债资产久期错配高达24倍(1个月对两年)。银行资产久期加得太长,降下来需要时间,有些手上的债券一时半会也卖不掉。此时面对大量同业资产到期,流动性吃紧的情况下,即便面对市场利率大幅提高,利差收缩甚至倒挂,银行也别无选择,这就完美解释了同业发行利率达到一个难以理解的高位,但发行量却依然较大(有些小型银行发行的评级AA以下的短期同业CD甚至出现了5%以上的利率)。不断的滚动发行同业存单就是“续命”之需,局部恶性循环不可避免。

另有城商行人士透露,“有些银行甚至还在加杠杆,不到利润临界点,他们还是不会降杠杆”。若银行主动减少同业存单发行,对应资产端被动去杠杆,华创证券屈庆团队研报指出,这个过程必将伴随金融机构和央行的博弈,以及市场的阵痛,因此判断短期内同业存单的利率很难出现明显下降。

简单一句话:药多贵都不重要,关键是药不能停,重度依赖高度成瘾之后一旦停下来,后果不敢设想……

推荐阅读: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17-08-31 17:40

赞成

2017-03-21 06:40

同业存单是银行自己弄出来的迷幻药嘛?

2017-03-20 22:58

很好的解释了兴业的一路下跌不回头

2017-03-20 21:24

好文。

2017-03-20 21:22

这不就是旁氏吗?

2017-03-20 20:45

行业

2017-03-20 18:25

‘’华创证券屈庆团队研报指出‘’原来出处在这里

2017-03-20 16:34

2017-03-20 15:01

真会玩,长知识了。

2017-03-20 14:51

都在玩加杠杆的游戏,与央妈博弈。真的出了问题,央妈还得出手救。现在情况看,估计紧缩不了几个月就又要开始放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