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股池2022中报简单小结(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14回复:5喜欢:51

1)本文涉及的上市公司不做任何推荐和建议,只是个人对公司财报的理解,排名不分先后;

2)估值数据是财报公布前后的数据,非实时数据;

3)本期新纳入和剔除的,请自行对比此前季报时总结(网页链接 )。

4)本文为极简点评,详细包含财务数据、经营变化、基本面逻辑等长文分析见V+星球

【医药&医疗服务行业】

1、康龙化成

2022上半年实现收入46.35亿元,同比增长41.06%;归母净利润5.85亿元,同比增长3.65%;归母扣非后净利润6.80亿元,同比增长16.50%;经调整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长24.67%。单Q2收入25.32亿(+40.95%);归母净利润3.36亿(+5.45%);经调整净利润4.48亿(+15.03%)。

Q2业绩低于预期,虽然收入增速保持稳定,但毛利率下滑明显,调整净利润增速显著低于收入增速,在几个关注的CXO公司中,康龙的业绩是比较差的那一档,此外,公司股东大比例减持,也对股价持续造成压力,在大幅下跌后,目前PE仍有47倍,不够便宜,继续观望。

2、爱尔眼科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1.07亿元,同比增长10.34%;实现归母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15.73%;实现扣非净利润13.82亿元,同比增长12.65%。Q2公司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39亿元和6.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6%和7.74%,

Q2收入增速回落明显,主要受疫情影响所致,下半年增速会回升一些。相比较于牙科面临的集采预期,眼科这种消费属性更强难以集采的赛道还是不错,机构即便抛弃医药大行业但仍在爱尔上继续抱团,股价回调后快速反弹,目前PE仍高达83倍,即便考虑下半年能回升到20%增速,也实在是贵的离谱,继续观望吧。

3、博瑞医药

2022上半年实现收入5.00亿,同比增长4.43%;实现归母净利1.12亿,同比增长4.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0.95亿,同比下降8.31%。第二季度实现收入2.52亿,同比下降13.20%,实现归母净利0.51亿,同比下降12.04%,

业绩明显预期,和海外需求和产品下滑有关,也可以理解,去年同期公司业绩高增长基数相对较高,原料药本身是有一定周期性,即便是高端原料药也是如此,股价相对低迷,市场早有预期,目前PE35倍只能说不算很贵,继续观望。

4、博腾股份

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9.14亿元,同比增长212%。归母净利润12.12亿元,同比增长465%。扣非归母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增长502%。2022Q2公司营收24.71亿元,同比+247%,环比+71%,归母净利润8.30亿元,同比+557%,环比+117%。

得益于重大订单的逐步交付,Q2业绩同比和环比均大幅增长,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创新高,但股价似乎并没有体现出来,反而在大订单持续兑现后持续下跌,目前前瞻PE仅20倍,可能是AH两地CXO里最便宜的,因为市场预期新冠相关的订单不可持续,所以目前给出的估值其实还是合理的,这是考虑了明年业绩下滑的可能性。对于这种突发事件带来的突发业绩暴增,除非在股价大涨前就介入,否则很容易在PE最低时套牢(类似于周期股)。

5、万孚生物

2022年H1实现收入40.34亿元(+117%),归母净利润11.78亿元(+112%),扣非归母净利润11.37亿元(+126%)。Q2单季度实现收入14.09亿元(+22%),归母净利润2.74亿元(-31.7%),扣非归母净利润2.38亿元(-34%)。

公司Q2业绩不出意外大幅下滑,在营收仍增长的情况下,毛利率大幅下滑,主要是新冠检测类产品价格下滑所致,相较于核酸检测行业,由于公司是2C类抗原检测产品,因此现金流不错,Q1应收款大量回款后,Q2经营现金流净额高达11.3亿,但市场不给任何新冠收入的估值,目前PE仅12倍,这也是对的,新冠相关收入未来会不断下滑,而公司原有的业务慢性病检测同比下滑,生育检测虽然增长但前景暗淡,毒品检测增速也较慢,继续观望吧。

6、迈克生物

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7.82亿元(-9%);归母净利润 4.06 亿元(-24%);扣非归母净利润 3.99 亿元(-24%) ;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57(-4%) ;归母净利润 2.04 亿元(-7%);扣非归母净利润 1.99 亿元(-7%)。

业绩马马虎虎,虽然自有产品在疫情下增速还算不错,但代理产品和疫情相关检测产品下滑太多,且公司毛利率持续下行,当然Q2下滑幅度有所收窄,目前14倍PE反映了市场对其悲观的预期,估值还算合理。

7、艾德生物

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93亿元,同比下降1.62%;归母净利润8929万元,同比下降20%;其中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86亿元,同比下降17%;归母净利润3567.29万元,同比下降47%。

业绩不及预期,疫情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否认的是此前市场看中的公司癌症筛查这块收入未来的增长逻辑出现了问题,同行业的两个头部上市公司泛生子和燃石一路暴跌,市场给出了答案,目前虽然股价持续低迷,但业绩下滑后,PE反而提升至50倍以上,PB7.9倍,估计还会继续低迷,保持观望。

8、安图生物

2022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0亿元,同比增长23.41%;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增长29.28%;扣非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25.40%。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9亿元,同比增长20.74%;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21.61%;扣非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16.76%。

公司业绩比较稳定,Q2增速有小幅下滑,毛利率继续下滑,但费用率有所改善,整体利润增速稍低一些,未来毛利率还会不断下滑, 因为发光领域的集采即将大规模开始,公司境外收入增速还算不错,只是规模太小。目前公司PE 26倍,和Q1时基本一致,便宜有便宜的道理,虽然目前业绩增速仍超过20%,但考虑未来,这个估值不具备安全边际。

9、凯莱英

2022H1公司营收50.41亿元,同比增长186.40%;归母净利润17.40亿元,同比增长305.31%;扣非归母净利润16.99亿元,同比增长381.87%。Q2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29.80和12.4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03%和351%,环比增速分别为45%和148%,在Q1高基数下继续加速放量。

Q2业绩继续爆发,在大订单加持下,环比大幅提升,此外产能利用率提升毛利率同比增长较多,再叠加公司大订单拿到后不需要太多的销售推广,叠加汇率贬值,费用率进一步改善,公司业绩出在极高的景气度中,但股价反而在接到订单后一路向下,就如同疫情相关的检测行业一样,市场不给一次性收入的公司太高的估值,目前PE仅27倍,在所有CXO公司中PEG显然是最低的,但考虑未来必然的下滑,你不能说市场犯错了。

10、迈瑞医疗

2022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56亿元,同比增长20.17%;归母净利润52.88亿元,同比增长21.71%;扣非归母净利润52.47亿元,同比增长21.76%。Q2实现营业收入84.12亿元,同比增长20.22%;归母净利润31.83亿元,同比增长21.04%;扣非归母净利润31.75亿元,同比增长21.47%。2022H1公司研发投入14.56亿元,同比增长25.01%,研发费用率8.79%。

公司业绩非常稳定,疫情相关设备由于基数问题,拖累整体增速,国际业务保持高增长,订单保持良好,器械集采才刚刚开始,对公司影响也不大,但未来随着集采深入必然会对公司有很大的影响(类似此前龙头恒瑞,由于产品线广,一开始集采对部分小医药公司影响很大,恒瑞仍保持高增长,但随集采发展,恒瑞加速投入创新药,业绩快速下行),市场给的预期比较低,股价持续下行,目前仍有40多倍PE,安全边际不够,继续观望,作为器械绝对龙头,即便集采预期仍有关注价值。

11、通策医疗

2022H1公司实现收入13.18亿元,同比+0.1%;实现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15.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16.2%。Q2公司实现收入6.64亿元,同比-3.3%,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30.7%;扣非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31.6%。

Q2业绩低于预期,短期是疫情影响,但长期集采利空压顶,公司长期投资逻辑发生变化,资金不断离场,股价底部徘徊,但仍有高达55倍PE,安全边际不够,继续观望,牙科是好生意,但挡不住政策会让这生意变得不那么好。

12、鱼跃医疗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入35.53亿元,同比下降1.11%;归母净利润7.88亿元,同比下降18.16%;扣非归母净利润6.40亿元,同比下降27.3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27亿元,同比增长15.83%。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2亿元,同比下降10.33%;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下降35.75%;扣非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43.98%。

受到21Q2海外高基数影响,本期业绩不如人意,但非疫情相关的产品增长还算稳定,不过部分业务仍受益于上半年国内爆发的新一轮的疫情,市场给的估值一直不高,也主要是判断未来业绩会继续承压,而公司非疫情的内生性增长有限,目前PE20倍看起来不贵,但如果扣除疫情利润后,其实安全边际不够。

13、洁特生物

2022H1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2.6%至3.5亿,净利润同比下滑24.5%至0.7亿,扣非净利润下滑31.5%。其中Q2收入下滑29.5%,扣非净利润下滑46%。

Q2业绩不及预期,公司在财报中给的信息非常少,之前能预测到公司收入下滑,Q1时我已经分析过了,由于去年疫情相关产品收入基数较高,所以收入下滑可以理解,生物培养类增速仍有68%,还是非常不错的。公司的毛利率不断下行这是低于预期的地方,虽然有部分因素是因为疫情相关高毛利率产品销量下滑,但现在的毛利率也远低于疫情前的毛利率,个人理解是产品遭遇竞争价格下滑所致,此外公司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如果不是汇兑收益,利润下滑会更多。目前虽然股价持续下跌,PE下跌到34倍,但在经营没看到拐点之前,不能说足够便宜,需要耐心等待拐点的机会(疫情产品影响过去或公司产品价格稳住)。

14、药石科技

2022H1实现营业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18.23%,归母净利为1.53亿元,同比减少59.84%,扣非后归母净利为1.51亿元,同比增长4.15%。Q2单季度营业收入为3.99亿元,同比增长19.10%,归母净利为0.82亿元,同比减少73.63%,扣非后归母净利为0.86亿元,同比增长7.5%。

业绩马马虎虎,Q2比Q1基本差不多,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是毛利率下滑以及人员开支和折旧等费用高企,目前扣非业绩增速下滑,PE 66倍,非常的贵,继续观察。

15、健帆生物

2022H1实现营业收入15.54亿元,同比增长30.80%,归母净利润7.48亿元,同比增长22.64%;扣非归母净利润6.99亿元,同比增长19.5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49亿元,同比下降8.87%。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7亿元,同比增长40.63%;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22.60%;扣非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增长21.00%;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21亿元,同比增长24.46%。

业绩符合预期,Q2虽然遭遇疫情,但业绩仍保持高增长,研发费用增速很快稍稍拖累了利润增速,但市场似乎认可度不高,虽然公司不断证明血液灌流的有效性,但有效与否和过度医疗与否是不完全相关的。由于股价一直在底部,目前PE下滑至27倍,个人不对这个公司发表观点,但仅从业绩和估值角度看,有配置价值。

16、益丰药房

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5亿元(+19%),归母净利润5.8亿元(+14%),扣非归母净利润5.6亿元(+13%)。Q2公司实现收入46亿元(+24%),归母净利润3.0亿元(+15%),扣非归母净利润2.9亿元(+13%)。

业绩符合预期,Q2继续开店、并购以及加盟,抵消了疫情的影响,当然疫情也使得线上收入大幅加快,整体收入增速比较稳定,二季度互联网药店政策有所调整,公司股价也大幅反弹,目前PE重回40倍,相较于之前25倍PE的时候投资价值小多了。公司长期增长逻辑仍有疑问,线上的冲击以及线下扩张的上限(现在已经从并购转向加盟,核心城市的扩张也差不多结束)。

17、老百姓

2022H1公司实现营收89.91亿元,同比增长20.5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20亿元,同比增长15.59%,二季度单季收入48.50亿元(+26.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亿元(+20.41%);扣非净利润2.04亿元(+18.77%)。

Q2业绩略超预期,加盟带动收入增速加快,同时并购也在加速,线上药房政策有所打压,因此股价有所反弹,目前PE27倍比较合理,长期增长逻辑仍有疑问,线上的冲击以及线下扩张的上限(现在已经从并购转向加盟,上限就快接近)。

18、康希诺生物

2022H1收入约6.3亿元,同比减少69.45%;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及综合收益总额1223.8万元,同比减少98.69%。收入减少主要由于集团的疫苗产品价格变动及全球COVID-19疫苗接种率增长放缓导致海外疫苗需求减少。研发开支由于本期间同比减少41.2%至3.24亿元,集团已成功于2021年将克威莎商业化,且其他在研疫苗也取得不同研发进展。

19、金域医学

2022H1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3.12亿元,同比增长54.55%;实现归母净利润16.43亿元,同比增长55.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增长55.89%。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61亿元,同比增长46.26%;实现归母净利润7.93亿元,同比增长52.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68亿元,同比增长53.83%。

由于Q2新冠疫情再度反复,公司继续保持高增长,不过扣除新冠业务后公司实体肿瘤检测仍保持高增长(但其他几项增速显著下滑,相较于年报时增速减半),由于核酸检测地方财政压力很大,公司有大量应收款(高达71亿),再叠加IVD行业的大规模集采即将开始(金域虽然是下游但业绩也必然会受影响),所以即便扣除新冠检测收入后公司内生性增速接近50%+,市场给的估值也非常低。注意到公司没给出核酸检测的净利率是多少(之前最高有50%,但现在检测费用不断降价),无法准确估算扣除核酸检测后的主营净利润是多少,当然目前12倍的PE肯定是低估的(扣除核酸检测利润后PE我估计会接近20倍)。

20、南模生物

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30亿元,同比增长6.73%;归母净利润488.43万元,同比下滑81.64%;扣非归母净利润-713.74万元,同比下滑129.36%。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0.57亿元,同比下滑15.11%;归母净利润-903.77万元,同比下滑161.19%;扣非归母净利润-1615.01万元,同比下滑166.43%。

业绩低于预期,上海疫情影响较大,要看下半年恢复的情况,整体CXO行业景气度也在拐点,公司压力比较大,继续保持观察,目前由于业绩下跌,所以股价大跌后PE反而高达100倍+。

21、国药控股

2022H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5%至261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3%至62.3亿元,应占净利润同比+3.1%至37亿元。

公司业绩略低于预期,Q2疫情影响下收入增速有所下滑,主要是药品分销业务有所影响,器械和药房还是保持不错的增长。整体利润率基本持平,经营还算稳定,但疫情影响下应收款恶化,导致现金流恶化,而现金也进一步减少,负债则进一步增多,但利率下行财务费用率减少,整体资产质量稍稍恶化,看看下半年是否能够好转。股价底部徘徊,目前PE仅5.8倍,PB 0.7倍,即便公司H1业绩增速稍慢、资产负债表略有恶化,但这个估值显然还是非常低估的水准,特别考虑下半年业绩会有回暖。

22、绿叶制药

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8.5亿元,同比下滑3.4%,环比增长26.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7亿元,同比下滑23.2%,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

业绩符合预期,在上半年疫情那么严重的情况下,收入保持稳定已经不错,环比去年下半年提升明显,利润在去年亏损后完成扭亏,力朴素降价后量上来不少,收入开始同比增长,这个还是比较意外的。血脂康稳定增长,博优诺表现也不错,当然老产品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接下来新品上市的速度(如果能按管理层的计划未来2年要推出10个产品,那现在肯定是大幅低估的),公司毛利率大幅改善,这也超预期(集采影响过去),但由于研发开支大幅增长,销售和财务费用小幅增长,净利润下滑幅度比收入下滑大,公司现金和负债情况改善不少,目前前瞻PE约12倍,PB0.78倍,绝对估值非常低,静待业绩和股价的双拐点。

23、先健科技

2022H1营收同比增长20.4%至5.55亿,净利润同比增长5.1%至2.15亿元,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34.4%至2.5亿元(非经常性项目包括公允价值变动、股权激励费用)。

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符合个人预期,在疫情下业绩非常不错,相比较国内其他同行来说也是佼佼者。先心病封堵器继续稳定增长,左心耳因疫情增速较慢,下半年会加速增长,外周血管业务新品即将上市未来会加速,心脏起搏器业务增长200%大超预期,未来将会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公司支柱产品之一,核心在研IBS铁基继续保持稳步推进。股价自高位跟随行业和指数大幅下跌,目前PE跌至30倍以下,对应目前这个业绩和潜在在研重磅品种,显然是非常低估的,继续长期看好公司。

24、三生制药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同比下降0.5%,归母净利润9.6亿元,同比增长6.2%;经营性现金流10.7亿元,同比增长31.9%,现金资金65亿元再创新高。

上半年业绩不增长是预期之中的,核心产品特比澳已经停止增长,益赛普在激烈竞争下价格和市场均下滑,新药赛普汀还算可以。创新药这块公司已经落后国内其他一线创新药公司不少了,核心研发团队朱博士离职进一步打击士气,未来现有产品线难有大的突破,原有药品收入会不断下滑,但显然三生现在的看点已经不再是创新药这块了,个人对这块不抱期望,公司目前的核心看点是医美消费类属性的蔓迪,上半年继续高增长(+42%),未来足以再造一个三生(明年有望成为10亿+的产品),而市场对此完全没有任何估值,此外CDMO业务在去年不及预期下今年也表现不错(+38%),最后,相较于其他创新药面临的持续亏损现金不足的问题,三生则坐拥65亿现金,每年十几亿的现金流入,公司未来想要在创新药有所突破也可以寻求并购优质产品或公司的形式,而市场对次也完全不给任何估值。现在6倍PE和0.88倍PB显然只是对三生生物药糟糕的前景下给出的估值,没有包含高现金低负债以及高增持医美消费业务的估值,因此这个预期差很可能会成为投资的机会。

25、环球医疗

2022H1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1%至57.1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11.76亿元,应占净利润同比增长3.8%至10.89亿元。

中期业绩符合预期,疫情影响下,租赁业务收入增速下滑,毛利小幅下滑,客户医院经营压力加大,公司30天逾期有所增加,但公司继续加大拨备力度(同行业的远东和恒信是降低拨备回拨利润),这也导致利润承压。另一方面,公司医院业务继续稳步推进,继续收购并表,但疫情也影响门诊人数,收入增长被抑制,利润率也因疫情下滑(医院成本刚性,而住院率因疫情下滑)。港股整体低迷,公司股价也较为低迷,目前PE下滑至3.6倍,PB仅0.53倍,市场完全没有给医院业务任何估值,即便是但看租赁业务,如此资产质量下0.53倍PB也是严重低估,更别忘记,公司还有高达8%的股息率(这还是按照去年的分红算)。

26、中国同辐

2022H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7.3%至26.2亿,应占净利润同比增长4%至1.11亿。

公司H1业绩非常一般,营收增速看起来还有加速主要是贸易和设备业务增速很快,但这两个业务毛利率很低,因此净利润增速很一般,不过公司虽然没什么增长性,但也不受集采这些影响,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子不要乱来,日子就不会差,目前PE14倍,在港股低迷的情况下股价相对低迷,保持关注。

27、信达生物

2022H1公司收入20.41亿,同比增长10.0%,授权费1.98亿,净利润-10.04亿,经调整净利润-11.39亿,预期-8.58亿,略低于预期。截止公告日期在手现金约15亿美元。销售费用13.98亿(+22.9%),收入占比62.4%,研发费用8.79亿(+12.7%),收入占比57.7%。

产品收入符合预期,Q2信迪利单抗收入增长缓慢,主要受到医保大幅降价有关,而调整利润亏损低于预期,虽然研发投入增速降低,但销售费用增速加快(此前券商估算24年能盈亏平衡,现在又调整到2026年)。但总之最难的时间应该已经过去了,公司市值一度跌倒300亿以下,目前反弹脱离底部,现在短期的看点不再是PD1,而是新的产品线上来的销售情况,公司搭建销售团队花费巨大,应该能看到不错的效果。海外巨头巨资合作和入股也给了公司研发实力非常正面的肯定,因此我相信作为国内一线创新药龙头,信达这里的底部会比较坚实。

28、爱康医疗

2022H1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8.7%至5.3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3.1%至1.26亿元。

公司业绩超预期,收入止跌企稳,主要是去年底基数效应下,集采放量抵消了降价的影响,此外3D打印产品和定制类及手术增值服务增速很快,但注意到公司毛利率继续下滑5点多个百分点,产品降价的趋势没有改变,公司利润增速能够保持双位数几乎全靠压缩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这不是什么好事。股价自底部已经接近翻倍,财报公布后股价也是连续上涨,这是对此前暴跌的价值修复,目前PE 63倍,如果考虑下半年和上半年利润差不多,则前瞻PE为28倍,已经不够便宜,因此反弹估计是差不多了。

29、锦欣生殖

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38亿元,同比增长32.5%;实现经调整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3.2%。

武汉医院IVF成功复牌,昆明两家医院控股收购,业绩马马虎虎,收入增长全靠并表,国内疫情叠加海外需求一般。在出生率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前景很一般,股价持续下跌是有理由的,目前PE28倍也不算很便宜,继续观望。

30、康方生物

2022上半年产品总销售额2.97亿元,扣除分销成本1.34亿元,收入为1.63亿元,同比增加26.8%;研发投入5.95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增加3190万元,销售及营销开支1.50亿元,2022H1亏损6.92亿元(2021H1为亏损4.46亿元,亏损同比增加54.93%)。目前现金等价物人民币22.21亿元(还够烧一段时间的)。

中期业绩差强人意,PD1内卷严重,此前预估今年能卖10亿看来是乐观了,当然其他PD1今年也都不及预期,3亿销量只能说马马虎虎吧(去年Q4一个季度卖了2亿),现在的看点不应该是PD1而要关注双抗,股价此前经过大幅暴跌后走出底部,市值从120多亿提升到190亿附近,最近一段时间我也一直在说,港股的一些头部创新药公司或许已经走出底部,毕竟随着时间推移,各个公司特色的产品都要逐步上市,可继续保持重点关注。

31、荣昌生物

2022H1公司实现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1033.35%,主要来源于公司产品销售增长以及Seagen技术授权收入,归母净利润亏损4.89亿元,其中研发费用为4.5亿元,同比增长37.68%,销售费用为1.50亿元,同比增加146.2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26.6亿元。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核心产品纳入医保后开始放量,半年买了3.5亿马马虎虎,新适应症和其他管线也稳步推进,海外市场超预期(出售权益是打开市场第一步),A股上市后暂时没有盈利压力,现金储备够多,不像一些创新药已经在削减研发和销售开支,公司仍保持研发高投入状态。A股上市前股价暴跌,随后终于见底,最近跟随港股一线药企强于市场大反弹(但走势要弱于A股一些),目前市值250亿不到,比IPO时没高多少,但确定性却远比此前高得多,考虑当时港股IPO定价就偏低,因此现在股价相对低估,作为准一线和热门的ADC赛道创新药公司,值得配置。

32、腾盛博药

2022H1依然没有主营收入,其他收入为3820万元,同比减少17.4%,主要是来自政府补贴的收入减少1780万元。该减少中部分被银行利息收入增加970万元所抵销。期内亏损约人民币3.66亿元,同比收窄87.62%,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减少,如果考虑公允价值影响,则亏损从去年同期 3亿元扩大。上半年研发支出由全年同期的 1.6 亿元增加至 2.6 亿元。目前公司账面现金约为人民币32.2亿,资金十分充裕,暂时可支持公司运营到2025年。

由于市场对新冠相关产品预期很低,股价大幅下跌,目前市值仅60亿,考虑非新冠的产品线,还是比较低估的,保持重点关注。

33、时代天使

2022H1实现营业收入5.71亿元,同比下降0.1%;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降22.7%;实现经调整净利润0.82亿元,同比下降47.7%。

疫情影响下,公司业绩低于预期,但相较于营收增速的下滑,更需要关心的是毛利率的下滑,之前年报时我曾说过,隐形矫正行业由于高利润率,因此吸引了大量资本参与,公司面对的竞争愈发激烈,不得不下调产品价格来应对,即便疫情后收入增速恢复,但产品价格战这一趋势还会持续,目前虽然股价经历大幅下跌,但PE仍超过70倍,安全边际不够,继续观望。

34、中国生物制药

2022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5.9%至约152亿元,归母净利润19.21亿元,同比-77.35%,主要为联营公司盈利减少所致。扣除联营收益经调整后利润16.6亿元,同比+4.5%。抗肿瘤领域收入增长快速,同比增长17%至约50亿元,心脑血管领域收入同比增长14%至16亿元,肝病领域收入同比增长11%至20亿元。

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新冠疫苗的红利消散,集采对传统仿制药影响被创新药覆盖,在转型期这两年公司业绩没有出现过下滑,实在难得(和A股同质地同样龙头恒瑞的显著下滑对比,显然要好得多)。剔除疫苗联营公司的利润后目前PE约为24倍,比较合理,在港股医药股中也算是比较高的估值,体现了市场对其转型成功和高现金流的肯定,如果是专门投资医药的人,应该要配置部分仓位给这个港股医药龙头的。

35、圣诺医药

目前尚无产品上市,未实现销售收入。2022H1公司期间亏损46.1百万美元,其中研发开支为32.1百万美元,行政开支为11.1百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60%和116%。截至目前,公司在手现金约169.7百万美元。

公司核心产品STP705研发持续推进,有望于2025年完成商业化,3大核心自主平台,具有较大外延价值。目前现金暂时无忧,股价相对稳定,60亿市值不高估。

36、沛嘉医疗(观察)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19亿元,同比增加129.8%,毛利8320.2万元,同比增加122.5%,毛利率70.0%,上年同期为72.4%,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报告期内推出的产品相关技术的摊销。股东应占亏损9198.6万元,同比收窄47.5%。研发开支8340万元,同比下滑下降36.5%,有关下降乃主要由于就TAVR、TMVR及TTVR产品的BD费用支出6740万元。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及神经介入业务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2.1百万元及人民币66.7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分别增加455.4%及57.6%。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入院进度和植入量放量超预期。截至2022年7月31日,在取证后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内,TaurusOne®和TaurusElite®产品共进入209家医院。月植入量亦屡创新高,7月植入量占据市场份额近20%。今年仅上半年的总植入量已然远超2021年全年水平。

神经介入业务4款缺血性产品陆续上市,缺血线产品组合布局初步形成,已能为出血性和缺血性疾病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37、基石药业(观察)

2022H1公司营业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229.48%,期内亏损3.62亿元,亏损同比收窄53.28%。其中,销售药品收入1.61亿元,授权费收入8726.80万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1309.70万元。去年下半年药品卖了0.8亿,今年上半年卖了1.6亿,全年过4亿不难。作为二线创新药公司,基本面和走势落后几个一线公司,但基石的产品上市速度和研发效率还是比较出色的,且股价经历持续大幅下跌后似乎有见底迹象,财报公布后股价大幅反弹。

38、键凯科技(观察)

2022 H1实现营业收入2.15 亿元,同比增长37.9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11 亿元,同比增长38.1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96 亿元,同比增长23.95%。单Q2 归母净利润0.59 亿元(同比+32%,环比+13%),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H1 和单Q2 扣非净利率分别为44.76%(同比-5.04pct)和46.47%(同比-3.01pct),主要系研发费用及股权支付费用较高。

持续提升PEG 应用领域处于持续快速拓展阶段,已从大分子蛋白质药物修饰扩展到小分子药物、LNPs 递送系统、细胞因子、核酸药物等。公司是国际上少数能够提供高纯度、规模化cGMP 生产医用药用PEG 及衍生物的知名企业,且在新兴应用场景中积极与相关海内外企业进行合作。

39、山河药辅(观察)

2022H1 实现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3.60 亿、0.66 亿、0.59 亿元,同比+17.82%、+24.21%、+23.00%,其中2022Q2 实现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1.69 亿、0.36 亿、0.32 亿,同比+26.88%、+45.91%、+45.88%,业绩超预期。公司核心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羟丙甲纤维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50%,微晶纤维素继续稳定增长;硬脂酸镁、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贡献较大增量。因去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已进行价格上调,预计调价因素贡献部分的增量收入。

40、海吉亚医疗(观察)

2022H1收入15.26亿元,同比增长63.8%;来自医院业务的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1)业务规模扩大,存量医院收入持续增长;(2)通过外延扩张收购苏州永鼎医院及贺州广济医院,不断扩大收入规模。应占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13.46%。

【消费】

1、海天味业

2022H1实现营收135.32亿元,同比+9.73%;归母净利33.93亿元,同比+1.21%;扣非归母净利32.93亿元,同比+1.32%。22Q2实现营收63.22元,同比+22.19%;归母净利15.64亿元,同比+11.79%;扣非归母净利15.02亿元,同比+10.85%。

Q2业绩马马虎虎,Q1业绩下滑的情况下,Q2收入和利润环比均下滑较多,虽然同比增速加快,但主要是去年Q2基数太低(利润下滑15%),当然这个成绩也还算可以了,主要是Q2国内疫情再次爆发,餐饮行业受冲击,调味品整个行业出货量放缓,Q2毛利率继续下滑,成本在高位徘徊。不过股价倒是相对坚挺,没有大幅下跌,目前PE仍高达54倍,机构抱团很牢固,当下这个情况下,估值腰斩后才能考虑投资的问题。

2、晨光文具

2022H1实现收入84.33亿元(同比+9.7%),归母净利润5.29亿元(同比-20.7%),扣非归母净利润4.84亿元(同比-21.0%);其中单Q2实现收入42.05亿元(同比+8.5%),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25.1%),扣非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28.1%)。

疫情影响下Q2业绩表现糟糕,下半年业绩会相对好转,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市占率提升的这个逻辑似乎已经抵不上学生人口快速减少以及无纸化办公大幅增长的逻辑了,此外公司线下零售的高速扩张期也基本结束,最核心的是,股价跌了那么多还有近30倍PE,公司分红率也不够高,对于这种夕阳行业的公司来说,股息率必须要达到3-5%的水准才有一点投资价值(现在才1.4%),继续观望。

3、华熙生物

2022年H1实现收入29.35亿元,同比增长51.58%;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增长31.25%。其中Q2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6.81亿、2.73亿元,同比增长44.89%和31.38%。

公司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收入继续保持高增长,主要是护肤品收入继续高增长,但原料产品收入和医疗终端产品收入不及预期,疫情有部分影响,新业务功能性食品拓展比较顺利。毛利率继续下降,销售费用率进一步提升(公司加快布局线上渠道),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下滑,利润增速继续低于营收增速。股价坚挺,机构继续抱团,目前PE接近80倍,继续观望。

4、涪陵榨菜

2022H1实现营收14.2亿元,同比+5.6%;实现归母净利5.2亿元,同比+3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4.8亿,同比+28.4%。其中单 2022Q2 实现营收7.3亿元,同比+15.0%;归母净利3.0亿元,同比+74.7%;扣非归母净利2.8亿元,同比+65.2%。

财报差强人意,利润增速看起来还可以,一方面是去年基数非常低,一方面是公司费用压缩(广告费用减少近9000万,定增资金理财多增近5000万,这两项就增加净利润1.4亿),但看收入其实并不乐观,收入增长依然依靠涨价维持,销量进一步下滑,这是非常不健康的,还是那句话,提价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相比于利润,收入和销量才是更重要的,当然由于此前市场预期较低,股价经过大幅调整,在一份不算差的财报出来后,也是出现涨停,目前PE33倍,并没有太大的估值优势。

5、欧普康视

2022年上半年营收6.84亿元,同比增长20.05%;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0.90%;扣非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13.16%。2022年Q2实现营收3.13亿元,同比增长10.63%;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减少6.53%;扣非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减少2.80%。

上半年业绩低于预期,当然主要是疫情影响,公司销售旺季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暑假期间,下半年非常关键,毕竟目前估值70多倍非常高,股价在财报公布后有所下跌,但依然较年报时的底部攀升不少,目前业绩增速显然不能支撑这个估值,即便下半年业绩回升,我认为也还是太贵,保持观望。

6、中宠股份

2022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26.4%,归母净利润为6834.5万元,同比增长1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688.7万元,同比增长20.4%。单二季度实现营收8亿元,同比增长14.2%,环比增长0.5%,归母净利润为4494.8万元,同比增长13.6%,环比增长92.1%。

业绩低于预期,Q2收入增速下滑,利润增速较快是因为汇兑收益,毛利率还是下滑不少的,股价倒是自底部反弹不少,业绩公布后党日下跌不少,但目前PE超过60倍,不值得关注,相比较同行佩蒂的业绩就好的多(业绩预告后股价大涨10%+)。

7、佩蒂股份

2022H1公司营收8.46亿元,同比+18.93%,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39.2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93亿元,同比+49.61%。2022Q2,公司营业收入5.03亿元,同比+28.70%;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48.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58.25%。

Q2业绩略超预期,海外需求仍在,叠加公司越南工厂恢复,收入增速加快,同时汇兑收益大增,利润增速超预期,目前股价在业绩预告后自底部大幅反弹,虽然动态PE高达68倍,但考虑下半年仍会保持上半年的利润增速(人民币大概率会继续贬值),因此全年前瞻看PE大概也就30倍左右,不算是很贵的,仅从今年来看,佩蒂的业绩是要比中宠更好的。

8、海大集团

2022上半年实现收入463.3亿元(同比+21.3%)、归母净利润9.2亿元(同比-40%);其中,22Q2实现收入263.7亿元(同比+17%)、归母净利润7.2亿元(同比-13%)。

Q2业绩符合预期,剔除生猪养殖的收入同比+21.91%,继续扩大在饲料行业老大的地位,只是由于成本和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净利润下滑15%,下半年猪价上涨以及成本改善后,公司的利润会大幅恢复增长。市场对此早有预期,股价非常坚挺,目前PE104倍,但按照目前猪肉价格估算全年业绩,前瞻PE(扣除股权激励影响)大概是在30-35倍之间,还是相对合理的。

9、小熊电器

2022H1实现收入18.5亿元,同比+13.1%;实现净利润1.5亿元,同比+6.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26.4%。Q2单季度实现收入8.7亿元,同比+2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43.5%。

Q2业绩略超预期,主要是空气炸锅等小家电非常热门,销量大增,营收增速环比Q1提高不少,同时毛利率小幅提升,费用率控制不错,扣非利润增速较快,现金流也明显改善,总体还是不错的财报,此前股价经历大幅下跌后回归合理,目前股价在底部企稳,PE28倍相对合理,但也不能说便宜,保持关注。

10、梦百合

2022H1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8/0.8亿元,分别同比+4.7%/+848.5%;Q2实现营收19.4亿元,同比-3.5%,实现归母净利润5284万元,同比上涨213.75%。Q2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实现1.3亿元,现金流显著改善。

业绩差强人意,从上半年经营情况看,疫情对国内酒店业务和直营业务带来很大的影响,海外部分在美国地产周期下行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国和欧洲的Q2单季度营收基本同比持平,未来国内业务会有所改善,但海外的压力仍在,收入大概率能稳定小幅增长就算不错了。利润方面,本期有将近8000万的汇兑收益,抛除这个,公司基本没赚钱,原材料和运费等成本的侵蚀还是厉害,目前前瞻PE看30多倍,也不算特别便宜,继续静待公司经营拐点。

11、三元生物

2022H1实现收入4.57亿元,同比下滑41.9%,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滑50.9%;2022Q2收入1.85亿元,同比下滑64.7%,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下滑67.5%。2022Q2毛利率下滑26.8pct。

去年的结论继续得以印证,门槛不够高的情况下,面对朝阳的需求市场,行业其他大佬纷纷进入,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公司毛利率断崖式下跌,叠加疫情带来的整体需求减弱,业绩自然低于预期,估值16倍PE现在不重要,要判断拐点的来临,继续观望。

12、晨光生物

2022H1实现营业收入32.27亿元,同比增长53.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27.40%;扣非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31.43%。Q2实现收入16.42亿元,同比增长51.07%;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20.63%。

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面临疫情影响短期生产、影响餐饮端客户需求等外部不利情况,公司在此背景下依然实现业绩较快增长,实现连续11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天然植物提取物”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植物色素、植物甜味剂、植物饲用添加剂等产品符合健康天然的需求趋势,公司所处赛道需求持续增长。目前20倍PE估值合理,股价稳定跟随业绩增长,在A股是比较罕见的。

13、福寿园

2022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20.6%至9.06亿,净利润同比下滑28.9%至2.61亿。派发中期息5.64港仙/股。

本期业绩下滑主要是上海大本营Q2连续2个月管控导致殡葬需求后置,6月份公司收入环比已经大幅好转,另外也是由于20年疫情,使得需求后置到21H1,导致去年同期的基数非常高(收入增速55%+)。本期亮点在于,公司业绩下滑依然不改派息水准,同比派息金额持平,派现率达到42%,按照此前管理层的承诺,相信在利润好转后,派息比例还会上升,意味着派息金额会大幅上升。由于疫情导致的业绩下滑是市场的共识,叠加港股整体大势低迷,公司股价也相对低迷,目前PE 16倍,考虑下半年业绩拐点非常明确,全年派息率可能仍会上升,显然这是困境反转最佳的困境投资机会(前提是政策没有更大的利空,从现在地方的政策看没问题,大众公益性和私人高端墓地并不矛盾)。

14、维达国际

2022H1收入96.80亿港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6.38亿港元,同比降低34.1%;拟派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毛利下降8.7%,主要系受到原材料、能源及运输等生产成本压力的负面影响。此外上半年因为汇兑亏损2200万港元,上年同期为收益700万港元。

收入增速下滑,利润大幅下滑,此前已有预期,财报公布后股价有所下跌,但自底部反弹不少,市场也知道,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原材料价格已经开始下滑,只要收入稳定(必要消费品受到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利润率会恢复,下半年和明年利润会明显好转。

15、周黑鸭

2022H1收入同比下滑18.7%至11.8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92%。业绩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疫情影响线下零售,直营门店收入下滑了35%,不过依然有亮点。加盟店较去年年中增长了890家,门店总数来到了3160家,特许经营门店的收入增长了1亿,增长40%。

业绩也算是预期之中,疫情反复带动收入下滑,同时成本刚性导致利润率下滑较多,亮点是公司特许经营仍保持稳步增长,在疫情影响下依然保持稳步开店,疫情后的复苏才是关键,需要注意是线上收入减少10%,要警惕一下,目前由于上半年利润大幅减少,短期PE没有参考价值,从PB或PS看,目前估值是合理偏低的(相较于A股的几个鸭脖股来说)。

于2022年8月24日,公司控股股东唐建芳间接控制的健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市场上以总代价约2500万港元购买合共605.35万股公司股份,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张宇晨在市场上以总代价约100万港元购买合共24.4万股股份。于2022年8月25日,公司财务总监郭荣及零售业务发展中心首席官谢军在市场上以总代价约200万港元购买合共50.2万股公司股份。

16、稳健医疗(观察)

2022H1,公司收入/归母净利分别为51.58/8.93 亿元,同比+27.05%/+17.32%。其中,单Q2 实现收入/归母净利分别为28.4/5.4 亿元,同比+58.3%/+91.0%,收入/业绩基本为此前预告上限。

增长主要来自于Q2疫情爆发带动的医药产品,该块收入同比增长115%至18.3亿, 而此前的核心业务消费端增速2%至9.9亿。

17、亚香股份(观察)

2022H1实现营业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24.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93万元,同比增长57.79%。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83亿元,同比上升12.7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718.47万元,同比上升43.58%。公司业绩驱动的主要因素是行业景气度高、项目执行效率提高、业务开拓力度加大等方面因素。

18、共创草坪(观察)

2022H1 实现营收13.16 亿元,同比+12.89%,归母净利2.09 亿元,同比-3.55%,扣非归母净利2.02 亿元,同比+1.71%。其中,22Q2 实现营收6.34 亿元,同比+0.34%,归母净利1.23 亿元,同比+5.09%,扣非归母净利1.20 亿元,同比+17.15%。22H1 公司毛利率25.90%,同比-4.36pct,净利率15.87%,同比-2.71pct。公司2021 年全球市销量市占率为18%,比2019 年提升3pct。

上半年原材料持续高价位,成本依旧承压。下半年看点:原材料价格回落+海运费下降+去年同期越南疫情所致低基数。

全部讨论

2023-01-28 22:51

2022-10-05 23:02

好内容 值得分享

2022-09-02 19:10

感谢分享

2022-09-02 17:24

你这种看个当期业绩,算下PE,就得出是否有安全边际有什么意义。成长股的长期增长逻辑才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不承认,但是纵观过去很长时间,你静态看事物发展不是一天两天了。且不说跟其他基金经理差距很大,跟闲大等散户高手他们也差距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