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5回复:40喜欢:25

看到长安汽车创历史新高的新闻,看了眼长安B,想要新高竟然还要涨3倍,而他们俩在15年的差价其实不算大。很多AB或者AH公司现在的差价都要大于15年,15年6月A股最疯狂的时候AH溢价指数也就130左右(高点154是7月份了,当时股灾A股在救市买大蓝筹而港股没人救继续暴跌)。由于流动性和股息税、打新等的影响,AH溢价110-120是相对合理的(14年的88显然是A股严重低估),AH溢价指数或者AB股差价真正开始飙升其实是从20年赛道股炒作开始的。

20年后不断有巨量增量资金入场(一开始是居民理财转基金、现在则是实体需求不旺,资金转向金融投机),A股的生态进一步改变了,从以前的不怎么看估值到了完全不看估值,甚至现在已经是基本面也不怎么看,比如困境才开始就已经炒完了几轮反转,比如前景和利润在恶化但股价和估值不断新高。流动性(抱团)因子对股价影响的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今年二季度开始,海外市场因加息缩表而开启暴跌,国内则逆周期放水刺激,流动性可以说已经是市场唯一关注的指标了,这种行情下是打板炒题材游资的天堂(据我个人了解20后很多游资风生水起、规模越来越大)。

相对的港股和B股是比较理性的市场,基本面因子占比较高,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公司特别是赛道风口上的公司的差价在20年后快速拉开。当然流动性行情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长安AB这种极端差价在流动性退潮的时候也终会收窄的,类似于11年高通胀后货币紧缩,甚至13年搞出了钱荒,才有的后面AH溢价到了罕见的88(当时不少大蓝筹比如平安万科港股能溢价30%)。整个A股市场也是如此,要知道A股长期收益并不比美股差,只是在流动性的影响下太过情绪化、波动太剧烈——牛市涨的很快很高,随后漫长的熊市又会跌回来。

最后,我看有人把现在类比15年流动性推升的行情,其实没有可比性。一来市场容量差距越来越大,全面大牛市需要的资金量完全不同;二是整体的流动性会越来越低,我一直在说央行的货币政策大都是被动的,因为整体信用收缩/通胀下滑,才有的放水去刺激私人部门加杠杆和通胀,而不是反过来。15年私人部门的杠杆还在适中的水准,只要政策主导刺激,很容易带来全面信用扩张的大牛市(股市和楼市都是一样),而现在杠杆已经见顶开始去杠杆信用收缩过程,甚至要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了,这种情况下央行要做的就是尽力对冲去软着陆。简单来说就是15年是平地起高楼,现在是高空自由落体给你降落伞,当然这过程中肯定是有水溢到资本市场的(毕竟实体没需求,水只能空转,必然溢出,这可以带动局部行业板块的牛市,但几乎不可能出现15年这种全面大牛市)。而从人口和经济结构看,未来数十年,私人部门信用扩张的难度会越来越大(除非技术有革命性突破)——年轻人占比越来越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各行业机会越来越少,躺平的人越来越多,没有人去扩表,自然市场流动性会越来越低。这里可以去看看日本当年的情况,想一想日本央行和日本信用扩张/通胀的关系一目了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日本放了那么多水,央行印钱买了那么多债、0利率那么久,资产怎么不泡沫?这就是不理解信用货币的力量,也搞错了因果关系(不是说放水了经济就会好资产就会涨,而是反过来,正因为大家都不借债扛D了(平成废宅不折腾躺平),资产价格和经济绷不住了,所以才要放水去救。最后一点,基本面最终长期还是会发挥作用的,无源之水最终会干涸,要相信价值回归地心引力的力量,这也是我做投资一直在坚持的最核心逻辑。

全部讨论

2022-06-28 13:12

所以现在就是赌新能源车和绿电将是下一个技术突破能释放一波实体需求虽然是做梦

2022-06-28 12:58

赌场老板说要做多赛道,马仔们就去拉赛道。

2022-06-28 17:59

从价值投资角度上根本无法解释长安ab, 建投ah, 人寿ah这种3,4倍差价的股票。尤其是上涨的时候,主力还是不顾差价继续拉长安a,长安b更像是被动上涨。所以我只能理解为炒作了。
a股长期收益很差,上证长期盘在3000多点。你觉得收益不差是因为你投资厉害。

2022-06-28 19:49

新赛道,旧赛道,都是大道网页链接

2022-06-28 17:07

炒作,找理由炒作,最后变成懒得找理由,想怎么炒就这么超

2022-06-28 13:02

卖飞,好痛苦

2022-06-28 12:50

长安汽车的利润规模十年内肯定达不到万科的水平,市值都一样了。

2022-07-06 03:11

预警

2022-06-29 11:56

高铁能到终点,过山车也能到终点,问题是途中你吐几次?你能不能坐到终点?所以这你就可以说矮股收益长期不输美股吗?

2022-06-29 03:24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极度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在经济上的反应。以前美国严守纪律给了日本无限量宽的空间。但是20年,美国错误采用MMT理论酿成大祸。未来很多年,由于来自美国的被动输入通胀,日本很可能会一边继续资产负债表衰退,一边物价飞涨,央行和财长都陷入瘫痪,军部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