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本轮新股深度分析主板2只+科创板10只(上)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3回复:11喜欢:60

本轮重点关注公司: 南微医学,稍稍关注:方邦股份(关于南微和其他重点关注公司的详细研报,请进这里的精华文章中下载:网页链接

科创板:

一、天宜上佳(688033)

这公司基本面一般,因此不做详细的分析了。

天宜上佳是动车组重要的零件供应商,它主要从事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及机车、城轨车辆闸片、闸瓦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这家公司生产的产品俗称高铁刹车,而刹车系统是动车组上重要一环。得益于地方铁路局及其附属企业、铁路总公司下属制动系统集成商以及中国中车下属车辆制造企业经营需求,2016至2018年,天宜上佳的净利润从1.945亿元增长至2.63亿元。

市场参与者方面,国外生产粉末冶金闸片的公司主要有德国KnorrBremse(克诺尔)集团和德国Becorit公司、美国西屋等,其中德国克诺尔集团占有全球高铁刹车片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生产粉末冶金闸片的公司主要有天宜上佳、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浦然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等。

天宜上佳综合毛利率明显高于神州高铁晋西车轴鼎汉技术康尼机电等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天宜上佳近三年毛利高达70%以上,而同行上市公司平均值不足40%。当然,这也与同行公司未从事同类产品的生产相关。

在制造业领域,天宜上佳的盈利能力绝对算一骑绝尘。即使是该领域的全球老大哥——克诺尔,也相形见绌。2009-2017年,克诺尔的毛利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基本在区间25%-28%内;而净利率维持上升态势,2009年净利率仅3.3%,而2016、2017年基本都在11%附近。相比之下,天宜上佳的净利润率达到惊人的41.5%、43.8%和47.2%。

2017年及2018年,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8.26%及10.01%,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08%及18.56%。

2016-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436.61万元、3,578.57万元及3,223.45万元,在同期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5.20%、7.06%及5.78%。

2016年度、2017年度及2018年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4.32%、73.12%和75.11%,维持在较高水平。公司整体净利率相对较高,在45%上下。2016-2018年,净利率分别为41.53%、43.76%及47.16%。

二、虹软科技(688088)

1.公司简介

虹软是计算机视觉行业领先的算法服务提供商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服务于世界各地的客户,将领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商业化应用在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零售、互联网视频等领域,并且仍在不断探索新的领域与方向。公司在杭州、上海、南京、深圳、台北、硅谷、东京、都柏林等地设有商业与研发基地。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计算机视觉技术,虹软已为各领域推出多种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为全球各类知名的设备制造商提供个性化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虹软率先发布了提供支持离线式图像技术的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与广大合作伙伴携手推动各类视觉技术应用深入到旅游、教育、政务、出行、社区楼宇、互联网应用等各个领域,引领和推动着视觉技术赋能和落地。

2.行业信息、竞争格局

视觉人工智能产业由技术驱动,而技术的核心在于数据、算力和算法三个方面。GPU 及AI 专用芯片的出现突破了传统CPU 的算力瓶颈,数据运算速度和处理规模爆发性增长,从而为大数据的分析提供硬件上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正持续积累着日趋丰富的大数据,海量的图像和视频内容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视觉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集中于智能消费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成效显著,细分领域不断扩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人工智能能够识别信息的种类从最初的文字信息,到人脸,人的体态,以及各种不同的物体的识别。识别精度也从最初的1:1 比对,到用于门禁系统等的1:N 比对,以及用在黑名单监控等场景的M:N 动态监控,同时数据标注的自动化程度极大提高,进一步提高识别效率,降低识别成本。

全球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迅速普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拍摄能力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迅猛,大量的图像数据和计算数据需要快速有效地提取、分析。5G 技术的进步和商用进程,进一步推动了“边缘计算”和“端计算”的发展。作为一种运算架构,“边缘计算”和“端计算”可以在人脸识别、信息比对、智能驾驶等方面,实现对云计算的延伸与扩展,可以在更靠近用户侧的节点上完成图像的分析识别。通过将边缘计算、端计算,与云计算相结合,使边缘节点聚焦于图像的实时、短周期处理,而中心节点聚焦于非实时、长周期的数据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延迟,缓解网络带宽与数据中心压力,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用户规模迅速壮大。2015 年至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从28.71 亿增长到36.66 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0%。预计至2022 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47.99 亿。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受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出货量增长的影响,预计至2022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由2017 年14.65 亿台增长至16.54亿台。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5G 试验计划和商用时间表,布局5G 标准制定与产业发展。2019 年初,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纷纷发布了新款5G 手机,智能手机用户将享受到覆盖率、传输速率和稳定性更好的上网体验。预计到2020 年,5G 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智能手机出货量总数的7%,2022 年占比将提升至18%。在5G 时代下,移动智能终端的体验和交互将得到全面提升,用户依托于高速传输网络可以上传高质量图像与视频,高清及3D 视频的拍摄与分享可能成为未来人们沟通的主要手段。

深度摄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有机结合,可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安防、智能家居、金融等日常生活领域,将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提高生产和生活效率。深度摄像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21 年,全球范围内深度摄像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8.9 亿美元,较2017 年的22 亿美元增长262.73%。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 年中国计算机视觉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2017 年中国视觉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41.0亿元,较2016 年增长259.6%。随着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及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预计2020 年中国视觉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达到755.5 亿元。

3.公司信息、核心竞争力

虹软科技成立于2003年2月25日,总部位于浙江杭州,注册资本3.6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邓晖,实际控制人为邓晖(Hui Deng)及其配偶Liuhong Yang。

邓晖:1962年5月出生,美国国籍,1991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学历。1991年至199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至1994年担任美国Enertronics Research Inc.产品经理和工程师;1994年4月创立虹软科技原股东ArcSoft US公司,现任发行人董事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2009年获美国PDMA技术终身成就奖,为荣获该奖的首位华人。2014年当选浙江省软件行业优秀企业家。

从公司股权关系看,截至1月15日,邓晖和配偶Liuhong Yang通过公司第一大股东HomeRun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和第三大股东HKR Global Limited,合计控制公司38.4150%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虹软科技始终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原创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此外,虹软科技的盈利模式是将其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与客户特定设备深度整合,通过合约的方式授权给客户,允许客户将相关算法软件或软件包装载在约定型号的智能设备上使用,以此收取技术和软件使用授权费用。

目前,虹软科技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行业,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华为、小米、Foxconn、OPPO、维沃(vivo)等全球知名手机厂商,也包括尼康等数码相机制造商。根据IDC统计,2018年全球出货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公司完全采用自研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外,其余安卓系统手机三星、华为、小米、OPPO的主要机型均有搭载虹软科技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

虹软科技外,行业中,国内企业主要有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国外企业主要有 CorePhotonics Ltd.、Morpho, Inc.、EyeSight Technologies Ltd.。

4.财务状况

16-19年一季报,公司营收依次录得2.61亿、3.46亿、4.58亿和1.26亿,17、18年分别同比增长32.54%和32.42%。净利润依次录得0.80亿、0.86亿、1.58亿和0.30亿,17、18年分别同比增长7.43%和82.49%。近几年毛利率在94%左右。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18年0.82亿,同比减少6.53%;管理费用0.50亿,同比减少10.37%;财务费用-0.13亿,同比减少0.2亿。

ROE方面。16-18年依次录得94.99%、22.24%和22.85%。

资产方面。18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计0.43亿,同比增长 %;存货0.02亿,基数并不大。负债方面。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合计0.02亿,同比减少0.27亿。

公司现金流并不稳定。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依次为-0.15亿、0.83亿、2.48亿和-0.15亿。除18年外,其余各期均低于净利润。

截止2019年3月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0.78亿,无任何借款。

5.募投项目

公司拟募集资金总计11.32亿。分别用于智能手机AI视觉解决方案能力提升项目3.37亿、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3.85亿、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开发及产业化项目2.20亿、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89亿。

6.风险点

虹软科技并未详细披露前五大客户各自的销售额及销售占比,同时也未披露前五大供应商各自的采购额及采购占比。

耐人寻味的是,虹软科技在2016年对乐视销售金额较高、销售占比较大;同时虹软科技回复上交所问询函内容,虹软科技对三星的销售比重较大,而伴随着三星深圳、天津等地工厂相继关闭,是否会影响到虹软科技的销售稳定性也同样令投资者担忧。在此背景下,虹软科技在招股书中并未详细披露前五大客户信息,令人怀疑该公司的真实动机。

另据招股书第176页披露,虹软科技在2018年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为2424.29 万元,占同年采购总额的比重为28.75%,由此计算公司2018年采购总额为8432.31万元;与此同时,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科目实际支出金额仅为3748.1万元,远远低于同年采购总额。在此基础上,应付账款科目余额在2018年还同比减少了两千万元以上,这并不符合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

7.结论

公司深度参与了手机产业链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与华为、小米、三星、oppo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合作,资产质量尚可。不过智能手机产业链整体增速大幅下滑了,公司业绩承压,建议一般关注即可。

三、西部超导(688122)

1.公司简介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本39707.2万元。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锻坯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之一;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也是我国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重点研发生产企业之一。

2.行业信息、竞争格局

钛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IVB 族,元素符号Ti,原子序数 22,属于难熔稀有轻金属,纯态呈银白色,硬度大,熔点1,668℃。

钛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耐高温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等突出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生物医疗、化工冶金、海洋工程、体育休闲等领域,被誉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现代金属”和“战略金属”。钛合金是以钛为基加入适量其他元素,调整基体相组成和综合物理化学性能而形成的合金。钛及钛合金对一个国家的国防、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钛工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钛工业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五十年代中期,开始钛及钛合金的探索研究;六十年代初,开始了钛的半工业化生产;六十年代中期,实现了海绵钛和钛材的批量化生产。当前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近十年,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拉动下,中国钛工业整体呈增长趋势。2017 年中国海绵钛产量达到7.29 万吨,中国钛材产量达到5.54 万吨。

2008 年以来,中国钛材的需求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11 年钛材市场达到阶段性高点,其后国内钛材需求开始下滑,中国钛工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航空用高端钛材供不应求,民用中低端钛材产能严重过剩。2017 年,在高端化工、航空航天、船舶和电力等行业需求带动下,我国钛加工材需求创历史新高。

2017 年中国钛材销量5.5 万吨,净出口量8,385 吨;国内销售量4.7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8.4%。

钛合金在航空领域的需求概况

中国钛材消费结构与全球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航空领域,全球范围内航空用钛材始终占据钛材总需求的50%左右,而国内航空用钛材的比例仅为16.3%,航空用钛材市场还存在较大潜力,随着国内军用飞机的升级换代和新增型号列装,以及商用飞机通过适航认证后的产能释放,未来高端钛合金材料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生产的高端钛合金材料主要面向国内军用航空市场,目前国内能够批量生产军用航空钛合金棒丝材的企业除了发行人以外主要是宝钛股份、湖南金天钛业科技有限公司。

钛合金在低温超导方面的需求概况

目前低温超导材料的绝大部分应用都是基于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主要应用领域包括MRI、MCZ、NMR、ITER、加速器、科研用特种磁体等。与低温超导产业链相关的行业包括超导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和超导设备。

MRI市场。当前我国人均MRI 拥有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数据分析公司Statista 的数据,截至2017 年,美国和德国每百万人口MRI 拥有量分别为37.56 台和34.49 台,其他主要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MRI 拥有量也多在10 台以上,而我国每百万人口MRI拥有量仅为6.2 台。考虑到中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未来全球MRI 最大的市场在中国。我国近年来对MRI 的需求日益增长,但进口MRI 的数量和金额却呈下降趋势。根据海关统计的数据,2014年进口MRI 台数下降至384 台,进口总金额下降至4.63 亿美元,主要原因系一方面许多国际企业如GE 及SIEMENS 等国际大型医疗设备企业在中国大陆设厂生产,核磁共振设备陆续实现国内生产;另一方面是国产厂商经过多年发展,国产核磁共振设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开始逐步实现对进口设备的替代;此外,结合当前医用核磁共振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未来国产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将逐渐提升。

MCZ 市场。随着半导体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单晶硅生产和消费国家,其中MCZ 产品占总产量的70%-80%,目前国际上300 毫米以上大尺寸单晶硅片已成为主流。根据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报告,到2020 年中国在半导体工业的投入将达到30 亿美元。特别是对单晶硅行业,中国75%的需求依赖进口。近年来,在半导体产业的拉动下单晶硅炉产量直线上升,为公司发展单晶硅生产用MCZ 磁体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加速器市场。以加速器为代表的大科学工程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一直是高技术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发展的象征,以超导磁体为核心的加速器系统是相关装置的核心。随着加速器市场需求的增加,将对超导线材和超导磁体产生明确的需求。

全球仅有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低温超导线生产技术,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日本和中国,西部超导的业务涉及NbTi 锭棒和线材、Nb3Sn 线材(包括“青铜法”和“内锡法”)和超导磁体的生产,是全球唯一的铌钛(NbTi)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在NbTi锭棒领域:全球仅有西部超导和美国ATI 两家公司。

3.公司信息、核心竞争力

公司先后建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航空用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专业化生产线,以及国际一流、国内唯一的NbTi和Nb3Sn超导线材生产线。公司拥有年产高性能钛合金丝棒材4950吨、高性能高温合金棒材2000吨、NbTi、Nb3Sn超导线材750吨的生产能力。公司主要产品有三类,第一类是高端钛合金材料,包括棒材、丝材和锻坯等;第二类是超导产品,包括铌钛锭棒、铌钛超导线材、铌三锡超导线材和超导磁体等;第三类是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包括变形高温合金、铸造和粉末高温合金母合金等。其中,高端钛合金材料主要用于航空(包括飞机结构件、紧固件和发动机部件等)、舰船、兵器等;高温合金用于制造新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超导线材主要用作高场磁体制造,最终用于大型科学工程、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包括新能源(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磁共振成像仪(MRI)、核磁共振谱仪(NMR)、磁控直拉单晶硅(MCZ)、质子/重粒子加速器等。公司自成立之初就瞄准国内紧缺领域,产品定位于“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主要产品均为国家急需产品。

公司依托特种钛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陕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实验室和陕西省超导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成果转化平台,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研发和工程化,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等各类科技项目200余项,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计拥有325项专利权。公司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重要荣誉;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权威媒体多次播发、刊发公司专题报道。

公司形成了以多位院士为顾问,数十位稀有金属材料加工资深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技术团队。锻造了一支从事新材料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的人才队伍。公司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三秦人才、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行业高端人才,现有员工771人,其中博士30人、硕士16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25.81%。

4.财务状况

16-19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依次录得9.78亿、9.67亿、10.88亿和3.45亿,分别同比增长10.24%、0.04%、12.51%和46.48%。扣非净利润依次录得1.28亿、0.98亿、0.98亿和0.30亿,分别同比增长18.07%、-23.30%、-0.84%和25.61%。

报告期毛利率逐年下降。16-18年,毛利率依次录得41.32%、38.63%和36.77%。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18年0.16亿,同比增长48.82%;管理费用1.14亿,同比增长23.66%;财务费用0.33亿,同比减少18.53%。

ROE方面。16-18年依次录得14.07%、7.62%和7.11%。下行趋势主要受净利率和周转率拖累。

资产方面。18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计11.23亿,同比增长13.01%;存货7.58亿,同比增长4.21%。负债方面。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合计4.80亿,同比增长45.05%。

公司现金流一般。16-18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依次为0.32亿、0.17亿和2.44亿,仅18年高于净利润。

截止2019年3月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8.15亿,短期借款8.40亿,长期借款3.13亿。

5.募投项目

公司拟募集资金8.00亿。分别用于发动机用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粉末盘项目5.08亿、偿还银行贷款2.92亿。

6.风险点

2016至2018,西部超导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32%、38.63%及36.77%,出现小幅度下滑趋势。公司扣非净利润逐年下降或也与上述原因有关。

毛利率逐年下滑同时,西部超导的资产负债率也在不断升高。招股书显示,2016至2018,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2.66%、43.96%、50.77%

西部超导的客户大多为军工企业,而军工业务供货具有时间紧、订单不规律的特点,因此需要随时持有大量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此外,军工业务销售回款周期较长,而公司需要购置较大金额的存货作为备货,对现金的持有量的要求就变得更大。

这导致西部超导的持有大量现金却还需要不断借钱。一方面,西部超导通过新三板共计募资近2.3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另一方面,西部超导目前账面资金与流动负债相差无几,都高达惊人的8亿多。

西部超导的利息支出高于利息收入近5个百分点,且公司2018年的货币资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8.53亿元,用利息支出高的银行贷款换取利息收入低的货币资金,简直匪夷所思。每年5%的利差,迄今已经高达4000万的净亏,就像无法根除的毒瘤一直伴随着西部超导。未来存货和应收账款会继续占用更多的货币资金,对资金的渴求量会越来越大。

2016至2018年,西部超导应收票据分别为3.16亿元、5.52亿元、5.07亿元,应收账款分别为4.60亿元、4.42亿元、6.17亿元,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合计7.76亿元、9.94亿元、11.23亿元,占当期总营收比例分别为79.32%、102.76%和103.22%,且呈现逐年递增状态。

7.结论

发行人是国内钛合金领域的先行者,技术上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无奈钛合金行业下游的应用领域较窄,行业天花板有限,报告期公司业绩已基本不增长。建议一般关注即可。

四、心脉医疗(688016)

1.公司简介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是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HK:0853)旗下的子公司之一(以下简称:心脉医疗),公司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主营产品为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术中支架系统、外周血管支架系统、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等产品。公司产品广泛用于国内三甲医院,且出口至南美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公司始终以产品与技术为导向,坚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86项,其中境内专利61项、境外发明专利25项。截至2018年底,微创医疗通过香港心脉、微创投资合计持有公司61.79%的股权。此外,主要高管通过虹皓投资持有公司部分股权。

2.行业信息、竞争格局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受益于政策支持及人均医疗支出的提高,我国主动脉腔内介入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从2013年5.5亿上升到了2017年10.3亿,复合增速17.2%,预计我国主动脉介入医疗器械预计市场规模于2022年增长至19.5亿元。

同样的,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3年17.0亿上升到了2017年30.1亿,复合增长率为15.4%,预计至2022年我国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至71.2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方面,国外竞争对手主要包括美敦力、戈尔、库克等。与这些企业相比,心脉医疗不管是在发展历史还是营收规模上,都有着不小的差距。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相关研究报告,按照产品应用的手术量排名,2018年公司在我国主动脉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公司为美敦力),国产品牌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另外,公司在国内也有一些竞争对手,典型如港交所上市公司先健科技(1302.HK),主要从事心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等介入医疗器械的开发、制造及销售,覆盖结构性心脏病业务、主动脉及外周血管病业务、起搏电生理业务三大领域,产品销往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及欧洲等地区。2018年末,先健科技总资产为15.31亿元,2018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7亿元。

3.公司信息、核心竞争力

股权结构:港股上市公司微创医疗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截至招股书披露,合计持有公司61.79%的股份。公司的控股股东微创医疗股权相对分散,其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均高于10%,但不存在单一股东持股比例高于30%的情况,因此心脉医疗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心脉医疗的主营产品包括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术中支架系统、外周血管支架系统以及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等。截至目前,公司有9款产品取得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显示,公司在2018年我国主动脉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另外,心脉医疗拥有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可在胸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使用的术中支架系统。

反映到营收结构上,主动脉支架类产品最近一年贡献了公司超80%的营收且占比还在持续扩大。除此之外,术中支架类产品的营收排名第二,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绝对额仍在继续上升。

2018年心脉医疗投入研发的经费(4785.5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0.71%。看起来还不错,但这个数据却是逐年下降的,2017年和2016年时的占比分别为27.27%和32.85%。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拥有已授权的境内外专利86项,其中境内授权专利61项(包括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境外授权专利25项(均为发明专利)。截至目前,心脉医疗有9款产品取得了国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款产品取得了CE证书,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已形成了微创伤介入治疗主动脉血管疾病领域较为齐全的产品线。

注意到先健科技拥有875项专利,数量来说是心脉医疗的10倍;美敦力更甚,手握4600余项授权专利,还远远超过先健科技。再看研发费用的投入,先健科技在最近的2018年投入了1.69亿元,是发行人的3倍多,而美敦力在2018财年的研发费用为22.53亿美元,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为这事,保荐机构还专门为心脉医疗的“含科量”站台背书。

4.财务状况

16-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25亿元,1.65亿元,2.31亿元,同比增速为31.76%,39.96%,业绩增速很快。同期归母净利润0.41亿元,0.63亿元,0.91亿元,同比增速为54.71%,43.01%,净利增速比营收要快。

16-18年,毛利率分别为76.35%,77.73%,78.81%。毛利率稳中有升。净利率32.81%,38.38%,39.22%,净利率很高且逐年提升。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占比较高,总体费用控制良好,所以才有较高的净利率。

资产方面,18年应收帐款0.23亿,存货0.34亿,占比较小。18年经营现金流1.07亿,

货币资金18年0.50亿。无借款。这资产负债表完全不用圈钱。

5.募投项目

1)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 15128.45万

2)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究开发项目 35497.87万

3)营销网络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4483.59万

4)补充流动资金 10000万

投资金额总计65109.91万

6.风险点

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迫在眉睫,如果实行会引发产品降价,由于公司产品类型单一,影响较大。

7.结论

心脉医疗是港股上市公司微创医疗的子公司,此次是分拆子公司去科创板上市,虽然公司看似营收和净利增速都极其漂亮,成长性不错,但体量太小,研发投入也大部分资本化了,只是把覆膜支架和外周血管一小块业务分拆上市,整体实力完全没法和港股母公司微创医疗和同行业竞争的优质创新公司先健科技相比较。而且公司资产负债干净,完全没上市的必要,感觉完全是为了科创板上市圈一笔钱,建议一般关注即可。

五、南微医学(688029)

1.公司简介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内镜诊疗器械、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自公司成立以来,通过技术创新与外延式并购,公司的产品种类及规格不断丰富,其中内镜诊疗器械已形成包括活检类、扩张类、ERCP 类、EMR/ESD 类、EUS/EBUS 类、止血及闭合类在内的六大产品系列,并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由控股子公司康友医疗研发、制造,主要产品包括微波消融治疗仪和微波消融针等,目前主要应用于肝脏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

2.行业信息、竞争格局

内镜诊疗器械行业:根据波士顿科学的市场测算,2016 年内镜诊疗器械行业3的全球市场规模约为 43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约为 54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5.86%。未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内镜诊疗器械市场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在国内,受益于我国人口规模庞大、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内镜诊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内镜诊疗器械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行业: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的统计数据,2015 年全球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市场规模约为 7.56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约 15.8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 11.1%,大幅高于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增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2014 年世界癌症报告》,2012 年全球共新增癌症病例约 1,410 万例,预计 2025 年新增癌症病例超过 2,000 万人。随着全球癌症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将会促进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在国内,近年来,我国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行业竞争格局:

内镜诊疗器械领域,以波士顿科学、库克以及奥林巴斯为代表的大型国际厂商起步较早,其优势在于具备较为完整产品线,行业趋势性产品及创新型产品研发能力强,营销渠道覆盖面广、深入度高,产品覆盖科室领域广泛,高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是全球内镜诊疗器械行业的龙头。

我国内镜诊疗器械生产企业起步相对较晚,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在产品线完整度、研发能力、人才储备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仍与全球行业龙头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在高端市场与其进行全面竞争。但随着国家政策扶持以及企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国内部分内镜诊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自主核心产品性能已与国际大型厂商同类产品实质等同,具备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并已开始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行业:目前,在国内外肿瘤消融治疗领域,国际上已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我国均已开展。受益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临床病例丰富等因素,国内的肿瘤消融治疗病例数量均居世界前列,临床治疗经验更加丰富。综合来看,国内的肿瘤消融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就微波消融领域而言,全球著名的肿瘤微波消融设备厂家国内约占一半6,国内生产厂商具备与国际厂商直接竞争的能力。

公司内镜诊疗技术产品系起到了较强的进口替代作用,有效降低了内镜诊疗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公司产品销售至全国2900多家医院,三甲医院覆盖率达到了55%以上。国外市场方面,公司在美国和德国设有子公司,多项产品通过美国FDA批准和欧盟CE认证,产品出口至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国际一流医疗器械厂商展开竞争。

3.公司信息、核心竞争力

公司股权架构: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股东微创咨询、中科招商、Huakang、华晟领丰、隆晓辉、冷德嵘已承诺所持公司股份自上市之日起锁定36个月,占发行前公司股份总数的89.35%。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设有省级技术中心,并拥有一支多学科交叉、高素质、国际化的技术人才团队,在内镜诊疗器械、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2015 年,公司的超高分辨率内窥式光学相干层析三维成像(OCT-3D)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团队入选南京市“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名单,为公司开发探索性新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及智力支持,是全球第二家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产品,目前正在美国梅奥诊所、斯坦福大学医院医疗中心等机构开展临床研究,是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公司的EOCT产品是国内首创,用于消化道成像的EOCT在国内没有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与Ninepoint Medical公司的NvisionVLE产品具有相同的预期用途与类似的产品性能,但扫描速度达到了美国Ninepoint产品的一倍,可以大大降低由于食道蠕动造成的图像失真。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公司与东南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微创介入非血管腔道功能性支架产业化开发”经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财政厅验收认定,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轻研发、重销售”的现象在医疗器械类公司中普遍存在,南微医学也不例外。南微医学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研发支出为分别为1780万、3787万和4912万,而南微医学同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14亿元、6.41亿元、9.22亿元,研发支出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4.3%、5.9%和5.3%。

对比其他20多家拟登陆科创板的生物医药公司2018年的研发投入数据可以看到,有近半数公司的研发/营收占比超过10%,微芯生物的研发投入占比甚至超过50%,而南微医学研发投入的占比则倒数第三;在研发投入金额上,南微医学大概处于中等位置。

与此同时,南微医学的销售费用也不断攀升。招股书显示,南微医学2016年、2017年、2018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0.69亿元、1.14亿元和1.85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分别为16.6%、17.8%和20.1%。值得一提的是,南微医学最近两年销售费用的复合增速超过了60%。

公司主营业务构成:

4.财务状况

16-18年公司营收为4.14亿元,6.41亿元,9.22亿元,同比增速为58.93%,54.64%,43.93%,复合增速达49.23%。同期归母净利润-0.36亿元,1.01亿元,1.93亿元,同比增速为-216.42%,377.56%,90.45%,净利增速开始明显好转。

16-18年至,毛利率分别为57.20%,60.57%,63.77%。毛利率稳中有升。净利率-6.28%,17.50%,22.06%,规模效应显现,净利率得到大幅提升。

费用方面,16-18年,销售费用0.69亿,1.14亿,1.85亿。管理费用1.59亿,0.9亿,1.27亿,其中研发费用分别为0.18亿,0.38亿,0.49亿。财务费用占比较少。

资产方面,2018年应收帐款1.33亿,存货1.33亿,固定资产1.32亿,资产结构合理。18年经营现金流1.92亿,和前几年比较有明显好转。

货币资金16-18年分别为1.18亿,1.73亿,3.41亿。目前短期借款0.4亿,长期借款0.15亿。

5.募投项目

1)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65592.00万

2)国内外研发及实验中心建设项目 15259.01万

3)营销网络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8583.00万

投资金额总计:89434.01万

6.风险点

2018年2月13日,南微医学一次性内窥镜超声吸引活检针在美国市场进行上市前评估时,临床医生使用时针头折断,此后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手术,摘除了针头并在同一天从医院被送回家。

南微医学知道此事后,采取了自愿召回所销售的所有一次性内窥镜超声吸引活检针产品。同时将此事上报了FDA并按照FDA的法规要求执行自愿召回措施。最终召回了34个产品,医院已使用了1个,销毁5个。2018年8月30日,FDA评估后认为南微医学已有效完成召回,并发出召回终止通知。上述事件发生后,南微医学已对相关产品的设计进行了改进,修改了设计图纸及检验图纸。

前事稍息,没想到在2018年9月6日,因包装错误,南微医学“一次性使用活检钳”产品包装盒中错装入异物钳,导致美国Surgicare of Corpus Christi医院医生在使用过程中误将异物钳当作一次性使用活检钳使用,致使患者粘膜撕裂。

南微医学在2018年9月20日再度决定自愿召回批号为M180409031的共1400个产品,同时将此事上报给了FDA并按照FDA法规要求执行了自愿召回的措施。2019年1月30日,南微医学才确认完成了召回,并向FDA递交了关闭申请报告,目前FDA还在审核中。

2018年11月,波士顿科学同时在美国和德国两地针对南微医学的SureClip(止血夹)系列产品发起了专利诉讼。目前,南微医学已聘请了美国奥睿律师事务所(Orrick,Herrington&Sutcliffe,LLP)和德国Paul&Albrecht律师事务所代理相关诉讼事宜,积极进行应诉。

南微医学认为,公司涉诉产品不存在侵权问题,且已在美国(一种止血夹,US9795390B2)和欧洲(一种止血夹,3081174)取得发明专利,拥有取得有利诉讼结果的良好基础。即便最终诉讼结果对南微医学不利,由于涉诉产品占南微医学主营收入比例较低、涉诉专利即将到期、涉诉产品较易替代等原因,专利诉讼也不会对南微医学的持续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根据Paul&Albrecht与Ching-Cheng Hou的专业意见,虽然发行人对前述专利诉讼中原告提出的全部索赔都有不侵权的合理辩护基础,但公司仍面临着最终被认定侵犯涉案专利权的风险,如果公司最终被认定侵犯涉案专利权,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不过关于此事,股东们帮忙打补丁,持有南微医学90%股份的前五大股东(微创咨询、中科招商、HUAKANG、华晟领丰、GREEN PAPER)均自愿出具承诺函,承诺共同承担南微医学因执行上述波科专利诉讼案的判决结果或达成和解而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

涉及到专利诉讼的公司核心技术及其应用产品,是南微医学30种核心技术产品中的一种产品的4个特定款型和规格。该产品为止血夹/可旋转可重复开闭软组织夹,所涉及收入占营收比重在2018年达到11.19%。

7.结论

南微医疗现有主要营收主要来自内窥镜检查所用的耗材,这几年保持着高速增长,盈利也开始好转,这是它的基本盘,肿瘤消融设备刚刚开始起步,后面有增长空间,除了这两部分,公司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刚刚获得FDA审核通过的内镜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EOCT),这个可以和国际一流的医疗器械厂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技术性能指标上还更优,后面有希望打入美国市场,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值得重点关注。

六、嘉元科技(688388)

1.公司简介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从事6~12μm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究、制造和销售,是一家规模强大、设备精良、管理严格、品质卓越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行业重要基础材料。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3C数码产品、储能系统、通讯设备、汽车电子等终端应用领域。同时,其生产少量PCB用标准铜箔产品。

2.行业信息、竞争格局

电解铜箔是指以铜料为主要原料,采用电解法生产的金属铜箔。将铜料经溶解制成硫酸铜溶液,然后在专用电解设备中将硫酸铜液通过直流电电沉积而制成原箔,再对其进行粗化、固化、耐热层、耐腐蚀层、防氧化层等表面处理,锂电铜箔主要进行表面有机防氧化处理,最后经分切、检测后制成成品。

电解铜箔作为电子制造行业的功能性关键基础原材料,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和印制线路板(PCB)的制作。其中,锂电铜箔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质地较软、制造技术较成熟、成本优势突出等特点,因而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的首选。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锂电铜箔、标准铜箔;根据铜箔厚度不同,可以分为极薄铜箔(≤6μm)、超薄铜箔(6-12μm)、薄铜箔(12-18μm)、常规铜箔(18-90μm)和厚铜箔(>70μm);根据表面状况不同可以分为双面光铜箔、双面毛铜箔、双面粗铜箔、单面毛铜箔和甚低轮廓铜箔(VLP铜箔)。

我国电解铜箔生产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自主研发取得的技术突破,逐步拉近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锂电铜箔方面,目前国内领先锂电铜箔厂家已研发并量产6μm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虽然国内铜箔行业技术进步很大,但在高性能锂电铜箔的生产供应上,我国生产企业与海外先进企业相比,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工艺水平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日本早在2005年前就已实现3μm和5μm电解铜箔生产,近年来,部分日韩企业已经实现了1.5μm铜箔的生产,同时,日本多家铜箔厂商在2000年前后就已经在国内成立下属公司,例如古河电工(上海)有限公司、东莞日矿富士电子有限公司、三井铜箔(苏州)有限公司,主要集中在高端铜箔生产上,且应用领域多在PCB领域或特殊电池。由于国际三大电池制造商松下、LG、三星此前都在动力电池制造用8μm超薄铜箔上徘徊不前,上述国外极薄铜箔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难度较大,全球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厂商向其采购的量较少。

2018年,诺德股份的锂电铜箔产品主要用于动力电池生产,少部分用于消费类电池和储能电池生产,其在国内动力锂电铜箔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稳居国内市场第一。其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代表着国内主流锂电铜箔厂商的技术先进程度,2018年诺德股份加大了6μm铜箔的生产,不断提升公司在同行业市场领先地位。

2018年,超华科技锂电铜箔产品已通过部分重点客户测试和验证,已完成出货,且已具备目前最高精度6μm锂电铜箔的量产能力,成功研制出抗拉强度达400-700MPa的高抗拉强度锂电铜箔(目前锂电铜箔抗拉强度行业标准约为300MPa),在锂电铜箔抗拉强度问题上取得突破。

下游锂电池行业概况

2018年极薄铜箔才真正实现国内规模化应用,国内目前仅有少数厂商能实现6μm极薄铜箔规模化量产,因此厚度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相应规定标准来确定的。 不同厚度的铜箔对下游应用领域锂离子电池的具体性能影响程度主要在于,锂电铜箔越薄,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作用越大。以主流方形电池为例,铜箔厚度从8μm减少到6μm,可以在电芯体积不变条件下,增大活性材料的用量,浆料涂覆厚度增厚,将直接使电芯能量密度提高。

从中国锂离子电池的下游应用市场来看,2018年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产量同比增长46.07%,达65GWh,成为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2018年3C数码电池市场整体增长平稳,产量同比下降2.15%,达31.8GWh,增速下降,但以柔性电池、高倍率数码电池、高端数码软包等为代表的高端数码电池领域受可穿戴设备、无人机、高端智能手机等细分市场带动,成为3C数码电池市场中成长性较高的部分;储能电池领域虽然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受成本、技术等因素限制,仍处于市场导入期,2018年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小幅增长48.57%,达5.2GWh。

未来几年,锂离子电池市场整体趋势向好,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预计,到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产量将达205.33 GWh,未来两年CAGR达41.88%。其中动力电池将在双积分等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成为主要的增长点,未来两年CAGR达56.32%;数码电池将在高端数码电池市场的驱动下,未来两年CAGR达7.87%;储能电池领域未来受锂离子电池成本的下降及梯次领用的增多,对铅酸电池的替代将逐渐加快,未来两年CAGR预计将达35.16%。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统计,预计2019年中国锂电铜箔产量为11.62万吨,未来几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动力电池将带动中国锂电铜箔市场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GGII预计,到2020年中国锂电铜箔产量将达14.85万吨。

从细分应用领域来看,动力电池市场依旧是中国锂电铜箔市场保持高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统计,预计2019年动力电池用锂电铜箔产量同比增长35.77%,达8.35万吨,超过数码电池领域需求量,在中国锂电铜箔中的占比超过50%。GGII预计,到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将超过158.8GWh,动力电池用锂电铜箔产量将突破11万吨,成为中国锂电铜箔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下游PCB行业概况

2008年至2016年,中国PCB行业产值从150.4亿美元增至268.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5%,远超全球整体增长速度1.8%。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PCB行业造成较大冲击,中国PCB行业也未能幸免,但在全球PCB产业向我国转移的大背景下,2009年后中国PCB产业全面复苏,整体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2016年中国PCB行业整体规模达268.8亿美元。未来几年中国PCB行业产值增速将有所放缓,年复合增长率为3.50%,预计到2020年,中国PCB行业产值将达311亿美元。

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有诺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600110)、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88)、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3.公司信息、核心竞争力

嘉元科技对其6μm锂电铜箔显得信心十足。其称,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厂家研发出6μm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公司已经量产该产品,并于2018年实现该品类收入2.26亿元,从无到有,占2018年度营业收入近20%。2019年一季度,6μm极薄锂电铜箔已成为公司主要产品,销售收入为2.31亿元占当期收入比重为68.61%,6μm极薄铜箔已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目前,6μm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产品优先用于满足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比亚迪等核心客户。

铜箔产品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是电子工业中的关键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天、军工产业。20年前,我国高性能电解铜箔产品还基本处于被美、日、韩等技术强国所垄断的局面,不仅价格昂贵,在市场需求旺季,部分企业甚至需要排队等待七八个月才能进口到这种铜箔材料。

公司2001年刚创立时,也只能从18-35微米的中低端PCB铜箔产品做起,一步步积累技术经验。2005年,公司开始向更薄、更高端的12-15微米电解铜箔进军;2008年,公司掌握了8微米超薄电解铜箔的生产技术,2016年-2017年,公司掌握了6微米极薄锂电铜箔的核心技术。现如今,公司已经在研发生产6微米以下的高性能极薄铜箔产品。

一步步的技术升级,嘉元科技从一个山区小企业,成长为能够与国际巨头“扳手腕”的行业领军者。随着下游行业的发展,对电解铜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产品必须越做越薄,这也加剧了铜箔行业的洗牌,大量生产中低端产品的企业不断消失,只有像嘉元科技这样少数能够向上突围的企业才能存活,并且吃到了更大的市场蛋糕。

受我国铜箔生产企业本身的生产技术约束,加之海外企业技术垄断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普通铜箔产量过剩,而高档电解铜箔大量依靠进口,特别是在高档超薄电解铜箔、高性能电解铜箔等产品。为此,高性能电解铜箔被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被列为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成为一个高科技性的朝阳产业。

4.财务状况

16-19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依次录得4.19亿、5.66亿、11.53亿和3.35亿,分别同比增长26.32%、35.21%、103.68%和69.40%。扣非净利润依次录得0.57亿、0.82亿、1.74亿和0.79亿,分别同比增长329.77%、44.21%、112.76%和234.99%。近几年毛利率在27.30%左右。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18年0.15亿,同比增长66.95%;管理费用0.19亿,同比增长27.03%;财务费用0.25亿,较上年增加约0.16亿。

ROE方面。16-18年依次录得24.82%、21.13%和28.68%,趋势与周转率相一致。

资产方面。18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计2.30亿,同比增长181.75%;存货1.03亿,同比增长17.29%。负债方面。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合计0.44亿,同比增长29.65%。

公司现金流一般。16-18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依次为1.02亿、1.66亿和1.35亿,除16年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净利润。

截止2019年3月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58亿,短期借款1.39亿,长期借款0.18亿。

5.募投项目

公司拟募集资金总计9.69亿。分别用于5000吨/年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铜箔技术改造项目3.72亿、现有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1.50亿、企业技术中心升级技术改造项目0.80亿、高洁净度铜线加工中心建设项目0.67亿、补充流动资金3.00亿。

6.风险点

虽然嘉元科技业绩增长很快,但研发投入较低,并占营收比重呈现逐年递减态势。2016年-2018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2421.57万元、2383.12万元和3826.67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78%、4.21%、3.32%。虽然其研发投入有所增长,但低于其营收增长幅度。

从同行业可比公司来看,嘉元科技列举的诺德股份、超华科技两家为上市公司。公司表示,诺德股份在国内动力锂电铜箔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较高,稳居国内市场领先水平,是国内主要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的供应商龙头。然而就这家供应龙头,业绩表现远不及公司。2018年诺德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下滑,净利润同比下滑接近5成之多。此外超华科技2018年同样是营业收入、净利润出现双降。公司在行业龙头营收、净利润双降且幅度较大背景下,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翻番增长实属不易。未来这样的高速成长是否能得以保持,只有让时间来验证。

除成长性问题外,嘉元科技现金流和净利润存在严重不匹配的问题。2016年-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224万元、1656万元、13492万元。可以看到公司2016年现金流明显高于净利润,而2017年、2018年在业绩爆发性增长背景下,现金流不增反降,且和当年净利润均出现较大的差值。

7.结论

公司有一定的竞争力,不过业绩与同行存在较大的反差,技术上的差距或许是业绩拉开差距的原因,但公司研发投入并不高,和海外公司对比技术也不算特别高。高增速是否实至名归有待观察。建议一般关注即可。

@今日话题 @非新不炒

全部讨论

2019-07-13 10:21

辛苦拉!感谢!

2019-07-12 11:19

看的懂的公司不多。

2019-11-20 23:23

重点关注:南微医学(688029)现有主要营收主要来自内窥镜检查所用的耗材,保持高速增长,肿瘤消融设备起步,有增长空间,除了这两部分,公司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刚刚获得FDA审核通过的内镜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EOCT),这个可以和国际一流的医疗器械厂相媲美,有希望打入美国市场,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2019-08-15 15:39

mark

2019-08-01 15:47

不错

2019-07-22 15:44

2019-07-14 22:03

价值哥,我看你觉得基本面不错的公司,都没有员工参与战略配售,倒是几家基本面差的,员工参与了战略配售,这是啥原因呢。。

2019-07-13 21:57

感谢分享!

2019-07-12 23:22

辛苦拉!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