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出现一些抵抗力量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本文是“财经独行侠”第966篇的原创文章,还请各位老铁帮忙点个赞,谢谢支持!

三波反攻

市场在连续下跌之后,今天虽然看指数还是跌的,但具体盘面可以说是近期走得比较好的一天。市场出线了一些抵抗力量,在日内组织了三波反攻。早盘、午后以及尾盘各反攻了一次。个股也是涨多跌少。

不过今天的杀跌主力还是在科技股上。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了跌幅最大的指数。跌幅榜也上全都是前面逆市上涨的半导体、AI等科技板块。昨天就有一点苗头,今天更加明显了。

特别是今天的赛力斯,午后无缘无故的奔跌停杀去。也引发了市场的一波集体跳水。据传是有公募机构资金不计成本的砸盘所致,目的也是为了应对市场下跌所带来的赎回压力。

为什么有赎回压力去选择卖科技股?这也是因为这些科技股此前的逆市表现,让他们有一定的利润盈余。砍仓先砍赚钱的,心理这关更好受些,也算是人之常情。

正是因为存在像上面这样的资金关联,所以在这个市场中,板块之间或许在涨跌节奏上会有所不同,但大方向上基本不会有太大差别。只不过先跌的先企稳,先反弹,后跌的免不了要补跌。

这也是我昨天所说的,科技股虽然有真金白银的政策加持,此前也有一批资金愿意去尝试发动行情,如果市场没有这么差的话,还是很有希望成功的。可是市场连日的跌跌不休,科技股也没办法完全的独善其身。

所以一开始是小微盘股杀跌,因为小微盘股前面两年涨得太好;后面又是像茅台这样比较抗跌的蓝筹白马也不可避免的杀跌;近日又轮到了前期逆市涨的比较好的科技股补跌。道理都是一样的。

情绪低谷

对目前的行情,是个炒股的都是挺无语,挺无奈的。1-2月份GJD救市,在那样艰难的情绪下,好不容易才一点点扭转了过来,结果在6月份一个月时间不到,市场又成了一副要死不活的鬼样。

1月市场从2972点跌到2635点,最多下跌了11%;现在这波从3174点跌到目前的2935点,下跌了7.5%。

按理讲现在再怎么差,也不会差过1月份那时候。但从情绪上来看,却是一点也不亚于年初的低谷时期。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GJD救市。现在并没有像年初那样明显的大雷,没有雪球杠杆敲入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也没有过高的融资积压形成的止损盘。应该说现在GJD的救市效果要比1月底更有效才是,现实怎么好像反而不给力。可能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年初的救市是一鼓作气。现在是救市才不到半年又跌回3000点以下,等于在做无用功,大家对市场的信心就更低一等了。

第二,虽然这次GJD面临的压力减小了,没有海量的抛售盘了,但自身的抓手也没有年初时那么给力了。

就看GJD买入上证50ETF沪深300ETF的主要成分股。除了茅台以外,其他绝大多数个股都早已不是当初的低价位置了。比如沪深300按权重排名,前十名里的招商银行,第一轮救市时股价是26-27元,现在是33-34元,涨了27%;

美的集团当时46元,现在65元,涨了41%;

宁德时代当时135元,现在186元,涨了37%;

这也就意味着,花费同样的资金,目前的平均成本比年初时要高出30%。意味着所能起到的效果起码要打7折。所以看到近期GJD资金的主力都去怼茅台了,因为只有茅台的位置比1月底时更低,但效果还是甚微。

总的来说,目前的情绪低谷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像垃圾股退市、IPO重启、税务倒查等一系列容易引发不安情绪的种种交织在一起,再加上房地产政策出台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影响,就使得当下的市场情绪特别脆弱,也特别的复杂,不知道什么事就可能突然使情绪崩溃。

这种复杂性还体现在市场资金的浮躁上。越来越只看眼前的短期利益。仅上半年的行情,就上演了微盘股与大盘蓝筹之间的跷跷板,资源周期板块与人工智能板块的跷跷板,高股息红利股与科技股的跷跷板。

一方面是资金量不够,只能玩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另一方面也是资金的短视,打完一枪撒腿就跑,导致市场没有什么是能够形成共识的。讲格局的耐心资本都被割麻了。

这种情绪下,大家越是被逼着做短线,对市场的信仰就越淡薄。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慌不择路的开溜。说实话,任何一段行情走着走着然后戛然而止,我都不会感到意外。

面对这样的市场,确实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你不知道他还会跌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哪天他就突然反转涨起来,追都追不上。这些我们在年初都亲身经历过,还历历在目。

如今市场没有像年初那种杠杆资金雪崩的严重危机,出现连环踩踏的风险概率也比较低,更多还是负面情绪占主导,下跌幅度是有限的。这个大前提要心里有数。然后就是操作上不要去频繁的调仓换股。

尤其是看到手中的个股破位了就砍掉去换到还没破位的板块个股上,结果换过去又掉坑里。吃这种亏的,我在今年见过太多太多。杀微盘股的时候剁了小票去换到白酒里,后面杀白酒又剁了去换到科技里,结果现在杀科技。真要是这样连续被杀三次,今年就别想翻身了。

年初躺平不乱动的策略救了我们一次,现在又到了结硬寨打呆仗的时候。多看少动看似很笨没什么技术含量,但起码不会让我们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