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线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11喜欢:4
如果非要来个毛估估,我们要分2块来考虑。
而且,主要就是自营品业务,占比90%,如果放长期看,只有自营品业务,带货业务可以忽略不计,这也就明白了直播间人数不是重点了。
1-自营品,25财年收入100亿,毛利润20亿,净利润10亿。(这个应该是管理层的目标)
这里简单按照20倍估值,就是200亿。
2-东方甄选带货,25财年40亿,毛利润6亿,净利润2亿。
3-宇辉同行带货25财年80亿,毛利润12亿,净利润8亿,假设宇辉分走50%净利润,东方甄选分50%,就是4亿。
2+3就是6亿。这里简单按照5倍估值,就是30亿。也就是说,宇辉同行和东方甄选代销的估值只有30亿,和交个朋友差不多。
我给东方甄选的毛估估就是200+30+50(手上现金)=280亿。
这里也可以看出,自营品业务是核心,这里的估值没考虑自营品净利润的增速,而我们应该能预测,自营品收入增速超过50%,净利润增速应该也不低。
所以,东方甄选的估值下线是280亿,也正好是股票激励时对应的股价29港币。和当初准备定向增发给新东方的31.75港币差不多。这说明俞老师他们自己是算过的。俞老师的增持价是24港币,他肯定是认为低估了,所以增持。
如果我是俞老师,现在的股价,应该用新东方在二级市场上继续加仓,至少再拿出8亿港币。
东方甄选的上限,取决于自营品业务的发展,如果5年内收入过500亿,10年内过1000亿,那东方甄选的上限至少是山姆。很多人现在无法相信这会发生,但我相信这必将发生,东方甄选会成为中国人自己的山姆,就像各行各业都会有能与国际巨头抗衡的中国品牌一样。$东方甄选(01797)$

热门回复

在这里回复心大。
1-自营品的毛利率确实是个问题。如果25财年不能做到20%,或者以后做不到20%,那东方甄选就真的必须把规模做的非常大(1000亿以上),才有机会回报股东了。
2-代销业务有15%的佣金,卖自己的自营品如果也才有15%的毛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被代销的公司也要有毛利留下来,如果他们还剩下10%的毛利,也就是说,他们的价格可以有25%的毛利,而东方甄选只需要20%的毛利,价格还会有优势,这是可能的。当然,如果俞老师打定主意,自营品就要保留15%的毛利,那我们也只能接受。
3-代销业务(甄选和宇辉),不是我考虑的重点,对长期市值影响不大。我就大概算算,23财年好像是13亿佣金,24财年估计能高点儿,25财年我是按18亿算的,按照15亿也可以,差不多少。
4-自营品收入增速问题,是产品数量*消费者,产品数量肯定会增长挺快,消费者数量增长就要看公司计划和行动了,是有机会快速增长的。
25财年自营品做到100亿是个目标,最少也要做80亿,否则就是失败的。
再说说24财年吧,上半年净利润2.5亿,全年能做到3亿,我就非常乐观了,8月份看吧。
收入基本是明牌,自营品52亿,代销13亿应该可以实现。已经卖出的教育业务应该计算3个季度吧?毛利润也好几个亿呢。
25财年没了这个教育业务的几个亿毛利,希望能靠带货补回来吧。
总之,我这里是毛估估,带货业务没有大前途,短期赚点儿钱,养活员工吧。
大希望在自营品,
一个是收入能不能快速增长?
一个是毛利率到底要保持多少?
我们在财报和业绩会上,关注这两个核心问题就好了。
农产品毛利率肯定不高,但服装等产品毛利率不会少,可能会到50%。
$东方甄选(01797)$@一颗波动的心

如果一个投资经理问你报告里的数据依据,比如明年怎么做到3000万每天的gmv,你这么主观的猜测公司的想法,应该是通不过投委会的。现在不急于获取流量的依据是什么,未来某个时间突然的方法是什么?我对公司不持多头观点也不持空头观点,仅仅探讨投资分析方法。不过投资世界赚钱的方法有些时候也是预期差,否则就不会出现非理性的价格,也没有那么多韭菜割了。比如主观的去猜测什么什么借壳上市而且去投资股票,这种预期一旦落空就是被人割韭菜的。

你对自营品占比90%的判断确实代表了一些投资人对东方甄选的期望,但我觉得这是最大的预期差和误区,如果公司真这么做了就离死不远了。首先看零售公司,哪家自营品销售占比90%的?不论山姆还是costco,目前也只是30%多一点,其次你看消费品公司,哪家只靠自己一个销售渠道的,除了零售品牌的自营品只在自己超市销售,当然直销公司算,比如安利,但直销的魅力在于传销的精髓。发展自营品固然重要,但如果前端被局限在自有品牌,那他不论哪个平台的账号就变成了某个品牌的旗舰店,试问这种账号哪个平台会给流量倾斜,你的内容除了广告还有什么,别忘了我们是内容直播破圈的公司,丢掉自己的根本的时候,也代表离流量枯竭不远了。没有了流量,如何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东方甄选的自营品。为什么前段时间蒙牛的特仑苏牛奶早盘2个小时可以卖一万单,因为便宜。可能你没有在直播间卖过货,其实很多商家不断要给上架费还要给佣金,他们很多是不赚钱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品宣,就当广告费了。

如果从专业角度看,部分数据存在问题。
第一:2025年自营品收入100亿怎么实现?这可是对应每天3000万gmv,目前抖音和自建屋都没有这么大的承载能力吧。就算出圈最火的那一年,全部算上平均也才3000万。如果全靠自建屋,需要多少会员,假设每个会员平均1.2万一年的消费额,需要小90万。怎么实现这70万的增量?
第二:自营品100亿,毛利20亿,净利10亿,也存在问题。公司明确说过产品平均毛利率14%,这个和Costco自营品毛利率相同,但costco净利润率才3%,做为一个初创品牌营销推广费用很高,随着产品数量增多,库存压力也随之而来,如何保正10%的净利润率?
第三:从哪些数据能得到 自营品加带货 总共140亿,而与辉同行带货只有80亿的,假设与辉同行未来不销售自营品的话,这60亿的差额怎么实现的?
第四:东方甄选和与辉同行带货都是15%的带货佣金率是行业平均算过得去,但为什么两个公司的成本都是4亿呢?
投资需要谨慎客观理性的分析和预测数据,稳扎稳打心态摆正,安全边际考虑得足够低,这样风险才低。过度乐观才是亏钱的根源。
当然很多专业的行业分析师在对某些公司做盈利预测的时候也是拍脑袋的线性预测法,就像2022年底和2023年初,很多分析师在东方甄选研究报告里对未来观看人数和gmv等的预测一样默认50%的线性增长,根本不了解网红经济的流量不是单调递增的,害了不少投资人。现在拿这些报告里的盈利预测回头看,都是笑话。

在目前的情况下,明年做到翻倍是不是有一定难度,关键还需要10%的净利润率。

有同感

我现在也分不清东方甄选是消费品品牌公司?还是零售商了?或者是两者的结合,比例那个多,那个少而已?
我投资东方甄选时,以为他会是消费品品牌,也就是自营品品牌,但现在看,自营品的毛利太低了,完全没有品牌溢价,那就不能称为品牌了。
如果是零售商,那我可能就不应该投资东方甄选,零售商很难生存下去,竞争太激烈了,规模起来之前,很难给股东回报,也可能没到规模前就死了。
另外,东方甄选虽然没有线下渠道费用,但人力成本太高了,毛利都用来发工资和股票了,那股东的利润就完全没了,现在就是这个情况。
52亿的自营品收入对应才5个亿的毛利,完全不够给员工开工资啊!全靠带货赚点钱,也才13亿左右,加起来才18亿毛利,好像也就刚刚够费用。
24财年如果有3个亿净利润,全靠教育业务啊,可25财年教育业务已经卖了。。。
总之,如果东方甄选规模不能上来,自营品毛利率不能超过20%,那未来几年,股东没有什么回报的。
代销业务我看也很难增长,有个15-20亿收入就很不容易了。如果对代销抱有希望,那真要看管理层怎么增加流量了,宇辉同行给宇辉分多少净利润也是要考虑的。$东方甄选(01797)$

看未来都是推测和想象,源于你对这家公司和创始人长期的甚至几十年的持续观察。有点类似于婚姻,谈恋爱时,双方就是一个预判,但是你看离婚的还非常多,其中非常幸福常伴一生就是投资成功的例子,在当今这个时代成功的概率不高。

按目前这种状态有一定难度。但目前的情况显然是公司不急于获取流量,在平台期稳步积累经验,某个时间可能会突然上升到另一个平台。

现在的问题是自营品培育需要时间,但是风险点在于目前自营品没有流量,如果买流量又太贵,自然发展的话速度太慢,可能还没发展起来就被别人挤掉了。真正考验的就是今明两年,看看管理层有没有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