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科双壳的重组前景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1喜欢:1

中电科王海波董事长长期任职于航天系财务体系,来中电科之前在国投集团待了一年,航天系和国投集团都属于央企中资本运作比较保守的,特别是航天系,作为十大军工集团中资产证券化率最低的两个集团,近年来几乎没有可圈可点的上市公司重大重组案例,所以我本人对于航天系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信心不足,比如对于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航天六院所属上市公司航天动力,我也觉得他有重组的必要,但是我看不到航天六院有什么优质资产可以注入,比如航天六院的液氧发动机产业化程度到底如何?未来商业航天的发展,液氧发动机的产业化程度肯定会逐步提高,但何时适合注入上市公司,确实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可以预估。所以我没有把航天动力作为重点关注品种,当然每个人认知不同,如果你有信心的话,也不必在意我的看法。

王海波董事长既然那么多年都在航天系的财务体系,估计对资本运作的看法也是比较保守的,这和前董事长陈肇雄有比较大的区别。这对于电科双壳的资产注入是不利的。

但是,我们要看到23-25年央企改革的重点是资产证券化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除非王董事长在这方面啥也不想干,否则对于国资委的要求还是要有所作为。再者,电科材料IPO确实存在较大的障碍,如果硬要搞,引入战投,员工激励,一堆事做下来,恐怕没有3年是无法申报的,再加上电科思仪IPO撤回,说明央企有很多不适合IPO的问题,类似问题电科材料,电科蓝天,红太都阳光电都可能有,所以IPO并不能解决中电科所有资产证券化的问题。

另外,持有东信和平,每年大约有1%左右的股息现金分红,也是不错的一个现金流。

最后,至于重组能不能成功,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

全部讨论

2023-10-09 14:00

两航天管理层动荡,一时半会没希望

航天如果说从筹资方面来说的话,我认为是有必要快速重组的。主要是需要钱来快速做发动机的研发。现在的猎鹰9号和重型猎鹰就占全世界80%的累计发射量了,而马斯克搞回收才成功几年啊,马斯克星舰如果明年能成,这个地球上百分之99的运力就会被美国垄断了,到时候可没有时间给你靠国家拨款或者自己发火箭慢慢发展。星舰一周发一个空间站,中国航天还有啥可吹的?但是感觉他们也没啥热情,航天系不缺钱,也不往这方面想。可能航天真的是有自己想法吧,我是感觉航天发动机方面的进度太慢太慢了,还在ppt阶段

2023-09-10 06:49

六院的西航发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