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机器人】2024真的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吗?【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摘要:大家好,我是许荣漫。人形机器人产业浪潮正在开启,不仅引发了一波企业融资热,还吸引了一大批机器人概念股追捧。是否预示着,我们真的来到了所谓的商业化“机器人元年”?一起跟大家聊聊。

1、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量产对于行业有什么重大意义?

量产意味着人形机器人从科研实验室正式走向商业化场景中,软硬件关键技术相对成熟,上下游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随着量产的实现,人形机器人将更加深入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

从产品端看,量产表明人形机器人软硬件技术均取得显著成果,性能更加稳定,功能更加丰富,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硬件方面体现在精细操作和运动控制能力,量产意味着硬件能力能够实现各类场景的需求;软件方面更多体现在和AI大模型相结合,量产意味着软件端的训练达到较高的稳定性和准确率。

从产业端看,上下游产业链得到快速发展,成本持续降低推动经济性提升。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环节都将得到加强,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成本端下降到一定水平,达到需求端可以接受的价格,量产也会推动成本持续下降,普及率提高。

从应用端看,量产表明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逐步清晰。人形机器人将进入更多的应用场景,如工厂、医疗、家政服务、特种环境作业等,拓展人形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对人形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产品的进一步创新和优化。

2、人形机器人现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人形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商业化刚刚起步,处于技术快速进步、市场逐步接受、产业生态构建和政策支持加强的时期。整体来看,国内外大多数厂商在2023、2024年均已经发布样机,目前仍处于硬件、软件更新持续发布迭代版本,推动小批量量产阶段。

产品端看,人形机器人软件和硬件等技术成熟度持续提升,硬件端逐步完善,步态算法的进步使得人形机器人的行走更加稳定和灵活,关节电机、电控系统、控制算法等关键技术的优化,让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适应性得到显著增强;软件端优化空间较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模型的应用,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更强大的认知和决策能力。后续重点是要在下游应用场景端不断做测试训练,提升整体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具体体现在执行任务的稳定性、准确率、泛化性等指标。

产业化进展看,目前处于从实验室开始走向实际的应用场景,开展前期的小批量试用阶段,各家人形机器人公司积极探索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到家庭陪伴。在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可用于搬运、分拣、装配、检测等任务;在服务领域,机器人可以提供表演、引导讲解等服务,其他商业化场景也在不断探索中。多家企业和团队已经开始进行量产计划,探索如何将人形机器人产品推向市场。

大家对机器人板块有什么疑问或者观点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的留言我都会一一查看的,在合适的时候我会搜集好大家的问题,给大家统一解答。期望能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及时的投资分析和投资帮助。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以上观点、看法均为当前观点,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对于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在全面了解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运作特点及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审慎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