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冲入“风口”,未来能否成为主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摘要:大家好,我是许荣漫。机器人是最近两年以来热度比较高、未来空间很大的一个产业。各类机器人和我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近,包括机器人煮咖啡、做家务,已经不是我们原来看电影里面科幻的状态,而是已经有机构发布的机器人实际工作状态。今天跟大家聊聊机器人相关的情况。

01 最近热度较高的人形机器人,除了它的外形跟人一样之外,它核心是什么?

一是通用性。比如工业机器人,无论是机器臂或者是机器人,它是相对比较标准化的产品,但实际它在每一个应用的领域,每一个工种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机器人生产出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做系统集成,就是要给这个机器人设置工作的线路和场景。比如需要它去搬运,还是切割,它只能做具体的设定好的工作,不可能用一个机器人去完成工厂里所有的工作。但是我们的人形机器人核心的突破就在于,第一是应用场景是通用的,它需要机器人接收周边环境的信息,然后能够自己去处理,自主做出决策,去应对,所以它更偏通用性。

第二个核心是智能化,就是它能够去感知环境,然后做出精准的应对。

所说的人形机器人,其实它未必一定是要人形,只是说人形可能更符合长远的需求,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工厂的环境,其实绝大部分都是以人为原型去设置的。基于人形的设置,就是不需要特别再为机器人去开辟相应的独立生产环境、工作环境,只要是人能去的地方、人能解决的问题,机器人都应该能解决。

02 机器人产业跟智能汽车产业是不是有比较多的关联或者是交叉?

去年AI发展非常快,过程中受益的两个环节:一个就是机器人,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提升机器人的大脑。另外一块就是智能驾驶,因为智能驾驶也是需要有足够的软硬件能力的配合,能够让汽车在没有人控制的状态下去实现安全平稳的运输。

从这个维度上来讲,大家所讲的智能终端载体,核心就是这两个: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智能汽车,替代人去驾驶。所以它们确实有相通的地方,一方面都是受益于AI人工智能大发展浪潮,另一方面从产业链参与企业的维度,无论是境外代表性车企,还是国内有非常多在智能驾驶布局比较前瞻的车企,也都纷纷在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也是因为智能驾驶之所以能够做到非常智能,是因为它要收集非常多繁杂数据和信息,能够“喂”给模型,让它变得更加智能,自主决策。同样的,人形机器人也是需要大量数据持续训练,提升大脑。所以从企业入局或者是从产业端来讲,参与的企业确实也是有重叠的。第三是在于境外车企在国内的产业链也是跟它的汽车产业链有重合的。中国能够发展机器人产业,核心也是因为中国有制造业的优势。如果一个机器人是上百万的成本就不可能大范围普遍的应用,只有成本降下来,替代优势明显体现出来,才能在很多领域应用。从中国产业链的优势以及中国产业参与的全球制造业环节来说,机器人跟车企产业链也是有重叠的。

以上三个维度,人工智能的发展、入局头部科技企业/头部车企的维度、产业链的维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相应重合的。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以上观点、看法均为当前观点,根据截至当前市场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对于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在全面了解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运作特点及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审慎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