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转:【美国加征对华关税】 逻辑梳理

1、拜登眼下选情告急,所以关税主要是为了选情进行“精准打击”。只加征了180亿美元左右,以区别于特朗普时代的数千亿的关税。由于铁锈带、摇摆州至关重要,拜登一定要尽力争取这几个州,而这几个州恰好都是制造业大州: 

1)威斯康星有全美最大的起重机产业(所以拜登搞码头设备) 

2)密歇根有全美最大的汽车&前三的光伏+锂电池产业 

3)宾夕法尼亚有重要的医药&钢铁产业 

4)佐治亚有全美前三的锂电池产业。 

5)亚利桑那是“芯片法案”最大受益者,台积电、应用材料、ASML英特尔都在建厂或扩产。 

其他北卡、内华达等摇摆州也在这几个行业多有涉足。因此,这次拜登在这些行业全线出动,加征关税。 

2、拜登目前支持率明显落后于特朗普,翻盘困难。眼下最好的自救办法就是打击中国(拜登4月份号称要对华加征关税后,支持率一度追近特朗普)。因此一个月前耶伦来访,我们路演中就提示大家,耶伦是来搞“新三样”(电动车、锂电池、光伏)所谓“过剩产能”的“最后通牒”的,对华关税即将加征。中国觉得自己有没有过剩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工人是否觉得过剩。实际上拜登正在美国搞大规模产业补贴,甚至比中国力度更大。 

3、短期看,产业的实质影响有限,可能更多是信心的影响。例如: 

1)中国电动车对美出口只占1.17%,钢铁只占1.09%,规模占比较小,美国不是中国主要出口方向; 

2)很多产业美国无法摆脱美国,例如石墨、永磁材料,都只能延长到26年执行;医疗产品也很难摆脱中国(本周美国国会还要决定是否进行生物安全立法,但大概率都会延期执行); 

3)其他一些行业目前影响不大,未来就看美国是否会调查通过第三方转口进入美国:例如光伏、半导体,大部分都是最终通过东南亚(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进入美国市场。 

4、如今耶伦的“通牒”已经落地,短期还有三波风险没有落地: 

1)布林肯的“最后通牒”,他希望中国不要支持俄罗斯,否则后续还会有更多制裁措施(布林肯原话“如果中国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会解决”); 

2)耶伦、布林肯呼吁欧盟的相应配套措施(所以马克龙也在上周跟中国提到了相应问题),后续欧盟也会对中国(例如电动车)加征关税,目前德国反对加税、但法国希望加税(但力度不可能和美国相比); 

3)光伏产业其实对美出口早已借道东南亚进入美国市场,24年6月是美国对东南亚的2年关税豁免到期,或许会针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进行关税措施。 

5、因此拜登对中国的关税虽然具有长期逻辑(2021年的“100天供应链审查”就已经指明方向,要在半导体、锂电池、电池原材料、医药产品4方面摆脱中国),但整体脱钩尚早,至少要等到2027-2032。 

如今主要还是短期逻辑作祟,因为今年下半年进入大选冲刺期,目前受制于巴以冲突,拜登依然明显下风,要扭转局面,预计中美摩擦仍会加深。由于特朗普希望打中国牌(例如特朗普之前就号称要给中国汽车加100%关税),拜登则必须匹配这个强度、甚至比特朗普更强硬。 

最终,如果9-10月拜登还摆不平以色列,那只能进一步拿中国下手。

$赛力斯(SH601127)$ $比亚迪(SZ002594)$ #关税#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