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本源》之共鸣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7回复:48喜欢:177
.     国内投资人所著之书中,第一本对我产生影响的是任俊杰老师的《奥马哈之雾》,今年读到的宋军老师《投资的本源》也是一本,并产生强烈共鸣。任老师的书属于象风干的味道,需细嚼慢咽细细品来。而本源这本则滋味丰满,读之甘泉。一些重点摘要加以记录。

        此读书笔记从我的共鸣点出发,首先,与宋老师一样,我也极欣赏“加拿大的巴菲特”斯蒂芬. 加里斯洛夫斯基的著作《投资丛林》,并且极深刻印象的几个段落中,第一句就是:“在全世界我可以选择的几万只股票中,我真正需要看的最多有50只。”当时读到这句话时是非常震动的。价值投资这个东西各位投资大师一般都没有谈到量化的数据,加里斯洛夫斯基难得地提到几个,这个数字就是其中之一,比巴菲特的20个打孔还要真实。

        记得当年和网友们的交流讨论中,我引用了这句话这个数字,并顺便按比例类推到A股市场:如果3万只中最多选50只,那3千只中也不过只能选5只。结果遭到一片嘲讽,只能选5只?开什么玩笑?!可想而知我的心情多尴尬,对啊,只能选5只?好象自己也无法说服自己。

        时间流水般冲刷去砂砾,如今渐明白这个数字的内涵意义:把各种财务条件收紧范围进行挑选,能够长期投资的标的,也许A股市场不止5只可选,但绝不可能超过20只。巴菲特说过20个孔,《投资者的未来》中显示46年间标普500指数成分股涨幅,第20位的通用磨坊的年复合收益率是13.58%。所以我们应该如加大师那般严格谨慎。

        共鸣之二是关于加大师另一段名句是:选择好的非周期性股票,长期奔跑在投资的高速公路上。《本源》专门有一节谈周期性行业为什么不适合个人投资者。另一节谈个人投资者的首选行业:非周期行业,包括健康行业、品牌消费、环保行业、科技行业等等。

        共鸣之三是在第一部分第五节,稳健均衡投资体系的含义。赚钱仅仅是投资的目的之一,如果仅以此为目的,那么难免在市场中迷失,会太计较短期的得失。尤其要抵制“炒股、散户、股民”等词汇,从自己词典里清除掉,并随时纠正其他人的此类语言。看到宋老师这些段落时,强烈的共鸣感!自从认识到股票投资的真意后,平时我从来不说炒股之类的词句,我称自己是投资者。这一行为表面看似乎是微小的差别,但对内在的思想及行为会产生隐形推动力。

        各位读过《秘密》一书吗?有关于吸引力法则,人会成为他所想的样子!我们认为自己是投资人,那我们就会成为真正的股东;反之如果我们自称是小散,那么炒股投机就是我们未来的样子。

        共鸣之四长期持有,不做波段操作。宋老师无奈提到这个观点很难说服大部分的投资者,也是他与朋友交流时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部分。对,我也是这样的感受,也很难说服别人对自己这种做法的认同,这个行为必须是自己的信仰。2015年夏天的暴涨暴跌中,2016年初的熔断时分,都是见证拥有资产之心的时刻。

         共鸣之五合理的预期收益率,宋老师建议是10-15%。记得我读第一本谈到收益率数值的书是《一号法则》,数值就是15%左右。当时我不理解这个数值是怎么得到的?逻辑依据是什么?因为那书中没有说。现在我认为这个数字的逻辑就是历史数据,过往投资史显示的数据。

        稳健指:标的选择必须以优质公司为唯一方向,注重股东回报,非周期行业,符合社会发展并保持较长时间繁荣。买入价格注重安全性。

        均衡指:在大的层面上看,投资仅仅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小部分。是的,我们的人生充满着各种好奇心和探索,广度和深度并不仅仅是投资这一单项活动能够容纳的。我们可以向人世间发出各种爱好兴趣追求分享,不要把投资当作生活的全部。我阅读过不少投资方面的书籍,但宋老师是我读到的第一位对投资和人生之间关系作出均衡指向的投资人,文字散发的频率和谐,对!这些都是我所思所期盼的,也是我追求的动力和价值。

         稳健均衡投资体系选择好公司的标准是:
1、   成长性,过往及未来十年至少复合增长率10-15%
2、   稳定性,过往经营状况不能大起大落,不能有年度亏损
3、   销售净利润率15%左右
4、   净资产收益率15%或以上
5、   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为正数,并与净利润匹配,>70%以上
6、   管理层诚实能干
        根据以上1-5项过往年度数据绘制全景表,几乎可以一目了然企业竞争优势。

        建立组合、市场波动与仓位管理方面,书中建议持续跟踪和研究20家左右公司,投资10家,另10家作为预备队。投资额平均分配给每家企业,从而做到分散以回避黑天鹅打击,至少要有5家公司,分布于不同行业。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并不是真正的风险,风险在于买错股票。仓位管理上,建议一直满仓,只要配置的是优质公司,并且均衡配置,最多也就是中短期错一次而,绝不会错两次。对择时交易,永远不要尝试。杜绝杠杆,至少3年内可不用的资金,不借钱买股票。总概括:优质公司、合理价格、分散投资、长期持有。

        关于估值,买入一家公司时,未来10年该公司若能持续复合增长15%,最高PE不要超过40倍;若能达到20%,不要超过50倍。一般情况下,PE最好控制在20倍以下,这也是安全边际可能带来惊喜的意义所在。

        其它方面,书中还详细阐述年报阅读要点,如何调研一家公司,公司分析要点框架等等,有翔实的案例逐步剖析。最后一部分是中国好公司,50家左右公司全景表,有历久弥坚的品牌公司,也有成长新星的潜力公司。

       以上,对本书作笔记摘录及读后感。感谢宋老师在战略及战术上对投资的指导文字。强烈推荐阅读。


@恭自厚


-------------

以下,对书中有一些思考之处。

1、好公司的标准中感觉缺少了对负债率的约束,我目前对负债率的容忍度是不超过30-40%,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一律不能超过这个数值。

2、渔夫老师有次提到对商誉要警惕,尤其接近或超过50%的公司,比如宋城演艺。这个指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3、对1-5项指标是完全符合还是有时会放低标准?是什么情况下?比如调仓的恩华药业,销售净利润率并没有达标。

4、无论巴菲特或费雪等投资大师对待新IPO公司都持观望态度,海天味业作为新上市未满两年公司便入选标的,是否欠稳健了些?

精彩讨论

恭自厚2016-10-05 09:29

组合的建立在书的后记中有说明,在截稿日要一次性建仓完毕,实在是自找麻烦。至于扬农化工和浙江龙盛是否周期股,可以商榷,业绩下降也是事实,亏损?不知从何来的数据。至于医药股的高估值也是不争的事实,若仅仅从估值角度,医药股几乎永远没有买入的机会,提到的安全边际,分散投资就是方法之一。

恭自厚2016-10-04 22:17

很荣幸能得到你的认可,非常感谢。
你对书中的一些思考非常可贵,我试着回答下:1)负债率确实是要关注的指标,一般而言,非周期公司负债率都不高;2)商誉也是需要警惕的问题,要看收购标的的质地,以及公司是在频繁并购还是以内生增长为主;3)1-5的指标要尽量完全符合,恩华药业有部分是医药商业,去除这个因素,销售净利润率是能达到指标的;4)海天味业在上市前就关注很多年了,公司的经营历史相当长,总体来说,对新IPO企业是要长期观察,尤其目前上市的新股,股价都是爆炒,大部分几年内都无须再看了。

全部讨论

2023-06-12 21:04

不错!

2018-04-17 09:23

这一篇共鸣很有见地,也提出了有价值的思考。

2017-11-08 08:58

mark!!!

2017-06-25 17:41

2016-12-09 01:07

预期年化收益率为百分之十五应该是扣除通胀后的数值吧

2016-11-19 05:56

这是我读到对《投资的本源》最好的概括。上周我把书借给一个同事看,这周他还书给我,说很受启发。

2016-10-24 14:21

2016-10-24 13:50

2016-10-09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