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带来新增需求,这个赛道国产替代加速推进——道达研选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各位老铁,大家好!我是钱研君,今天又在公众号“道达号”上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道达研选。

本周全球股市表现较差,A股也继续疲弱,其中红利资产的表现尤为弱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钱研君其实是一直看好红利资产的,在研选福利群以及周记文章中多次提及。不过,最近几个月,钱研君一直在提醒大家,不要追高买入红利资产。

近期市场调整幅度较大,反弹随时可能会出现,而成长股在反弹期间通常会表现更好。接下来,继续做一个特别版的分享,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高成长的赛道——减速器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投资逻辑。

在正式开始之前,还是做个提醒,道达研选周记第29期已经更新了,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道达号”,然后到赢家学院查看。

人形机器人带来新增需求

减速器是连接动力源和执行结构的中间结构。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精密减速器,其可以作为旋转关节发挥传动作用。精密减速器又主要分为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和精密行星减速器。

根据哈默纳科下游需求拆分,减速器主要应用下游为机器人、半导体设备、航空装备这三个领域,2023年占收入比重分别为49.5%、17.5%和9.6%。近年来,新能源行业需求快速扩张,车载下游收入占比提升至8%左右。

减速器市场规模增速较快,但体量稍小,属于利基市场。无论是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精密行星减速器,当前全球市场规模均在20亿美元以下。近年来,中国市场规模分别在25亿元、43亿元、36亿元左右,呈现出小而精的赛道特征。

目前减速器的最大下游为工业机器人。国联证券分析认为,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短期或难出现大的产业趋势带动,不过后续两年,前期新增的机器人刚好到了减速器更换周期节点,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的存量替换或可能成为新的助力。

人形机器人会成为减速器下一个需求拉动点。工业机器人对于精密行星减速器、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均会使用到。与此不同,人形机器人关节较小,大负载的场景也相对较少,因此以使用体积小的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为主,RV减速器的需求相对较少。

那么,人形机器人对减速器的需求拉动到底有多大呢?

根据国联证券测算,乐观假设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达到200万台,人形机器人对精密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拉动分别为50亿元、423亿元。中性假设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达到45万台,人形机器人对精密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拉动分别为11亿元、92亿元。

国产替代快速推进

上文提到,精密减速器供需格局类似于利基市场,而利基市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质:

1)规模: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不大,如谐波减速器全球规模整体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2)供给情况:综合壁垒不低,往往在技术、资金、渠道、品牌等某个维度具有较高的壁垒。

3)产业链情况:更多出现在B2B的产业链某细分环节,如汽车零部件等。

从发展趋势上看,利基市场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利基市场。国产份额尚小,下游主导大企业与本土零部件企业建立普通合作关系,整个利基市场仍由海外龙头主导。

第二阶段:多元利基市场。国产份额开始提升,下游主导大企业与本土零部件企业合作关系逐步深化,零部件对C端大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国产零部件厂商完成技术或认证的首次突破,市场格局会在短期内出现变动,可能伴随竞争加剧的情形。

第三阶段:复杂利基市场。国产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下游主导大企业与本土零部件企业共同合作研发新技术产品,整个利基市场仍由海外龙头主导。

国联证券指出,当前国内精密减速器处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国产减速器龙头会与全球主导企业(如特斯拉)建立优先合作,打破此前全球供应生态圈。随后新一轮洗牌结束,供应格局再次稳定,国内龙头与C端龙头建立深度绑定合作、协同研发。这种环境下,利基市场龙头与客户的黏性也会越来越深。

国联证券认为,稳定状态下,国内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RV减速器的利基市场龙头的全球份额往往可以达到25%及以上。因此,国内相关减速器龙头的份额提升空间仍很大。假设中国龙头企业后续成为行业的全球龙头,则全球份额则可能更高。整体而言,国产龙头有望借助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发展实现突围,成为全球精密减速器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免责声明:道达研选是从行业前瞻去挖掘价值信息,整合最热研报主要观点,文章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涉及操作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风险提示:1、行业技术突破不及预期;2、商业应用场景拓展不及预期。

最后再提醒一下,道达研选周记第29期已经更新了,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道达号”,然后到赢家学院查看。

好了,今天就和各位老铁聊到这里,祝大家周末愉快!

本期道达研选的参考研报如下:

国联证券-人形机器人行业系列报告(七):人形机器人扩容市场,国产减速器进军国际

(钱研君)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