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不做大哥好多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贵州茅台是白酒行业的老大,可是在此之前,上个世纪,五粮液曾是白酒行业的老大。

五粮液心里苦啊……

1988年开始,国家禁止在国宴上使用高度酒,严禁宴请缩紧银根。面对粮食减产,贷款不批,销量直接打折。时任茅台厂厂长的邹开良说:走投无路了!接着,茅台开始打折促销。

此时的五粮液拿到了工商银行的600万贷款,因为市场占有率,价格不但没降,反而日渐上涨。

1998年扩大生产的五粮液继续涨价,终于卖得比茅台贵了。

1999年国家领导人来到了五粮液酒厂,明确指示:要保护五粮液这块牌子。有了最强大的支持,五粮液被摆上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国庆宴席。号称“国酒”。来到巅峰。

1999年4月18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一行视察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考察了五粮液酒圣山、日月宫、513车间、奋进塔、第一勾兑包装中心、第七勾兑包装中心,在听取了五粮液发展史的汇报后,江泽民总书记关切地询问了五粮液的生产技术、微生物群落等问题,指出“要保护好五粮液的品牌”“要重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五粮液的微生物群落”。

当时五粮液全方位,远远地甩开后来的“国酒茅台”。那时候茅台在它眼里就是个弟弟。两年后茅台上市,五粮液的市值是它的两倍还多。

此后几年中,五粮液更是如日中天,供不应求。尽管五粮液一再扩大产能,依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所以,当时的五粮液酒厂想到了OEM贴牌生产的模式和经销商买断。也就是允许开发其它品牌利用五粮液的影响力进行生产和销售。五粮液则赚取品牌使用费。

20世纪90年代是属于五粮液的时代 。

上世纪末,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朔州毒酒案,使白酒行业遭到冲击。而那个极其目光短视的贴牌策略,很快成为了它的负累。贴牌酒不断出现,消耗了五粮液的品牌价值。

而这时候茅台这时候反其道行之,加强自己的品牌建设,虽然注册“国酒茅台”屡战屡败,但丝毫不损它靠近政治的决心。以稳扎稳打的步调巩固“官酒”的形象。

当年的一个弟弟决策导致,短短十几年茅台成为了白酒行业老大。而这一切都在1988年时候埋下了伏笔。

2017年五粮液迎来了新任领导:李曙光。他开始为五粮液刮骨疗伤,提出“二次创业”概念。公司全方位改革,实现品牌价值回归。

一年时间,李曙光将五粮液系列酒从130个砍到49个。但同时,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酒等一票浓香型白酒还在奋起直追,然而以茅台为首的酱香型白酒连第二名的影子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