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is-w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
1. 功率和逻辑要分开看,真正泡沫的是中国的半导体企业,比如什么斯达半导,中车时代电气,估值透支50年的业绩,功率芯片跟逻辑芯片完全是两个难度的产品,功率市场在于种类多,难度简单,所以国内集中火力攻克了这些难度低但是市场大的功率芯片,但是逻辑芯片的难度在于制程强,集成度高,架构设计精巧,在架构设计和软件生态方面国内跟美国的差距十万八千里,唯一一个能够突破美国企业的海思受制于生产的限制,所以国内在逻辑上完全没有竞争力,我最看好的是芯原股份,50%以上的海外客户,做先进制程有两把刷子。2. 再谈谈生产制造环节,这个比芯片设计的差距还差百万千万里,光刻机完全不可能,国内走的最前的设备就是中微3nm的等离子蚀刻机,但是还是非关键工艺,半导体工艺500多道,国内也就能做一些非关键的那几道工艺,而且设备行业得特点就是“慢工出细活”,工艺靠时间积累和磨出来,不是靠天才突破的,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收入不如美国半导体企业收入的十分之一,甚至增速还让不如美国企业,等到周期下行的时候,中国企业死得更惨,中国半导体想要去影响到美国企业,恐怕要等到下一个半导体周期。3. 还是我原来的那个观点,湾湾回到我们的怀抱要比中国半导体企业起飞早的多的多

热门回复

2021-11-21 17:21

我只能说中国人做习惯了简单的东西,就以为困难的东西跟简单的东西一样简单,光伏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的半导体,就设备来说,半导体一款pecvd的原型机就要5年,光伏2年就可以,半导体圈子外面的人总觉得中国人做光伏很厉害做半导体一样可以很厉害,实际上的困难程度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你压根就不知道目前光伏锂电的主控还是欧姆龙西门子垄断,还夸夸其谈,大言不惭

[很赞]

你这个做空理念,纯粹是理念,没有数据---你说多了,那么请问需求是多少,供应是多少? 之间的差距是多少? 纯猜想意念,很大危险。

兄弟,任何低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一定会付出代价,同样,任何轻视美国势力的人,大多是愚昧无知的!中国的聪明人太多,所以内卷,欧美人讲规则,所以强大!芯片一定会被中国企业攻克,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真理,同样,一旦被攻克了,无论是哪国的半导体企业,都变成了一文不值!

谢谢分享,我讲一个故事,2004年德国宣布光伏补贴政策以来,中国企业大量涌向光伏行业,那时的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电池生产线的大部分设备,从腐蚀清洗、扩散、印刷、到烧结、测试,一条25MW生产线进口成本1亿元;硅片生产线也是如此,一台铸锭炉要400百万,切片机也要400万;07年向德国贸易商购买的还原炉是1200万/台…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到美国上市,融资扩大生产规模,国产化也是如火如荼,到2012年左右,已经看不到进口设备了,而且价格只有原来的1/5,生产效率和自动化层度大幅提高,$应用材料公司(AMAT)$ 等欧美设备供应商被迫退出光伏行业,同时退出光伏行业还有西门子、夏普、三星、现代、BP、GE等国际巨头…我想说的是,现在跟2008年非常相似,大概需要3-4年时间,大部分半导体设备都会被国产化,那些看上去无法攻克的技术,如光刻机,最终也会被拿下,正如当年的多晶硅技术(改良西门子法),而那些先进制程如台机电、三星、$英特尔(INTC)$ 也不再是瓶颈,头部芯片设计公司如英伟达、高通、AMD,看上去更无瓶颈可言,海思以及后来者阿里、小米都可以象苹果、特斯拉一样设计出自己的3nm芯片…芯片的价格会下降70%…这就是未来三四年半导体行业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