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座故乡的大寨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午间,偶翻朋友圈见社涛弟发救灾倡议书,方知家乡九间房于昨日遭遇多年未遇之大洪灾,灾情严重,心中顿时唏嘘不已,不免伤感。

这场大洪灾甚至冲毁了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大寨桥,使岩房与大寨村瞬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在图片中看到的是洪水冲刷后一片狼藉景像,宛如回到了上古时代蛮荒之地,大寨桥边徒留下几个孤寂的村民站在断垣处默默的吸着烟。

这座大寨桥,承载着我少年时代的诸多回忆,于我而言,它见证了我学业的启蒙、幼时的欢乐、浓浓的亲情,以及直到如今还深藏于内心的那一抹乡愁。

大寨桥南侧有一个高台上的九间房初中,母亲在这所初中工作了十几年,也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她的青春韶华。那时候附近方圆几里的穷寒学子都要天天经过大寨桥来这所学校求学,学习优秀者也大有人在,后来都实现了跳跃龙门的梦想。我记得小时候,我和母亲经常通过大寨桥时,会有很多她的学生向她问好,母亲则是一幅很自豪的样子,可以说在大寨桥方圆周边,她在那些年确实是桃季遍天下。

我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之间,每天天不亮都会独自一人穿越大寨桥,去大寨村后边的一处小学去上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个小学的条件真叫艰苦,特别是每到冬天从山里冲来的寒风将教室的木头窗棱吹的呼呼真响,学校由于经费紧张甚至每一个窗户都是用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塑料纸粘起来。现在想起来,还是为当时的穷困感到心酸,但反过来想正是那时的境遇,才促使我在人生的一开始就好好学习,直到现在,我感谢大寨桥北侧那所小学的经历让我一生都无比坚强。当然我也要感谢那个学校里的老师,他们大部分我都记不起名字了,但永远能够记住是这些同样穷困潦倒的老师,他们一个个都对学生兢心负责,不因穷困而放弃,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年轻老师叫王恩于。

在大寨桥紧临的大寨村里,有一个我幼年时期可以时时躲风避雨的温暖的家,这就是我的奶妈家。无论任何时候,我都可以去奶妈家吃饭睡觉,奶妈一家人视我为已出,她们天生的善良、厚道、淳朴和本分,对我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富有典型的山区农民本质。这些年,我回去看望奶妈少了,甚至近几年都没去过了,但奶妈从来没有张口对我有任何期求。奶妈家的大伯去世有十多年了,三个大哥也应该都进入暮年了,奶妈应该八十多岁了,希望她一直健康长寿。

大寨桥下方的灞河两岸,是我儿时的乐园,那时候小孩子都没有任何玩具,所以我经常有大把的时间去灞河里游泳、抓鱼、堆沙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灞河里一处深潭里狗刨式乱游时,突然灞河从山里冲出了巨大的山洪,在洪水中夹杂着几米见方的石头、上游冲毁房屋漂下的家具、还有上下翻滚的黄牛等牲畜,我吓呆了,幸亏当时一个大寨桥上的路上及时跑下桥,抻出援手拉我到岸边才幸免于难。离大寨桥东边约几百米,是流浴河流出峪口后汇入灞河的三角地带,那时的我经常和小伙伴们溯源直上,寻找那一洌清水的出处。顺着一支细流突然发现了山间的一处清泉后,小伙伴们总是要爬下身子一品甘甜,大呼痛快。

我现在离开故乡已经快三十余载,但大寨桥周边的每一处角角落落,其实在我心中,永远承载着难于忘却的那一片乡愁。我的老家离大寨桥约十里左右,分属相邻的两个乡镇,但我整个的幼年时代都是在大寨桥附近的岩房中学和大寨村度过,这片土地完全可谓之我的第二故土。今后,我不管走的多远,我都会经常性地回到大寨桥周边去看看她,也不管我活到多老,我也会在心中给她默默祈祷。因为这一切都缘于大寨桥是我的故乡,而故乡这一片热土永远是我的根,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

昨天的大寨桥已然被毁,留下的只是浓浓的乡愁和不舍。但一座新的大寨桥,我相信不久必将在灞河之上重新拔地而地。旧的大寨桥毁掉了就让它彻底毁掉吧,正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假以时日,新的大寨桥建成之际,我仍会欣欣然回到她的身边,为它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