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4次发债利率水平畸高,中梁地产高速增长背后隐忧不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还有两周时间,就是中梁控股(02772.HK,下称“中梁”)香港上市一周年的纪念日。

但是在过去将近1年的时间内,中梁控股频繁海外发债,这均指向一个问题就是公司失血严重。

6月18日,中梁再次发布公告,公司将发行2.5亿美元2021年到期的优先票据,年化利率为8.75%,发售价格为票据本金的99.536%,这是上市以来第4次海外发债。

在《每日财报》看来,三年增长6倍的奇迹已成过去,中梁当下不仅增速大幅下滑、毛利率远低于同行,此前“456”模式留下的楼盘质量“后遗症”也正在发作,高负债和极度紧张的资金链更是悬在中梁头上的一把剑。

三年增长6倍,增速大幅下滑

据中梁披露2019年财报来看:2019年1月至12月,中梁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525亿元,合约销售面积约1485万平方米。

这不仅意味着中梁超额完成全年1300亿元的销售目标;也代表其超越泰禾、富力、绿城等老牌房企,跻身行业TOP20;资本角度看,这也是其上市首年的开门红。

也是基于此,相信会有一部分人认为,尽管开年不利,中梁长期行情仍可期。但时间线拉长,中梁2019年的高光,只是近年表现的缩影。

2013年中梁的合约销售额突破百亿,2015年销售额168亿元,2016年销售额也不过190亿元,但随后其业绩发展突飞猛进,在2017年猛增到649亿元,并于2018年跨过千亿门槛到1015亿元。

从168到1015,三年6倍增幅,成功突破千亿门槛,这样的彪悍业绩独此一份。要知道,融创恒大从百亿破千亿用了6年,万科也用了4年。但高光之下,中梁也有不少疲态隐忧。

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如增速的下滑趋势,从上述数据可知,其2017年-2019年的合约销售额增速分别为241.58%、56.39%,出现大幅下滑,2019年,其同比增速再滑至50.25%。

数据显示,中梁的毛利率从2016-2019年分别为21.1%、20.4%、22.9%和23.3%,在规模房企中,远远低于30%左右的一般行业均值。对此,中梁曾表示,主因是期内交付物业项目的土地成本,相较于售价较高所致。

“456”模式急速扩张,质量问题迅速暴露

中梁的前身要追溯到1993年,彼时杨剑正式创立温州华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浙江中梁置业。后因为业务扩展至江苏,又成立苏州华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早年间,中梁主要集中火力在江浙地区发展,但辐射范围有限。

凭借“敢于冒险”的温州商人特质,2009年,杨剑将视野放至整个长三角经济区寻找商机,成立上海中梁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经历过温州连续20多个月房价跌去50-60%市场危机,中梁2015年以销售额168亿元站稳浙江,彼时千亿这个数字对于中梁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2016年,中梁迎来战略转折,这一年,中梁正式把集团总部从温州搬到上海,杨剑提出“深耕长三角、面向华东、辐射全国”的战略,走出浙江,布局全国,正是这一年,成为其后续突围的转折元年,或许杨剑早已埋下千亿野心。

虽然布局全国,但中梁控股仍然聚焦三四线,借助中央去库存的政策红利,中梁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