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ad转发:0回复:0喜欢:1
$振华股份(SH603067)$ 公司产品下游一般主要是一些比较传统的工业类或者与国家工业投资相关的一些门类使用我们的产品。2021年上半年我们整体上算是需求比较好,因为疫情初期国内疫情管控较好,我们的经济热度、进出口数据总体上比较繁荣,但从2021年的下半年开始,包括22-23年国内的需求总体上来讲不是很好。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公司一直以来整体奉行的是市场份额优先的原则。我们和重庆基地整合后,在国内市场加工环节的份额较高,当前基本上能达到超过五成,将近六成的水平(用最基础的产品重铬酸钠的产量来进行标准化折算)。
➢ 但相对于价格端的走势,公司这么多年始终具有战略定力,老板对量始终有较高的追求,所以我们总体上来讲更关注销量的情况。2022年量不高是由于当年,尤其是下半年公司本部黄石基地在进行建厂以来最大规模的技改,停了一个季度,导致当年产量不高。除了这一年外,我们一般还是追求产量一定程度的增长。我们以量优先的基本原则对应的经营业绩情况,我认为我们和重庆基地整合后,总体上表现也是很不错的。
➢ 21-23年去除掉维生素K3这样的大周期性的品种后(周期的原因会导致价格剧烈波动),公司其他所有的产品综合来看,每年还是能达到年化不低于两位数的业绩增长率(归母净利润),这个数据是已经被历史证实了的。公司整体上,业绩上每年有一个巨大的增量或弹性很难,因为铬盐毕竟是非常传统的化学品,但公司在业绩稳健的基础上,每年都能够谋求到一些增量,这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1年Q3到2022年上半年,我们和重庆基地整合后,算是我们产品价差整体上涨较快的一个周期,对应的毛利率在2021年Q1大概是不到20%的水平,因为重庆这边历史上一直比较低,到2022年上半年上涨到了30%以上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整体不太好,下游一些客户相对来说价格敏感度不高,我们在2021年上半年更多的希望走量,当时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高时我们没有及时向下游传递。但21年Q4到22年上半年,我们在这个环节传递的比较充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对行业整体的定价权以及原材料价格向下游传导的能力。
从今年3-4月开始,我们感受到下游终端的需求有进一步的增长,且这个增长不是来源于社会库存的垒库或者客户的备货,确实已经下沉到终端了。终端真实的需求导致下游需求量从今年Q1末开始有较好的恢复,导致我们这几个月出货量较大。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我们原厂社会库存,包括终端的库存都不多,社会耗用量较大,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也是好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涉及到我们担心的市场份额的流失,大家的货相对来说都比较紧俏,这时候我们就开足马力生产,谁的量大谁就能更好的占领市场。
➢ 当前阶段的价格弹性不影响我们市场份额优先的总体战略,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预估近期我们产品的定价弹性会相对激进一些。从数据来看,公司的3月末5月初分别发了两次提价函,3月末的提价到目前为止基本到位了,5月初的这次提价整体上开始执行要到5月末,因为我们行业不太签长协,我们很少和下游签长协,下游客户也知道随行就市。我们订单的执行周期大概是20-25天,我们把在手订单执行完毕,如果原材料价格没有大幅波动或当前市场的供给格局没有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本月的提价带来的对业绩的影响和相关效应,可能会在下个月开始显现。$百川股份(SZ002455)$ $正丹股份(SZ30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