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差:新能源盛宴下,中小银行错失理财转型机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摘要: 近日,关于部分省份未持牌城农商行存量理财业务将在2026年末“一刀切”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

一方面,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明确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 这一产业将持续发展,并释放巨大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却可能因无法取得理财子公司牌照,错失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理财转型机遇,面临优质客户流失的困境。

一边是新能源产业的“春天”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中国新能源产业都充满活力,代表着先进产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2%,其中新能源发电的贡献功不可没。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中国将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发展并重,加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中央企业也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将在新能源、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组织中央企业续建3个、新建17个创新联合体。另一边是中小银行理财转型的“困境”

新能源产业的欣欣向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中小银行却面临着理财转型困境。

财联社20日报道,监管部门日前对未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做出提醒,要求部分省份相关城商行与农商行于2026年末将存量理财业务全部清理完毕。

这意味着,如果无法在2026年前取得理财子公司牌照,这些中小银行将无法继续开展理财业务。

多名受访城农商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有城商行人士表示,如果确定2026年前“一刀切”,那么对中小银行冲击比较大,“因为中小银行很难拿牌照,少赚点钱是小事,更大影响是流失优质客户”。信息差下的“错失”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资金需求和投资机会。对于银行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业务增长点。

然而,受限于自身实力和监管政策,部分中小银行难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一方面,新能源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投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银行具备专业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中小银行在这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另一方面,理财子公司牌照的发放门槛较高,中小银行难以满足监管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银行很可能错失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理财转型机遇,面临优质客户流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