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7喜欢:7

安科生物,私营企业,股票代码300009,2009年深交所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公司总部在安徽合肥,主营业务为生物制药,包括生长素、干扰素、化学合成药等。创始人宋礼华,从安徽生物所出来,选择国外垄断的乙肝治疗干扰素为突破点,赚取了第一桶金,94年创立安科生物。

纵向比较(全景表):

从2012年到2016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6%,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长,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30%,保持着相应增长速度。销售毛利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净利润率为20%,平均ROE为15%。毛利率符合生物制药企业的特点。资产负债率较低,财务成本较低,转股频繁,每年都有员工持股激励计划,因而每年都有股票解禁,大致为流通盘的2%左右。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存货复合增长跟营收接近,初步看财务报表数据没有问题。研发投入占比逐步提高,2016年为9.18%,符合制药企业特点,大多为技术研发型企业。

公司经营稳健,营收增长稳定,同时扣非净利润干净,说明公司专注主业。分红率较低,公司仍然处于成长阶段,也能理解。

横向比较(行业对比):

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生长素/干扰素、中成药、原料药、核酸检测等。

在细分医药领域对比中,生长素应用于侏儒症等发育不良儿童,干扰素用于治疗炎症。国内生长素龙头企业是长春金赛,是上市公司长春高新的子公司。长春高新的生长素2016年营收为13.8亿,安科生物大约只有2.4亿。而在整体营收上,长春高新是安科生物的3倍多。并且长春金赛已经进入长效生长素临床阶段,而安科生物还在做水针申报。净利润率和研发技术实力上,长春金赛明显更胜一筹。

前几年,外企丧失竞争优势后,逐步退出,国内企业从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同时市场逐渐饱和,增长取决于行业整体情况,逐渐放缓。

重组人干扰素主要用于乙、丙肝和多发性硬化症治。虽说是公司创业根本,但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企业首要目标还是打破外企的技术垄断,类似生长素,实现逆袭。安科生物的长效干扰素α新药于201414年6月获批临床试验,现已经完成一期临床,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多肽原料药是2015年6月公司作价4亿收购苏豪逸明后得到的业务,其中1.5亿元为自有现金,2.5亿元为2200万上市公司股票,每股价格为11.5元。苏豪逸明2016年营收大约为七千万,净利润为三千万,毛利率大约为60%,2015-2016年累计净利润基本符合收购条件要求,初步满足公司对标的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禁售期至于一年,也暗合近一年的股票走势,苏豪逸明管理层套现走人。

而核酸检测是收购中德美联后得到的业务,2015年11月以4.5亿现金收购100%控股权,2017年营收余约为九千万,净利润为三千万左右。核酸检测也就是DNA检测,主要用于刑侦法医检测中。值得注意的是,12年公司曾研发了精子染色检试剂,应用于辅助生殖医疗。

两次收购的标的公司PE大约为15倍左右,安科生物本身PE为40倍左右,购买15倍的标的公司来扩大营收,增大公司业务规模,也算是一笔不错的交易。当然了标的公司未必有很强盈利能力,也给了标的公司管理层套现的机会,双方各取所需吧。

2016年10月安科生物收购了博生吉生物科技20%的股权,介入肿瘤癌症治疗。近两年的外延式收购,扩大了公司规模,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当然了整合业务管理难度也不小,持续关注以证伪。

从这三笔收购上看,公司下一步发展思路基本清晰,落脚于精细医疗,保持老业务的盈利能力,合理外延收购扩大生物制药规模。

股价:

近期市值为110亿左右,从16年年中以来,股价持续走低,PE持续走低,同时交易量趋于低迷,一方面是IPO提速,创业板估值承压,再者是收购苏豪逸明的股票解禁,另一方面是管理层减持。当前标的对手长春高新市值已达200亿,估值较高,也说明安科生物估值趋于合理。

创始人宋礼华是研发技术出身,公司经营稳健,持续关注,适当建仓买入。7月18号股权激励解禁,股价可能会承压。

全部讨论

2017-07-20 21:25

分析的不错,现在行情下股价并不明显低谷,也看不到重大利好,若行情不好,太早介入无益!

2017-07-03 13:44

肿瘤精准医疗是该股的最大题材。基因测序排不上号

2017-07-02 22:18

水针,能解释一下吗?整理资料快2年了,重新做也都做完了。如果国家没有出台新的政策,是不是就不撤回来了,我很怀疑数据有问题,是不是对社会公众健康太不负责任了? 如果数据有问题而没撤回来,那么,安科的其他药品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光搞股权激励和市值管理而不踏踏实实搞研究,这样的企业能否让人放心,多学学金赛吧。

2017-07-02 21:24

水针,能解释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