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扩大、港澳东亚分流、离岛政策复制、21个自贸区追赶、关税长期趋降——中国中免光环什么时候卸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7回复:45喜欢:19

本文写于2020年10月15日

我这几天从天气角度出发,写了几篇天气对海南免税业务影响的文章,遭受到了很多中国中免持有者的嘲讽。

海南免税店销售的始终是一瓶瓶化妆品、一台台电子产品、一个个名牌包包。这些都是实体商品。一是你得把大批量的货运进来,二是把旅客运进来消费,三是你得把旅客和商品运出去。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海南是一座孤岛,只能靠海运、空运,而这两种运输方式,受台风暴雨天气影响巨大。天气一变,就把循环打断了。

那帮三四十岁的分析师们,可能真的去过海南免税店调研,但可能是在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时候去的。他们还不了解夏秋长达8个月的台风暴雨,冬春时节的大雾对旅客和货物运输的是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可能还有很多分析师没有去过港澳调研,他们不知道受尽香港人白眼的内地土豪们是怎么样买买买的,他们估计也没有体验过中国人去日韩是怎么样扫货的。至于现在的很多持有中国中免的人,他们赌了一把,收获颇丰,以为这是自己的能力,有些人甚至爱上了这个股票,对各种利好全部照收,对各种不利因素嗤之以鼻。这在投资中是大忌的

那么,除了天气因素,还有什么因素会让中国中免的免税业务光环黯淡呢,我思考了一下,大概有以下:

第一、免税牌照的不断扩大,竞争日益激烈。免税是靠政策吃饭的,这是它最大的护城河,但也是最大的风险。在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政府持续支持国内免税产业持续崛起,支持海南发展,情有可原。但是免税政策目的是为了支持海南经济发展,让1000万海南人民的获得感更强,不是支持中国中免发展。A股上市公司4000家,国家近年来没有旗帜鲜明的在某一行业支持某一家企业成就垄断地位。事实上,为保持足够的市场活力,国家是鼓励国内免税业适度竞争的。我们看似格力地产、深圳国资委、国药集团、中国旅游集团、王府井和海南省国资委等7张牌照的公司实力不强,但是他们作为央企或地方国企,有资源、有能力、有渠道,大型公司也愿意参与,采取合资的“曲线入场”方式。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不具备免税牌照的企业可以参股免税店。

第二、“离岛免税政策”在内地其他的地方的复制推广。内地很眼红深圳近几年得到了很多政策,但是深圳实际上是“先行先试”,试错了,影响只限于深圳,影响不大,成功了,就可以在内地“复制和推广”。我们国家还有很多老少边穷、自然风光或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经济发展不起来的地区,“离岛免税政策”可以复制到内地上述地区,在某个地方划定一定区域,允许经营免税业务。比如给云南、给新疆、给西藏、给内蒙、给广西……,如果画一个免税小圈,通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可以带动当地人民致富,国家是支持的,这是国家的初心。但是,业务不一定给中国中免来做,可能是当地的国企了

第三,港澳和东亚国家的分流作用。我查了一组数据:海南2019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314万人次,同比增长9%,其中入境游客142万人次(含港澳台),同比增长12.4%。2018年海南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也就是说,国际旅客2018年只给海南贡献了不到50亿人民币国际旅客真的是去海南度假、去沙滩晒太阳、叹世界的。不是冲着免税店去的。海南免税业务要发展,首先得有人来。而且主要靠的是内地人。一是港澳自由行重启的分流作用,澳门已经重新通关,珠三角的旅客又可以去澳门了,珠海澳门的水客生意可以做起来了;二是日韩旅游重新开放的分流作用。东亚民族比较自律,东亚国家率先取得抗疫胜利,是大概率事件。

第四、跨境电商与免税业的边界日益模糊。大型电商、大型企业充分利用各地自贸港、自贸区政策,开展大批量采购,实现价格的大幅度下降。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增至21个。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7年间我国自贸试验区6度扩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实现了京津冀全覆盖、长三角全覆盖、东中西部地区覆盖。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亮相﹔2015年,广东、天津、福建成为第二批自贸试验区﹔2017年,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地自贸区成立﹔2018年,海南自贸区获批,并于2020年6月以自贸港身份启动运作﹔2019年,江苏、河北、黑龙江、广西、山东、云南6地自贸试验区挂牌﹔2020年9月,北京、安徽、湖南自贸试验区以及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获批。自贸区的牌子挂起来了,得有东西啊,得有业绩啊,未来,各项跨境业务都会慢慢的开展起来。虽然价格没有那么中国中免那么大的优惠,但免税行业的差异化竞争比较难以实现,价格往往是游客最关注的焦点,去海南还需要机票、铁路等交通开支、住宿、餐饮开支、时间成本,这样比下来,各地自贸区的商品其实还是很划算的。举个现在的例子,一个深圳人,要买一部IPHONE12,另外再买个几万元的包包,去澳门来回船票420元,当天来回,去海南来回机票近2000元(按全价计算),可能还得在海口或者三亚住上一晚。IPONE12和包包本身是没有任何差异的,差别在于购买这两样东西付出的综合成本。

第五,未来几年关税加速下行。这是我们国家加入世贸组织时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未来商品的国内、国际差价大幅度缩小是大势所趋。

第六、海南特殊地理环境受天气因素巨大。作为一个孤岛,本身没有深水港(没有深水港意味着不能停靠巨轮),海南的货物和人流量靠海运、航空,多次小批量运输,夏秋长达8个月的台风、暴雨,冬春季的大雾都对物流、人流量产生影响。

最后,我还是表达最核心的观点:海南免税是一块试验田,如果成功了,还会复制推广的,但是,其他地方的田,不一定是由中国中免来种了。

但是,海南始终是个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年还会广迎海内外宾客,正向海南民歌所唱的那样:“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了还想见”。所以,中国中免未来业绩应该还不错,但是机构分析师给股民摊的那张大饼,估计大家都吃不到,描绘的那张蓝图,估计也无法实现。

以上我是从未来十年,中国中免可能发生的情况来考虑的,短期涨跌得看散户情绪。

 

 

精彩讨论

谨始善终2020-11-12 09:55

1 牌照不能当饭吃,国外牌照都是放开的,但最后也是几个寡头竞争。国内对手中出服马上要开店,但中出服的进货成本加上租金这些就比中免要高20-30个百分点,竞争个啥啊?
2、中免依靠税收壁垒都被竞争的不行了,线上线下有税的这块怎么办?上万亿的财政税收怎么办呢?
3、天气问题,从7-11月份海南天气一直阳光普照吗?还不是照样天天排队 ;
4、免税的竞争对手外部是有税,其次才是内部对手和跨境电商。
5、疫情受益吗?没看到虽然有疫情韩国免税收入照样已经恢复了,韩国恢复了中免就不排队了?

蓝色小旋风2021-01-31 22:49

真是这种水平还敢发帖

养鹅人2022-12-28 13:16

你也是真闲,看空的企业值得浪费时间吗?

秋天来了772020-10-22 13:44

你不觉得中国的免税行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和增长空间吗?在这个背景下就算中免不垄断业绩也会长期增长吧,眼光放长远3年5年有几个行业会比中国的免税行业增长更确定

全部讨论

2021-02-01 17:50

分析的再正确,也比不过大资金的抱团

2021-01-31 22:55

旅客是客群,然鹅他们不是主力,去实地调研然后进入圈子里生活一段时间回头再分析分析

2021-01-31 22:45

市内免税这块空间还很大的

今晚鼓励消费回流的政策,被解读为完全利好中国中免。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思考问题的。这实际上对中国中免是重大利空。

大家要明白一个常识:近年来,国家没有扶持任何一家央企成就垄断地位。因此,中国中免不会有例外的。
它一定是适度竞争的。

我上篇稿子讨论的,对中免不利的一种情况发生了,只是没有想到那么快而已。不是我有未卜先知,而是我知道国家鼓励适度竞争的政策,以及各地、各家国企都会“哭”,都会要政策。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上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你觉得会给谁呢?中免还是深圳免税还是珠海免税,还是可能出现的新牌照持有者?那还得看谁对广东GDP贡献比较大、对税收贡献比较大吧?

当然,市内免税店的额度肯定不会有海南免税10万元额度那么高。

而且一般针对本地居民和常住人口。

$上海机场(SH600009)$ $中国中免(SH601888)$

2021-01-04 10:24

[好困惑]

第一,没搞清楚中免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免税牌照,还有供应链优势,签约1000多个品牌,第二,免税牌照的壁垒不仅仅是获得牌照,你有了牌照也不是随随便便开免税店,后面都是通过招投标,海口、三亚增加两个市内免税店,中免已经有了很大的先发优势,第三政策的目标是海外消费回流,未来海南免税销售额肯定是大幅增长的,这个不用怀疑,高毛利的背景下,降价也会让它增长,中国中免是它最大的受益者,第五,中国中免总部搬到海南,享受税收优惠,一年省好几个亿,都是利润。

2020-10-19 21:37

tl dr: 我不持有中国中免

2020-10-15 21:38

中銀香港怎麼看,能長期持有嗎

2020-10-15 14:38

这位老兄,你说中免任何负面的东西都可以接受,都可以讨论。唯独台风实在不敢苟同,俺一年中有半年在海南,家里老人常年在海南,我咋没有看见你说的长达8个月的台风暴雨啥啥的,最近六年也就有一次台风构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只有区区一天不到的时间,现代科技预测个台风不是难事,个人规避个台风也不是难事,那些运输货船,商家更是有一整套措施来规避台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