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的降价,行业拐点是否已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11月30日,光伏硅片龙头公司隆基股份官宣硅片降价,随后中环股份跟进。12月16日,隆基股份再次降价。

硅片双寡头的价格战,因中环股份的应对,正式打响,竞争已经白热化。

硅片,是光伏行业的核心单元;隆基与中环,这一对光伏行业中的大哥二哥,竞争由来已久。

那当下,光伏硅片降价的逻辑是什么?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在光伏产业链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

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一众企业,他们互相之间形成上下游关系和竞争关系。

制造业毛利不高,人所共知。

中环股份的毛利率,长期保持在17%到20%之间。所以这一轮降价,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刀真枪地硬砍利润。

可以预见,中环2021年报、乃至2022年的一季报业绩,都不免会受到影响。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需求高企的背景下,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上涨,由年初的8万/吨左右一路涨到目前的26万/吨,涨幅达225%,恰好对应通威股份净利润增长。

上游硅料的价格猛涨,下游产业链为了转嫁成本,不得不被动提高产品价格,但由于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的议价能力不同,价格上涨幅度出现分化。

截至目前,硅片价格全年涨幅约60%,电池片价格全年涨幅约25%,组件价格全年涨幅约15%。

所以,我们发现整个产业链的利润是向上游硅料环节移动通威今年赚的盆满钵满)。

但对于终端电站来说,由于上网电价固定,组件价格的上涨降低了光伏发电的回报率。

所以伴随着组件价格的上涨,终端电站的装机需求受到了抑制,导致国内光伏装机量增速下降。

2020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48.2GW,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今年1-11月,光伏新增装机量仅仅34.8GW。

事实上,11月30日隆基降价当天,硅料龙头通威股份旗下永祥新能源二期5.1万吨高纯晶硅首批正品成功出炉。

通威股份的硅料产能在2021年底达到18万吨,未来1年,140亿元投资的乐山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逐步投产,通威产能预计在2022年底达到33万吨。

未来硅料大量产能的释放带来的结果,势必带来硅料价格下降。

相对而言,硅料仍旧是众多产业链产能最为紧张的环节。预计降价后未来会保持在一个较为坚挺的价格。

降价沿着产业链开始传导,从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组件价格下降后终端电站建设需求复苏,装机量上升,产业逐步走向均衡。

2021年装机可能不及预期,2022年降价顺利传导下将使得产业失衡转向均衡,电站装机量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一个产业中各环节的地位,最核心的环节莫过于上游原材料和终端需求,两者的博弈,往往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

今年的光伏产业情况是,即便需求旺盛,但上游硅料原材料的紧缺制衡产业发展,这时候原材料话语权更重。

2022年的情形可能是,中游产业链价格下降的幅度可能会超预期,看能源央企为代表的电站的脸色,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作为碳减的最重要一环,光伏发电要在未来占据40%的发电量。而2020年还不到3%。

从0到3%的过程,便孕育了如此庞大的市场,而一旦进入3%到40%的增长,光伏行业的成长空间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