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丨万达不一样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小外丨Business story

万达不一样了

二十年一觉万达梦——

你看到的是万达过去的辉煌,昨天的蛰伏和今天的不一样。

我看到的却是——万达的商业新能量——

万达一直在路上

作者 | 小外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爸和我妈是说评书的——

我爸弹三弦,我妈说评书。

从我记事起——他们就整天研究忠孝节烈(现在看来很过时)的故事。现在,我家里还有一箱一箱的手抄书——小时候他们买不起书,只能把原书借来,一个字一个字,一本书一本书的抄下来——

背下来——

再一板一眼,声情并茂的说出来唱出来。

某种程度来讲,这是一种真功夫。

我爸性格很处女,强迫症,爱发脾气——村里有个段子,说他有一年冬天,在冰天雪地的屋顶上弹三弦,从屋顶上摔下来,还抱着三弦不撒手......

我妈聪明,知道怎么放过自己。在说评书这件事上——她一时背不下来,就会想办法冲过去——

比如,薛刚反唐——书中说到薛丁山长子薛勇,次子薛猛,三子薛刚,如果一时想不起薛勇的名字,她会说完长子薛勇,来到次子薛刚。

我爸听了,就会大怒——当场放下三弦,告诉他,还有次子薛猛没有说,薛猛也很重要。我妈不服气,把说书的家伙一摔——意思是好不容易冲过去了——

“大家都在兴头上,掰扯这些干嘛。”

俩人脾气一来,往往顾不上场下一众听书人,当场就打起架来。

听评书的人,一看假戏成了真戏——也觉得稀罕,有趣,忍不住哄堂大笑。主办方一看,俩人又打起来了——注意这个又字——就赶紧劝。三言两语劝好了,俩人又接着说——

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我是那个钻在桌子底下,看他们打架说书,忘了薛刚也不会忘记薛猛是谁的——爱看闲书爱写日记——八岁就开始读小五义大五义和赵子龙——

喜欢听故事——

写故事的小女孩。

弱者自困——

强者自查

时光冉冉。

2006年——

我在CBD一家报社跑房产新闻,住在后现代城,并不知道自己眼中笔下,正在记录的是一个冉冉升起的中国地产时代——那时,我每天写完稿子,就会在现代城和一帮网友、诗人、出版人、媒体人、开发商聊天。当我们闲谈潘石屹和任志强双簧给富人盖房子的段子的时候,我还并不知道——

我和我爸妈做的其实是一件事——

就是讲故事。

讲这个时代或上个时代流传下来的——

有趣 有意思 有价值的故事。

彼时,我是刚入行——还不知道啥叫房地产的记者,兴冲冲的给任志强打去电话采访,被训斥做好功课再打来——一脸懵圈的,去找朱老师诉苦,说那人说话硬邦邦的,一脸不高兴,跟我爸脾气真一样。

朱老师笑嘻嘻的安慰我——

“老任就那样,老潘肯定不会这样啦。”

没几天,我在现代城的酒会上遇见老潘,笑咪咪的走过来,嘘寒问暖,还留下电话——心想果然不一样。

那时,我们去新开业的CBD万达看电影,偶尔还会在电梯里遇见王健林,军人派头,目光炯炯。我对他的印象只是停留在——

万达是他家开的——

开了很多家的认知上。

时代无声,不知不觉就转了个弯......

2015年,我从清迈回来,第一篇约稿就是万达......后来,一头扎进了自媒体——写下自己眼中——绿城融创恒大碧桂园龙湖阳光城等一众开发商的故事。

写着写着,昨日镜头就会到眼前。不知不觉,我也变成了讨厌的我爸的性格——

一字一句强迫症起来。

真正的强大——

是允许一切发生,向上兼容,向下包容。

“人有两种自由——

一种是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创伤的。一种是穿越了挫折和创伤,将其作为生命养料的自由。”

秦朔在文章里的这段话,放在这个时代故事之下——即深刻又洞察。

十一长假,我在热河窝了七天。回来,叫上二青去五棵松万达广场逛街。我们开车绕过华熙live前面的深坑,执意来到新开业的五棵松万达广场,一是想买几袋只有FUDI才有的好想你脆枣,二是想看看赶在国庆前开业的——

万达怎么样呢。

走进人潮涌动的五棵松万达,我有些惊讶的对二青说,万达真的不一样了哎——

“和咱家门口的万达比起来,简直让人怀疑不是一个爸爸生的。”

五棵松万达

“超300个品牌入驻——

13家强主题娱乐、体验大店;北京首店15家;旗舰店12家;城市定制店119家,必吃榜及米其林餐厅22家,文化艺术跨界9家——”

仿佛在一夜之间,万达完成了首店品牌进驻与量级品牌焕新的双向进阶。以独具想象力的未来之城为概念,用一场场划时代的空间艺术、装置艺术、数字艺术和行为艺术等四大艺术单元,创造了一个全场景沉浸式社交空间——

一个全维度的城市公共艺术空间。

一部城市更新样本——

一部万达新作。

九月匆匆去,十月悄悄来——当我们谈城市更新和创新商业体验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什么?那天下午,和一个万达人聊到这个问题,我们内心莫名涌动着一种——对这个行业的——

期望与期待。

有幸,我们也参与其中,呈现了自己的价值。某种程度来讲,消费者的体验是最直观的,当我们喊出——万达不一样了的时候——你只有亲自去看去体验——才知道哪里不一样了。

当然,我更好奇的是——万达为什么不一样了——

那些背后的故事。

忽有故人心头过——

回首山河已是秋

“我们身在历史何处——”

上周,和喜欢研究商业故事的C小姐在皮爷咖啡聊天,谈起万达那些事儿,谈起新开业的五棵松与东坝万达——谈起在行业穿行了二十余年的从业故事——现实激烈、丰富、压力无处不在——

回看之下,又像过电影一样——

真诚、真实又充满诗意。

我俩,忍不住同时思考起一个问题。

万达不一样了——万达成为万达......

几个标签、符号,带着昨日故事在眼前晃动着。C小姐说——作为一个商业人,必须给万达鼓掌。

开业前几天,她刚好路过了五棵松现场拍下的施工照片,疑惑的问他们——能保证28号开业吗?

他们只说了一个字——能。

我又说起自己——假期最后一天,来到人流涌动的五棵松万达,看着前来消费逛街的人潮,穿行在FUDI、Meland、方所、格乐利雅......看到的这个——

“能”。

从蓝色港湾到东坝万达广场,再到五棵松万达,不断进化的商业定制力。二十年北京史,一座万达城。

里有这样一段台词——

“交往的本质不只是为了休息日能一起去玩,去旅游,那只是附带的东西罢了,互相支撑着对方的生活成为彼此的力量,才是交往的本质,是那些不能在一起的时刻,也能相互成为彼此的力量,是在那些人生艰难时候只要想起对方——

就能又生出几分勇气前进的东西,希望我们互为支撑——

成为彼此的力量。”

正因为万达有这样的基因和文化——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节——

许多品牌选择了拥抱万达——

拥抱新商业场景——

所谓大象转身,万达转型,他做到了。

此处应该有掌声......

我们都知道,链家曾做过一件让业内惊讶的事——就是链家干掉链家,诞生了一个贝壳。万达在经历了一段蛰伏期后,也勇敢的做了一个决定——

让万达成为万达。

历史会提醒我们——不要过分的傲慢,也不要过分的谦卑。商业是一个长期主义,不是眼前的输赢,它最大的魅力——是既要显现未知的部分,也要呈现已知的部分。二十年一觉万达梦——你看到的是万达过去的辉煌,昨天的蛰伏和今天的不一样。

我看到的却是——

在一个承前启后的消费新时代下,万达澎湃的商业新能量——

在商言商,万达一直在路上。

五棵松万达广场

时光从来不语——

却回答了所有的问题。

一天下午,和C小姐在皮爷咖啡愉快的聊天——

说起上月 我俩约咖啡。

我一睁眼发现要迟到 脸也没洗套上T恤 短裤就狂奔赴现场

C小姐化了淡妆 身着职业装 递给我一杯咖啡——娓娓讲了一个小时的商业逻辑,转身又去单位开会了

回去路上 我忍不住想 人家怎么就活的那么精彩成功呢

说完这些,C小姐大笑——说她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一个人竟可以拥有睡到自然醒的自由 保持穿着拖鞋出来见人的松弛感……

说到这里,我俩都笑了。

那天,我站在北京,新开的两个万达广场,一日从东跑到西,看着五棵松与东坝两个带着生命力与突破力的万达商业体,里面的人流,忽然有些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以及小外对于这个行业的价值。

最好的十月,北京,暖暖的阳光下,我开始对未来的商业生态与环境——

产生了欣欣的希望。

东坝万达广场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我们既是这个时代的消费者,也是见证者,还是参与者。

在商管这条路上,很多人看到的是万达在突破——东坝和五棵松万达突破了万达以往的建筑形态;突破了万达以往的品牌布局;突破了万达以往的营销节奏;突破了万达以往的项目定位;突破了万达对IP形象的打造......

我看到的是却是一个——

万达在路上的故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