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关于金龙鱼和海天味业的分析和评论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8喜欢:1

感觉即便是看着顶着某某专家,讲的财务分析,又或者什么知名会计老师,讲述价值投资的,说起金龙鱼来,主要谈的还是普遍的那种价投的说词。大多只在于纸面数据,而根本的东西一点都没有谈到。

也有几个讲海天味业的视频讲的还不错,说到海天受益于原材料下降,但是未来的营收成长空间可能不大。

说白了,还是在于以现在的这个节点来想象未来。

先说海天味业,去年我就说过了,前两年看成本下降,后三年看压货营收增长。

至于酱油渗透率已经很高了,未来是否能够进一步扩大,这种想法,不也是站在现在这个熊市末期经济低迷时想的。海天未来的想象力,在于餐饮业复苏,以及品类扩张。这些不管能不能做出成果,但是只要到了牛市末期,股价涨上天了,自然会有各种大v出视频大谈特谈,散户都相信,纷纷追高买入接盘的。

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可以媲美茅台的好公司,在发生原材料多年大幅上涨,经济如此差劲,再加上负面舆论,但是业绩还能保持这么强的赚钱能力,你说现在的股价叫贵?那等经济变好后,业绩大幅增加了,那时候面板上的pe变低了,那时候就是价投们说的便宜了么?

再说金龙鱼,看pe是很贵,然后价投们说的商业模式,分红,现金流等,的确是都是问题。但是,看一个公司的实力,不是看财务数据的,是看综合实力的。而从品牌,渠道,产品这些方面来看,这门生意只有它能做,因为毛利太低,只有做成很大规模才能赚钱。其他人要做这么生意,首先品牌能做成金龙鱼这么大么,渠道能做成金龙鱼这么广么,至于产品,那也是做了很多年的,米面粮油,都是同质化,谁愿意进来做这门几个点毛利的生意么,还要前期投入那么多。

金龙鱼可以做海天的酱油生意,但海天不一定能做金龙鱼的生意。因为人都喜欢做赚钱的生意,而不赚钱的辛苦钱,还要投入大量前期资金,还不如存银行,或者买股票呢。

金龙鱼这门生意,要想懂是需要很多各方面综合知识的,年报里一开始就明明白白写了17条风险,就是各种不确定性,需要懂企业运营,懂财务分析,懂采购,懂农业,懂国际结算,懂期货,懂国际政策,懂宏观经济分析等等,分析难度很大。

目前来看,金龙鱼由于上游受原材料采购价格影响很大,下游又受到宏观经济,餐饮消费,养猪业等等的影响,使得下游消费不振还得降价保市场。销售模式又分经销和直营,不像海天那样直接经销简单。

所以,金龙鱼现在可以暂时看做是周期股,现在就是在周期底部,然后等到经济恢复,销售端量价齐升,采购端原材料价格下跌,以及产能利用率增加,这样挤出来的加工毛利,由于金龙鱼的营收和成本体量很大,所以即便是毛利增加几个点,增加的净利润就非常大。

然后,就是经济繁荣期,如果通胀不高,南美大豆丰收,美国大豆也便宜的话,轻微通胀状况下,那时候就是金龙鱼业绩的顶峰。

随后就是通胀高企,金龙鱼业绩下滑。再然后是经济衰退,萧条。这也就是2020-2024年所发生的。

金龙鱼的风险在于:

第一,大股东诚信问题。金龙鱼布局的是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而上游的农产品种植这块,我看有的文章写的是海外的大股东把控的,也就是跟北美南美大豆这块。国内把控中游下游,主要是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只有几个点的利润,而上游种植利润却有24个点,人家赚的是上游的这个钱。

第二,还是以后通胀的事情。我们无法判断通胀什么很高,什么时候就调整到位了。对于散户来说,经济形势判断这点是比较难的。不像海天因为商业模式好,上游涨价,下游经济不景气,都可以很好得调整好它的盈利能力。

但是为什么现在要投金龙鱼,因为它受影响最重,所以以后的弹性可能也更大,而海天因为比较平滑,所以体现在报表上的增长,可能也还是像以前那样每年两位数那样。

金龙鱼处于周期顶部,利润100亿,或者200亿,因为有下游猪肉的景气,有预制菜,有酱油,有餐饮业复苏,有品类扩张,所以庄家把股价炒上天后,散户又会被宏大叙事所吸引,变得像2020年那么疯狂,即便以后经济变差,仍然相信故事,像2021年那样接盘。

$海天味业(SH603288)$ $金龙鱼(SZ300999)$

全部讨论

图片评论

调味品是存量竞争行业,预制菜是新赛道,谁好一目了然

03-06 19:52

可以看下我写的海天味业的分析

03-03 21:29

两个坑货,1个60pe,1个40pe,没什么增长的食品股凭什么给这么高估值

所以,我在看完金龙鱼的年报后,第一印象就是,愿风调雨顺,海晏河清。
只有在这种好年景,金龙鱼的业绩才会好。而2020年疫情,2021年通胀,2022年俄乌战争,2023年经济衰退。自然这种商业模式差的公司,业绩也就差得没眼看了。
另外我在研究金龙鱼时,也顺便看了眼牧原股份的历年业绩。牧原火的时候是2019年,那时候只有60.1亿,而2020年都知道好了的时候,已经275亿。对于周期股,业绩很多时候都是滞后太久了的。

而海天就简单多了,大股东以前那么高的价格都没减持。所以,现在直接干就是了,然后陪伴公司一起成长。或者如果到时候涨得实在贵的离谱,卖掉即可。

这两页是有本书上写的。理论上大股东应该没问题,但是毕竟是海外的大股东,所以可能也是我有点多虑,担心跟其他那些上市公司,赚钱后把利润通过种种手段转给大股东。